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终结论”与日常生活审美化

2018-01-29 04:27哈尔滨音乐学院16级在读博士15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结论艺术品大众

(哈尔滨音乐学院16级在读博士 150000)

艺术是否已如黑格尔所言已经“终结”?日常生活审美化是否真的阻碍了艺术的发展?未来的艺术发展趋势将会朝着一条怎样的道路前行?艺术教育是否真的需要、是否真的可以改变大众的艺术审美观?都是我们仍需不断进行探析的问题。但确定的是,正是目前这种百花齐放、包罗万象的现状,才更能促进艺术走出一条符合原本规律、引领世界前行的道路,才是艺术向死而生、焕发全新魅力的机遇所在。

一、“艺术终结论”的提出

经过几十年的激烈讨论,由黑格尔提出的“艺术终结论”一说在学界已基本得到相对一致的几种观点,除了以字面之意延伸而出的终结之后再无真正的艺术存在之外,更多的观点是趋向于艺术变质,而非艺术的“终结”、停止、死亡,如同对艺术终结论进行再发展的丹托就多次表示,终结(end)不是死亡(death)。包括黑格尔本人也曾写:“就它的最高智能来说,艺术对于我们现代人已是过去的事了,因此,它也丧失了真正的真实和生命,已不复能维持它从前的在现实中的必需和崇高地位,毋宁说,它已转移到我们的观念世界里去了。”克罗齐甚至于就艺术是否终结的问题说到:”这问题对于我们没有意义,因为艺术的功能既是心灵的一个必要阶段,问艺术是否被消灭,犹如问感受和理智能否被消灭,是一样的无稽。”有人还提出了重构艺术评价体系、重构美学的新思想,认为是以往的哲学、美学理论已不能够涵盖新的艺术形式,而非这些新的艺术形式因未能符合以往的哲学观而就不能称之为艺术。

二、“艺术终结论”出现的原因

毋庸置疑,现当代艺术确实有着愈来愈物质化、商业化、世俗化的趋势,当物质装满了艺术的身体,精神的涵盖度被逐渐消弱,一切可以被拿来“为艺术而艺术”的材料被大肆挖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或行为,也均在被艺术化的范围之列。艺术与世俗生活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并逐渐消融,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而生活中的一切,也被提升为艺术和审美的高度。从资本主义产生并发展以来,各种新的艺术形式、艺术派别不断产生,如被人熟知的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文化、先锋派等等,均在融合生活和艺术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作用,直接导致艺术从可望不可及的神坛落入凡尘,艺术由高雅的、引领的、审美的转变为通俗的、普遍的、甚至于审丑的。

在封建专制社会,艺术品更多的被贵族所拥有,贵族家庭以支持艺术家的创作为身份的体现,无论是音乐或是美术作品,均有显贵们出资提供创作材料及题材,并将艺术成果作为收藏之用。而现代社会,艺术品的收藏者更多的为了进行资本交易和商业运作,这一特征直接导致艺术创作者更多的照顾到作品的商业利益,艺术品的功能由精神的升华变为使用价值的提升。

三、“艺术终结论”与日常生活审美化关系探讨

中国自古即有一句名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如今的艺术发展进程中,或者更为具体的来说,在文化产业发展进程中,资本化、市场化已将艺术同化到极致,艺术创作、艺术批评作为艺术的发源及引导,均已穿上了资本的外衣,打上了利益的烙印。而作为受众方——审美主体的观众,在物质的影响下下,在消费主义的浸润下,逐渐变得大众、日常、当下、浅显、轻松,并极具参与性,对于能够轻松理解、轻易接触、并能够亲身参与其中的艺术形式更加的青睐。阿多诺写道:“就艺术迎合社会现存需求的程度而言,它在很大程度上已成为一种追求利润的商业。作为商业,艺术只要能够获利,只要其优雅平和的功能可以骗人相信艺术依然存在,便会继续存在。表面上繁荣的艺术种类与艺术复制,如同传统歌剧一样,实际上早已衰亡和失去意义”在阿多诺看来,自律的、崇高的艺术就是被大众文化所终结,被世俗生活拉下神坛,而大众文化的流水性、复制性、即时性、机械化、标准化、模式化等特征导致了艺术遭受毁灭性打击,艺术的高雅、神圣、独特均在世俗生活中崩塌,虚假的艺术被大众轻松接受,真实的艺术却被忽略和藐视,而貌似欣欣向荣的现当代艺术的繁盛、无产阶级大举走进艺术的事实又恰当的掩盖了这一虚幻的错误。

丹托曾说:当艺术作品与纯粹真实的物品无法在视觉上区分这一两难困境时,当需要站在意义美学的角度强制性地取消一种物质主义美学时,现代主义就走到了终点。日常生活中的物品直接在变成了艺术品,仅在名称、形式和意义上被赋予了艺术品的某些特质,这确实令人难以接受。如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杜尚,将倒立的马桶命名为与安格尔的女体绘画同名的“泉”,这是具有多大的讽刺意味的生活艺术行为,如将自己的生活与艺术融为一体的行为主义之母阿布拉莫维奇以及她最惊世核俗的作品《节奏0》,将观众直接参与进整场作品之中并得出“一旦你把决定权交给公众,离丧命也就不远了”的结论,又如直接以普通的、大众的来命名的波普(popular)艺术更是在商业、批量、廉价、即时性上更进一步。但另一方面,也确实实现了普通民众对于艺术的渴望,促进了艺术大范围大批量的产生和繁衍。

四、结语

由上推论,虽说自艺术开始转型以来、自“艺术终结论”出现以来,自日常生活审美化等审美特征出现以来,审美从一元走向了多远,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时代的一种进步。如何处理大俗和大雅的关系、传统和时代的关系、大众和精英的关系等都是不容忽略的过程,部分公共艺术教育功能的机构,更应该为培养和提升大众审美能力起到传播和引导作用,增强日常生活中的艺术氛围,找到一条可以重构审美主体的审美趣味的途径,从而起到艺术教育的作用。

猜你喜欢
结论艺术品大众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如果垃圾变成艺术品,你还舍得丢弃吗?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大众ID.4
上汽大众
艺术品
结论
艺术品被盗
惊人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