深挖内核 丰富课堂
——评郭雯老师执教的《“木字旁”与“禾字旁”》

2018-01-28 20:43
江苏教育 2018年61期
关键词:书法课字旁书写

为期3天的第13届江苏省“杏坛杯”苏派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展评(苏州赛区)落下了帷幕,24节课,24种声音,24种风格,让一众听课教师大呼过瘾,也让我们几位评委感慨颇多。每组评委在一天半的时间里要评审8节课,虽然是连轴转,体力消耗大,但是看到这些拼搏的年轻身影、这些精彩纷呈的课堂,也不免激情澎湃。其中,让我印象较为深刻的一节书法课,是来自南京市中山小学的郭雯老师执教的苏少版四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木字旁”与“禾字旁”》。

在课堂上,郭老师紧扣主题,通过示范书写“木”与“禾”,来揭示这两个字的演变。由“木”与“禾”过渡到“木字旁”与“禾字旁”,通过对比独体字变为偏旁时的变化,让学生认识到这两个偏旁的书写要领。在课堂讲解过程中,郭老师边示范书写边进行讲解,嘴边滔滔不绝,流淌着的是一个个贴近儿童的、生动的书法故事。比如郭老师在执教与“禾字旁”有关的汉字“程”时,就告诉学生们,在古代“程”是一种量具,所以要有规矩。让人感到郭老师语言的流畅、书法功底的扎实、写字育人在课中的渗透,无不恰到好处。郭老师充分运用教材文本进行引导,学生从观察到分析,从书写到欣赏,在层层的教学环节中师生合作互动,真正做到了“润物无声”。学生的“学”与老师的“教”,以及文本的使用,形成了同一轨道,郭老师力求在她的课堂上让学生们做到:了解书法的基本常识、掌握汉字的基本变化。郭老师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对点画和结构进行关注,为他们掌握汉字的基本点画和结构打下基础。本节课,较之其他几节书法课,学生有更多的书写时间。

郭老师的课堂,印证了“课内是有限的,课外是无限的”。听郭老师的课,学生看示范是带着微笑的,学生听讲时是认真专注的,学生书写中是用心揣摩的,我们评委一致认为,郭老师的这节课真正体现了共生的课堂,是贴合了本次“杏坛杯”的主题“涵养基本素质,提升课堂品质”的。透过这节课,我们能看出教师对本节课的思考和对书法课堂的理解与运用。下面我来具体谈一谈本节课的几个亮点,供大家借鉴。

一、精准的教材把握,精巧的环节构思

本课《“木字旁”与“禾字旁”》,教学目标是介绍两种偏旁,比较书写的异同,并临写带有这两种偏旁的相关汉字,最后是碑帖欣赏。郭老师没有在书法课伊始就引入偏旁,而是从《国家宝藏》这一大热节目的介绍开始,书写“木”与“禾”的不同书体,通过边书写边讲解,介绍这两个字的前世今生,学生对汉字的书体有了一定的认识,对汉字的含义有了一定的了解。有了这样的铺垫,从“木”与“禾”过渡到“木字旁”与“禾字旁”,就非常轻松自然、水到渠成了。学生比较过偏旁的异同之后,又进一步地了解到与这两个偏旁有关的汉字:“材”“札”“程”。每个字的背后都是一个动人的故事,伴随着观察、分析、临摹,学生的书写水平得到了提升。郭老师在最后的碑帖欣赏中,介绍了相关知识,还布置了书体转变的作业,让人恍然大悟,原来导入环节中教师介绍书体的演变是一个伏笔!可以说,教师真正领会了教材的要求,充分地利用了文本中的资源,对教材各板块的穿插运用让人眼前一亮。

二、扎实的教学,专业的书写

我们可以看出在本节课中,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节多样。课堂时间有限,如何在有限的课堂里完成既定目标呢,郭老师很有心得。在每个环节,她都做到了精讲多练,可以看出,教师的每句话都是经过反复提炼和思考的,语言简洁精炼,不拖泥带水,因此,学生并没有因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丰富多样就减少了书写时间,反而是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延伸。这也是我们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的体现。另一个让我们评委印象很深的是教师的书写基本功。看郭老师的书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享受,点画书写到位,结构优美匀称,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学生感悟到的不仅是书写的技巧,更是汉字的气象。没有扎实的书写基本功和良好的书写状态,这样的课堂效果是无法实现的。

三、丰富的课堂,深入的提炼与思考

再从郭老师的课延伸开去,听了苏州赛区的书法课,再结合我们目前的书法课现状,我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

1.书法课不是语文课。

当前,在提倡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我省许多学校都开设了书法课。书法课谁来教,首当其冲的是语文教师。在传统观念中,书法课与语文课有很多相似之处,事实也是如此,但书法课绝不等于语文课。我在平日的听课中,看到有些语文教师把书法课变成字义讲解课,浪费了大量的笔墨在文字含义的解释上,对于书写的指导却是寥寥数语、一笔带过。学生的书写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升。书法课的目标是让学生“写好汉字”,我们教师要认真领会,仔细揣摩,多去研究指导书写的方法。郭老师的课,也许可以给大家一些启发。

2.书法课不是写字课。

写字课强调的是读和写的规范,而书法课更具有美育的功能。如何向学生传达美的体验,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美、欣赏美,从而能创造美,这是我们每一个书法教育者需要去思考和实践的。举一个例子,我们在写字课上教学生去书写,是希望他们写得和老师一样,横竖撇捺都要统一规范,甚至于每个点画的位置都有统一的要求。而在书法课上,老师要让学生认识到书法艺术的美和独特性,强调对汉字的欣赏和书写体验的引导。这个字,为什么这样写才美,美在何处,还可以怎样写。这样的问题抛给学生,学生才会有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所以在我们的书法教材上,就会有这样的部分,讲述不同的书法家他们是如何去演绎同一个字的。书法课,需要的是审美与艺术。

我相信,有这么多的书法教育者一同致力于书法教育的研究,书法课作为一种学科,它的学科性和专业性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凸显。那么,就让我们一同期待书法教育的美好明天吧!

猜你喜欢
书法课字旁书写
Unwritten 尚未书写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王字旁其实不叫“王字旁”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用什么书写呢?
《释名》中用为“液”的“汋”字旁议
离婚起诉书写好之后
推动书法课型创新优化书法课堂教学
书法课
浅议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