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艺创作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动机研究

2018-01-29 04:27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210005
大众文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文艺作品网络文学文艺

(江苏省文化艺术研究院 210005)

数字时代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的快速提升,一方面促进了网络文艺创作的繁荣,网络突破传统主流媒体对话语权、舆论权的控制,赋予普通大众创作自主、舆论自由、表达自我的权利,体现出对个体的充分尊重。另一方面刺激了人们自由表达其存在价值的主动性,而且这种表达是全民性的,不分民族、不分年龄、不分职业、不分阶层。根据2018年5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数字中国建设发展报告(2017年)》显示,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用户几乎实现了全国覆盖的庞大规模。网络的准入是零门槛、零要求的,对所有人开放,人们能够按照自己的自由地编辑、发布和传播信息,具有很强的自由度,更加突出了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个体民众以极低的成本、极简的方法参与到网络文艺的自由创作中,是个人主义的生动呈现,其原因正如欧阳友权所说:“以网络文学为代表的数字媒介艺术,蕴含着人在自然界中赢得的生命自信和精神自由。”这是技术的规律带来的艺术创作的自由,这种数字化的文艺反映出的一种人文的精神与人文的内涵。

一、自由表达,获得价值存在感

在个体用户的精神世界中,现实生活中的权威与等级被消解,信仰、习俗、道德、法律的约束感弱化,获得了情感表达和个性释放的自由。在互联网的语境下,社会阶层的混杂、社会文化的多元,以及利益诉求的不同,出现了价值标准多元化的趋势。网络文艺的参与者们,基于自由的网络环境,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全民参与的创作热潮,出现多种样式的网络文艺作品。

此外,各个平台有各自发表和传播的优势和特点,为创作者和受众实现创作和交流自由和满足自身存在价值的需求提供了便捷的发出和接收的渠道。起步较早知名度较高的中文网络文学网站有起点中文网、晋江文学城、潇湘书院、红袖添香等,这些网站有针对性的为不同的写作和阅读群体提供一个自由分享与交流的平台。写作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作品的更新速度,也可以根据网友评论决定新内容的创作方向,读者也可以自由评论和交流。博客作为网络时代众多网民的一种发言平台,影响着成千上万网民的阅读生活。博客的兴起带动了首批“草根红人”,一些原本默默无闻的平凡网民,因为精彩的博文,逐渐积累起大批粉丝,成为网络上的红人。一些名人的博客内容,有时候已经超出记录生活片段的个人日志,成为影响社会舆论的一份子。与博客相比,微博最大的优点就是内容短小、传播便捷、交流开放。微博可以通过手机、电脑随时随地发布,方便快捷。转发和阅读也很方便,意见交流都是开放式的。而微信平台不断推出新功能,公众平台的问世打破了微信的人际交往工具的局限,成为可以公开发布信息内容的媒体性质的平台,许多人在微信运作以原创网络文艺为主要内容的自媒体。

这些自由的创作环境,给网络文艺创作者带来追求个体精神价值和存在感的需求,伴随着庞大的内容规模,一些网络文艺精品力作也在不断涌现,在相对自由的环境中自觉创作,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网络文艺的繁荣。

二、超越现实,追求精神寄托

互联网科学技术是人类追求物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帮助人们满足物性需求、张扬物欲个性的同时,扩大了人们的认知视野和思维空间。在数字化的艺术创造活动中,科技创新使得人们的生存需要与精神追求获得不断满足,并以此拓展出人类本体的存在空间,丰富了人性的价值内涵。当基本的物质需求满足以后,人们的生活价值观砭开始从崇拜物质价值转变为更崇拜精神文化价值和人类生命的价值,最直接的体现便是每天都有基数庞大的网民从网络中获得文艺信息或者发布文艺作品,继而通过各种媒介途径进行交流传播。以网络文学为例,据第二届中国“网络文学+”大会发布的《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称,截止2017年底,各类网络文学作品累计高达1647万部(种)。创作者们借助各大平台,各显其才,描绘创造出一批批个性鲜明、种类繁多的作品。

网络文艺的自觉创作,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于作为人的尊严的维护,“人文主义所表达的思想,以及它对人的经验的首要价值这一人类尊严的坚守,却蕴含着无限的能量。”1一些网络写手以赢得点击量和读者数量为目的创作网络小说,因此造成创作小说的目的是给人以刺激而非给人带来精神上的提升和思考,在追求产出速度和数量的目标下,势必以牺牲作品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为代价,这种作品往往给读者带来短暂的精神愉悦。但当网络文学的市场趋于成熟,创作者整体的写作水平和读者整体的欣赏水平也逐渐提高,“人文精神关注人的价值与尊严,强调人的理性力量的精神。网络文学的核心价值就在于打造人文精神,为人类精神世界开创自由的崭新面貌。”2人们在满足基本的阅读需求后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和审美体验。

人活着的价值和意义在于对正义的维护、社会的责任、情感的追求,“人文主义的核心主题是人的潜能与创造力,这些能力是潜藏于人的身上的,需要外部力量加以唤醒,从而使其显现并进一步得到发展。”3而“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价值所在,而人权以及其他一切价值的根源就在于对这一点的尊重。”4对人的尊严的坚守,是对人权的基本尊重。优秀的网络文艺创作者在其作品中会充分的体现作为人的精神世界的探索与突围,最终获得做人的尊严,也使其人的精神品质得到更好地表现。

重塑个体生命为重的理念,深度思考人的基本权利,提升作品的思想境界和审美意境,是当下网络文艺创作追求的目标。

三、反映时代,坚守创作者责任

一部成熟优秀的网络文艺作品,会利用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反映出当下时代生活某些方面的特质及观众的心理需求,让观众产生一种代入感,从而拉近了作品与观众的距离。文艺作品是历史的忠实记录者,是社会时代与人类生活的映照,在数字时代的当下,各类新闻事件传播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一个热点新闻一夜之间就有可能成为全国人们讨论的话题。较之以往,现在只要连接上网络,不管是主动式搜索还是被动式接收,人们便可每天获得到各领域大量的消息,这为网络文艺创作者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人类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是历史的反映者,网络将人们裹挟进全民书写和大众阅读的运动浪潮中。

因为网络文艺创作主体和传播主体前所未有的复杂,暂且根据作品内容将其分为三类。一种是专业性较强的文艺作品,主要针对小众化的群体,呈现出精英化、专业化的发展特点,这些文艺作品的创作者接受过专业素养教育,或经历过专业实践的锻炼,它们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的是当下此专业领域的发展面貌。一种是在网络中知名创作者的文艺作品,这些作者往往享有较高的声誉,拥有庞大的粉丝群体,受到广泛关注和推崇,在他们的人际传播网络中拥有较大的话语权,长期受到特定网民群体的追捧。另一种是出自普通网民的文艺作品,不同于专业人员和网络大V的作品,它们虽然数量庞大,但一直有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特点。过去文艺创作的话语权往往掌握在少数精英阶层的手里,但网络平台给芸芸众生提供了一个平台,反映更多方面、更多领域的最真实、最直白的生活本质。网民们带着与生俱来的历史参与需求,在创作网络文艺作品的过程中获得参与感与存在感的同时,真实的记录下历史中发生过的一切,小到个体生活感悟,大到影响整个社会发展动态的群体性事件等等。

人文精神作为追求人的价值和理想信念的最终目标,既是出于对实现精神自由和精神价值根基,也是反应时代人文面貌特点的基础。综上所述,网络文艺的创作动机可以体现出几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相对于官方平台的发布,网络文艺体现出一种民间性,在互联网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现在,网络文艺作品的创作留下了时代的印记。其次是追求感官刺激和精神享受,体现自娱和娱人特征。最后是作品内容反映出广大人民的生活本质,体现时代特点。创作者们的创作动机具体反映出当下人们对于追求自由,体现个体存在的精神需求,同时也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环境和时代特点的观察和审视。

注释:

1.[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48.

2.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212.

3.[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34.

4.[英]阿伦·布洛克.西方人文主义传统[M].董乐山译.北京:群言出版社,2012:164.

猜你喜欢
文艺作品网络文学文艺
文艺作品
1942,文艺之春
假期踏青 如何穿出文艺高级感?
对待网络文学要去掉“偏见与傲慢”
网络文学竟然可以这样“玩”
网络文学趋向“一本正经”
揭秘网络文学
论近代中西方文艺作品互译发展现状及趋势
□文艺范
文艺作品中的化学素材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