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奇梦

2018-01-28 10:56夏海燕
新课程·下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游仙李贺李白

夏海燕

摘 要:自古以来,绝美的仙境一直是人们心向往之的地方,于是有些诗人便以仙境为题材进行艺术创作。唐诗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唐代以仙境为创作元素的诗人,以李白和李贺最为突出,主要从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两大角度,对李白的诗歌《梦游天姥吟留别》和李贺的诗歌《天上谣》进行比较阅读。

关键词:李白;李贺;游仙;意境;情感

以仙境为题材,歌咏仙人漫游之情的诗,一般被称为游仙诗。游仙诗想象奇特,善用夸张、比喻、拟人、想象、象征等多种手法,极具浪漫主义色彩。游仙诗主题以慕仙寄托为主,诗人幻想仙境,描写异象,表达了追求成仙的愿望,而诗人们又大多身处乱世或暗世,有志难伸,怀才不遇,憤世嫉俗,向往仙境,抒发不满忧愁。唐代诗人李白和李贺都擅长创作游仙诗,但由于两人不同的性格、思想和经历,其游仙诗又有很大的差异。

一、意境氛围不同

离开翰林院后的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后文简称《梦》)中,选取缤纷多彩的艺术形象,运用新奇的表现手法,营造了一个神奇阔大的梦境。

闪电迅雷,山峦崩裂。一个神仙世界“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洞天福地,于此出现。“云之君”披彩虹为衣,驱长风为马,虎为之鼓瑟,鸾为之驾车,皆受命于诗人之笔,奔赴仙山的盛会来了。这是多么盛大而热烈的场面。“仙之人兮列如麻”,日月灿烂,一片光明,此刻群仙好像列队迎接诗人的到来。金台、银台与日月交相辉映,景色壮丽,异彩缤纷,何等的惊心眩目,光耀夺人!

而生活在安史之乱后危机四伏而又尚存希望时代的李贺,在《天上谣》(后文简称《天》)里,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向那美丽的天庭,描写了一个宁馨和美的幻想世界。

他笔下的环境宁静优美:银河潺潺,群星璀璨,行云如流,潺潺有声。月宫桂树花枝招展,香气袭人,永不凋落。梧桐树上栖息一只小巧的青凤鸟。传说中的仙洲青洲,山川秀丽,林木繁密,四季如春。他笔下的生活温馨闲适:穿着艳丽服装的仙女们在月宫采摘兰桂,制成香囊,挂在衣带上。晨光熹微,弄玉正卷起窗帘,观赏窗外景色。仙人王子乔吹着细长的笙管,驱使神龙翻耕烟云,播种瑶草,多么悠闲自在!

北京大学教授肖驰曾在《中国诗歌美学》(1)中说:“从整体而言,李白的神仙世界是奇恢壮丽、明朗宏阔的;而李贺的神仙世界则是精致幽奇、纤婉秾丽的。”

李白诗中仙人的生活基本褪去了人间的烟火气息;而李贺笔下神仙的生活却是类同人间的,仙界也有晨昏之别,仙人也有夙兴夜寐的生活习惯,李贺诗歌的境界是真实可感的,仿佛俗世生活中的一群人在另一时空里的艺术演绎。

二、情感同中有异

《梦》是天宝三年李白因遭排挤,离职去京,第二年由东鲁南游吴越,临行前与朋友作别时创作而成的诗歌。李白梦游的神奇仙境,正是其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他希望能像神仙一样生活在澄明奇妙的世界里,逍遥自在,远离阴谋,没有狭隘势利,享受永恒的快乐幸福。对仙境的极力夸饰,正是诗人对黑暗现实社会的否定。

李贺虚构了一个尽善尽美的仙境,显然有所寄托。诗人心怀壮志却生不逢时,宝贵的青春年华被白白地浪费了,这叫他怎不愤恨不已?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是对当时社会现实和个人境遇不满的曲折表现。李贺生活于安史之乱后,此时的唐代内外矛盾充分暴露,危机四伏。又曾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避父亲名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做过几年奉礼郎,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27岁就辞世了。

弗洛伊德在《创作家与白日梦》(2)一文中,曾经把作家比喻成游戏中的儿童,儿童以游戏来满足自己的幻想和欲望,作家则创造出大量的艺术幻想(白日梦)来满足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李白与李贺的游仙梦都是诗人寻求自我完善、自我满足、自我解脱的精神活动。通过梦的运作,诗人的忧愁与愤懑得到了挥发和宣泄,诗人的心里获得了暂时的、虚幻的平衡与满足。在一定程度上,李白与李贺的游仙梦正是对他们被扼灭的理想与愿望的补偿。

《梦》虽有对现实的不满,甚至还有一些“人生如梦”的消极意味,但诗歌结尾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更有蔑视权贵、追求傲岸不屈的积极方面。这首诗是李白昂扬振奋、潇洒出尘的写照。李白的游仙梦是在河清海晏、政治开明的历史瞬间培育起来的,带着锐利傲拔之气。李白诗歌中经常出现“我”“吾”等字眼,诗人的傲岸形象得到充分肯定和张扬。

而《天》李贺仅仅是用平和宁静反衬现实中的苦闷失意。诗歌中的弄玉升天已有一千余年,而红颜未老,那青凤也娇小如故。时间的推移,没有在她(它)们身上留下任何痕迹。然而,天宫岁月也并非毫无变化。结尾描写从天上俯视大地,陆地海洋沧桑变化,天上一日,人间百年,折射人生的短促与渺小,这些都困扰着李贺的心灵,让他的心异常沉重苦闷。宗室王孙情结濡养他的贵族伤感情绪,少年理想沉寂在没落王朝的背影里,他的幻梦背负着变乱衰败骨气消沉时代特有的灰色伤感。现实找不到出路,于是李贺在诗中自鸣不幸,以神奇的幻想、艳丽的色彩、迷离的手法,刻意营造仙界幻境,表达他的追求向往,抒发他的苦痛悲愤,以求得内心的平衡和慰藉。

天宝三年离开长安后的李白,诗人敢于和奸佞权贵、黑暗政治抗争,且无论坎坷几何,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济世救民的抱负。李贺对天庭仙境的神往,是从非现实世界冷眼反观现世,寄寓诗人对人世沧桑的深沉感喟。这就是文字和文学的魅力,历经千年我们依旧能与欣赏的唐代诗人对话,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尚弛.中国诗歌美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2]伍蠡甫,林骧华.现代西方文论选[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3.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游仙李贺李白
李贺呕心沥血谱华章
鬼才李贺
武夷山归来
游弋在文字内外的光芒
——关于文学游仙的素描
纸上的李白(三)
纸上的李白(二)
纸上的李白(一)
李贺的诗不合逻辑?(上)
倒下的那一刻
诗鬼李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