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

2018-01-28 23:01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伦理学学者伦理

马 强

(上海市红十字会,上海 200002,maqiang11red@163.com)

我与《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的同仁们相交、相知始于二十年前。1998年,我在上海市卫生局工作,后担任上海市医学伦理学会会长及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的常委、副主任委员等,开始更多地涉及、参与医学伦理学会的活动和学术研究工作。尽管我长期在医科院校工作,熟悉一部分老一代的中国医学伦理学界的专家及其相关业务,但对该专业的更深了解还是深感不足。当我第一次接到学会秘书送给我的《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时,如获至宝,它成为我更深进入医学伦理学领域的重要食粮,该杂志的亲民风格和专家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文章让我快速地了解了更多的世界、我国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和最新研究进展,了解了更多的学术见解、学术争议和学术热点、重点、难点与盲点,启发了我对中国医学教育、医学研究、疾病预防、临床治疗、医疗卫生管理等方面的伦理思考、政策考量。因此,《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成为我深入学习、研究医学与伦理学、医学与社会的良师益友,也是我案头常放之书。得闲而翻,开卷有益。

记得2013年7-8月间,笔者设想在中华医学会医学伦理学分会换届之际,结合国家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的实际,在上海组织召开一个涉及人体器官捐献伦理的专题研讨会。以将单纯的换届大会与专题学术讨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提高会议效率、营造学会的学术氛围,并服务于社会关切。当我将该设想与《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的王明旭等同志一说,一周后,《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编辑部即将近年来该杂志收稿发表的与人体器官捐献相关的文章全部分类整理后发给了我(后来又得到《医学与哲学》杂志的支持)。如此迅疾的反应和这珍贵的支持,为我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换届大会前同步召开“人体器官捐献中的伦理问题”专题研讨会的学术准备、高质量地举办该次专题学术会议奠定了基础。会后,杂志又立即做了相关报道。《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社服务于学术、服务于学会、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编委和读者的精神,使我难以忘怀。

学术杂志是学者们展示研究心得的平台,是学者们学术交流平台,是本学科研究成果和学者向其他学科展示、交融的平台,也是本学科向社会宣传的平台,学术杂志的生命力在于此。三十年来,《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从诞生到发展正是秉承了这样一种理念,服务于学术、服务于学者、服务于社会发展,既积极组织发表前沿、严谨的医学伦理研究成果,也严格审核、帮助指导、支持年轻学者发表有思想、有亮点的相关文章,阳春与白雪兼顾,努力扶持、培养年轻一代的医学伦理学专业人士,吸引一切关心和支持医学伦理学研究与发展的学者。因此,《中国医学伦理学》杂志深得全国医学伦理学界专家的欢迎,尤其是年轻学者的好评。

“三十而立”,既是对“而立”的庆贺,也是对艰辛的肯定,更是向“而立”者告示:这仅仅是万里长城的第一步,“而立”者应该是国家和民族的栋梁、学术的脊梁,“而立”者离老骥伏枥还早,更没有到“廉颇老矣”,所以更应该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勇敢地承担起推动中国医学伦理学沿着正确轨道发展的历史重任。

路漫漫,其修远兮!

猜你喜欢
伦理学学者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中的伦理学意蕴探析
学者介绍
学者简介
学者介绍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纪念中国伦理学会成立40周年暨2020中国伦理学大会”在无锡召开
论马克思伦理学革命的三重意蕴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