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无声告白》中的创伤书写

2018-01-29 04:27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116000
大众文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莉迪亚玛丽白人

(辽宁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116000)

小说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混血家庭里的故事。华人父亲詹姆斯是一名历史教授。母亲玛丽琳是一个满怀抱负的白人女性。儿子内斯是一个内向且被哈佛录取的优等生。二女儿莉迪亚是家中最核心的人物,她的溺水死亡揭示了家中每个人内心的秘密。汉娜是被忽视的但似乎也是家中最清醒的小女儿。本文用创伤理论与文本相结合的方式来解读书中的主要人物,从中也让读者在自己的人生中找到真正的自己。

一、伍绮诗与《无声告白》

美国华裔作家伍绮诗(Celeste Ng)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和俄亥俄州长大,是香港移民第二代。伍绮诗的笔锋细腻,情感爆发力强。在这部小说中将每个人物的感情线塑造的十分完美,是华裔作家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无声告白》一经出版就广受好评,得到了无数家媒体的赞扬。《洛杉矶时报》称:“异常优秀,非常完整的一部处女作……这个故事令人心痛,伍绮诗非常巧妙地将这部复杂、跨越多个年代的小说线索串联在一起。《无声告白》是一部难得的佳作,独具魅力,她深入写出了这个美国家庭里每个人内心的秘密。读完的时候,仍让人泪流不止。”

在中国,《无声告白》由孙璐翻译成汉语,2015年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深受广大中国读者的喜爱。

二、创伤理论

20世纪9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凯西·卡鲁斯(Caruth Cathy)在她的著作《沉默的经验》中提出“创伤”理论这一术语。她认为,“创伤”就是某些人对某一“突发性”或“灾难性”事件的一次极不寻常的经历。弗洛伊德在其著作《超越快乐原则》中尝试性地“把普通的创伤性神经症看作是抵御刺激的屏障遭到广泛破坏的结果。”此外,创伤通常分为历史性创伤和结构性创伤。拉卡普罗(Dominica LaCapra)认为,“历史性创伤可以或者部分地得到解决。但结构性创伤却不能改变或治愈。”与此同时埃里克森(Erikson Kai)指出,创伤是既可以来自一系列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来自一次没有关联的事件;既可以来自一段时间的衰微和隐匿,也可以来自某一个打击的时刻。

三、《无声告白》中主要人物的创伤书写

1.玛丽琳的创伤记忆体现

玛丽琳是一位白人女性,最渴望的就是能够与众不同。而这么一位满怀抱负的女性也经历过创伤。玛丽琳缺乏父爱,她的成长缺少父亲的陪伴,她都不知道父亲是什么时候离开的。父亲的离开,让玛丽琳开始不相信婚姻,在婚姻中极度缺乏安全感。在她后来婚姻中与詹姆斯出现问题的时候,这件事使她怀疑自己会和她母亲有着同样被抛弃的命运。“我猜,你早就想换人了。她会成为一个不错的小妻子。”最重要的是,母亲的去世对玛丽琳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创伤。在整理母亲的遗物时,在发现母亲那本《贝蒂﹒克罗克烹饪书》时,她想起了母亲的生活状态。母亲一辈子都在过着和理想中的生活相反的日子,没有花香萦绕,没有女儿在身旁,就这样孤独终老。“女儿离开了她,除了书上的铅笔划痕,她生命的印记无处可寻。”就此她联想到自己现在的生活,似乎在过着和母亲一样的日子。她不想有着和母亲一样的结局。所以,在那个夏天,玛丽琳离开了家。在她因自己不能实现其理想时,她把自己的梦想全部都寄托在女儿莉迪亚身上。

2.莉迪亚的结构性创伤体现

结构性创伤通常来自于缺失。遭受父母抛弃的孩子经历的家庭创伤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在莉迪亚成长的过程中,她经历了两次创伤事件。第一次是她幼年时期母亲的突然离开。母亲离开的那段日子对于莉迪亚来说是个难以愈合的创伤。不知道母亲离开真正缘由的她甚至把母亲的离开当成是自己和哥哥的错,是他们惹母亲伤心了。所以从那以后莉迪亚就暗自承诺,只要母亲肯回来,她就会满足母亲的全部心愿,无论它是什么。因为她不想再次失去母亲,她不想全家再次陷入瓦解。第二件事就是内斯把莉迪亚推进了湖里。事后他们都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两个人回到家里什么也没说。但是这件事给她留下的创伤阴影就犹如难闻的味道,始终徘徊不去。时间一长,就再也无法冲刷干净。海尔曼(Judith Lewis Herman)认为,“少年创伤患者的过去症状证实了他们创伤的过去,包括生理和感情的痛楚、麻木、自我伤害、遗弃、记忆丧失和性格改变等。”落水事件在莉迪亚的心中生根发芽,她认为怕水是一切错误的源头,只要克服了自己的怕水,她就可以获得重生,她就敢于和过去说不,做真正的自己。“为了封存和实现她的承诺,她一定要这么做。她轻轻地下到小船里,松开缆绳。她低头看着湖水,黑暗中仿佛空无一物,只有黑幽幽的颜色,一片巨大的虚无在她脚下铺展开来。没关系的,她告诉自己,然后,她就跨出小船,走进水中。”莉迪亚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3.詹姆斯的历史性创伤体现

创伤既可以来自一系列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来自某一个打击的时刻。对于詹姆斯而言,他的创伤可以说是伴随着他成长的。幼年时的詹姆斯就因自己的华人身份感到自卑。从他入学时刻起他就经常因为自己的东方面孔而引起别人异样的眼光。他总是感觉别人在背后议论他,这种感觉使他很不舒服,为此他拒绝了父母接他上下学。工作上他因自己的东方身份而具有一种局外感。詹姆斯本应该顺利地留在哈佛任教,可最终却收到了米德伍德学院的聘书。其真实的理由是因为詹姆斯非白人的身份。还有婚后妻子玛丽琳的突然离开,他由于自卑而产生的极度恐惧感冒然而生。他的第一反应居然是妻子抛弃了他,去寻找一个更像她的人。他甚至把女儿莉迪亚的死亡归结于自己不是白人的身份。“如果她是白人女孩,如果我是白人,她就能适应环境了。”他的脑海里总是浮想起这样的一句话,“来自混血家庭背景的孩子,通常难以找到自己的定位。” 在詹姆斯的心中,正是白种人和非白种人这样的标签让世界面目全非。

四、结语

本文从创伤书写角度进一步分析了小说《无声告白》中的主要人物。伍绮诗在这部作品中通过对创伤的逼真再现,让读者在人物身上找到共鸣。踉跄前行中,我们总能在他们身上找到丢失的那一部分自己。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避免的经历创伤,当沉默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让我们打破沉默,大声告白,让彼此温柔相待。

猜你喜欢
莉迪亚玛丽白人
白人的暴行是如何将昔日被奴役者在重建时期争取到的进步变革一手粉碎的 精读
难忘的八个字
希腊克里特岛“幽灵孕妇”惊魂
和我一起玩
新西兰杀戮事件凸显白人极端主义在全球影响之广
影史上第一个黑人与白人接吻的镜头,是他剪辑的!
亡命救赎绝地求生,父女情长
摆脱假面,活出自我
女生玛丽莎Ⅰ
也用泥土造人的玛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