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叙事
——民国画报中的“抗日战争”

2018-01-29 04:27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210023
大众文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良友画报抗日战争

(南京邮电大学传媒与艺术学院 210023)

画报流行于我国清末民国的时期,可是与文字传播相较而言所受到的关注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对画报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并且从此之后渐渐形成规模,逐渐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研究的方式主要是采集、整理和对画报做实际的考证,分析画报的发展史和其产生的变革以及类型等。另外一种方式是通过历史学领域展开探究。两者研究的对象都是针对于画报所表现的内容,目的是想利用画报呈现出来的内容来研究清末民国时期的人民的生活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信息。在21世纪以后,相关研究者逐步引入新的研究方向,并且也开始把对于画报的研究归集到我国转型的历史进程中,从社会发展、民俗文化等多角度对其进行深层次的探究。近些年来逐渐开始有人关注其在人文中的“文化变革”对画报图像研究产生的影响。现如今的对画报的大体研究多半还不具有针对性的研究探讨,尤其是近代画报中的战争图像,虽然目前已经开始整理、收集以及出版发行,但是对其的研究深度还过于表面,乏善可陈。

然而,中日战争是我国近代时期贯穿整个过程的主题,从清朝末年到民国的这段历史过程中,我国和日本发生了多次的军事上的冲突,甚至是导致战争的爆发。所以,惨烈、不断的的战乱场景在当时甚至是现在的群众心理上都存有极其难忘的印记,战乱时期,画报对当时的场景做了很多的图形报道。战争时期的大部分画报由于涉及到国家以及不同民族之间的矛盾冲突,因此对其所展现的内容以及表达方式的分析有助于现代人了解画报在民国这个极具特殊性的转型时期的重要性和在整个历程中它起到的作用。《良友》和《点石斋画报》在民国时期是极具代表性的,使用了很大的篇幅对当时的中日冲突进行了全面的报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是本文主要研究的画报内容。同时,我们从图像再现的方式加以研究,重点观察民国时期画报形式的变化走向,画报图像再现中日战争的方式与画报的类型是否有相应的关系,同时以此为基础,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对其开展深层次的研究。

十九世纪中期,德国的一位思想家德罗伊森曾说:“当历史学者只有真正认识到画报艺术也是一种研究历史的关键素材,并加以利用,他才可以进一步找到历史发展的脉络,才可以为自身的研究奠定一个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国民国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关于中日战争的画报图像,这其中包含的抗日战争的画报占大多数,不同时期的抗日战争图像的展现,如果将这些有关抗日战争的一系列的图像根据时间的先后进行串联,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再一次将抗日战争的那段历史直观、鲜活、形象的通过画报这种不一样的形式展现在大众的眼前。

一、画报中构建“抗日战争”图像中的不同艺术表现形式

由于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发展、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艺术作为社会的中间环节,在艺术的表达形式上也是在与时俱进,不断进步的。民国时期的画报中“抗日战争”的图像就是一种不同于其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答题可以分为:线描、摄影以及漫画油画。

1.线描绘画的形式

在《点石斋画报》中所运用到的艺术表达的形式是“线描绘画”,在空间上或者是构图上运用了西方线透视和中国的平行透视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给人一种深度感又可以达到在有限的空间内放入更多的任务的目的。《点石斋画报》是中戏结合手法尝试的实现了艺术表现形式上的完美结合。《形同海盗》图向国人借楼了日寇的暴行。图上展现出高升号已经舰体倾斜,清兵纷纷落入水中,而围绕在周围的四肢日本舰队正在对落入水中的中国人进行枪机和炮轰,甚至一部分日本兵还坐着小船用桨直接对清兵进行攻击。日本的蓄意屠杀,“毫无人性”的这一特征毫无保留的在画报中呈现了出来。画报中的这些绘制手法线条粗细适中,刚劲婉柔,通过对这些线条的韵律把握,与作者的主观意识相结合,可以充分的体现出倭寇的凶残,以及抗日战争给我们人民带来的莫大的苦难。

2.摄影技术的形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摄影技术也在时代的发展下衍生出来,并且,在民国整个中后期的画报中都有所应用,在摄影技术被研发出来之前,所有的图像表现的方法都是通过绘画,,也被成为“绘画画报”,但在摄影技术研发出来并投入使用之后,近代中后期的图形表现形式多以刊登照片为主,称为“摄影画报”。真正大量刊登吧照片的画报是90年代初期建立的《良友》画报。其实际上是属于摄影画报,所以在与之前所研究的绘画画报《点石斋画报》的比较而言,在其图像意义的表述上,照片所展现出来的内容要更加真实,记录现场事件给人们带来的视觉冲击力更加强烈,印象也更加深刻[5]。通过照片所传达的人物和事物,出现在画报上是具有可视性的,客观存在的,真实可信的。1938年发生的“九一八事变”爆发,《良友》及时刊登了“日本侵占沈阳”“暴行日本”为主题的照片,例如“沈阳城内日军在街道上任意射击行人”“日军屠杀辽宁人民逃命之挤拥”“在火车上被日军飞机射死之旅客李丰年”等一系列报道,真实客观的展现了日兵侵占我国地区的惨无人道的暴行,将对你中国人民实施物力侵占的日本军国主义的形象公布于众。

3.漫画及油画的展现形式

在整个民国时期的画报中,在“线描绘画”以及“摄影”这两种表现形式来呈现出抗日战争的图像之外,还会有一些比较少见的一些手法,漫画和油画的表现形式在当时表现抗日战争的图像中是很少用到的,但在《良友》画报中也有体现,是其为唤醒广大人民群众的意识所常常使用的,它以幽默搞笑的手法讽刺社会丑陋的现实,针砭时弊,发人深省。在社会时代发展的主题转为抗战之后,《良友》画报以实时漫画取代了风速漫画以及生活漫画,其风格也转向了抗日战争的层面上。

从整个民国时期画报来看,油画这种表现手法在抗日战争中的呈现中也是有所使用的,虽然比较少,但也有记录,《良友》画报中“勿忘五三”有一期主题为“济南同胞血”的油画,画面中的色彩运用的十分恰到好处,画面的感染力,包括整体空间的构图将客观事物作为表达情感的方法,提醒中国人民勿忘国耻,时刻谨记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人民施加的暴行。

二、民国画报中的抗日战争实例分析

甲午战争结束三十年以后,中国和日本两国之间九一八事变在我国的东北地区爆发。至此之后我们两国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战争也是无休无止,一直到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了大规模的侵华战争,这次战争持续了八年之久。当时已经更替到民国时代。我国画报的形式也以铜锌、影写版代替了石印。以《良友》为主的画报对抗日战争的报道是极具代表性的。

九一八事变后《良友》选择了一种带有强烈情感主义的报道方式来表达面对国家危难的顾虑以及迫切的感情。当时画报中某一篇的前半部分是岳飞的“还我河山”四个字和一篇漫画,后一部分是以还我河山为主题的一组照片,所拍内容是吉林的风景图,照片里没有能够辨认的人物特征。其报刊主编在其中说到“日本的这次暴行,我们只预料并且也希望不出意料之外的是,我国人民国难之际共进退的忠诚只增不减。”由此可见,当时画报想要达到的目的不单单是对战争的事实进行报道呈现,更想要表达的是互相调动的一种情感,以及对当代读者的一种期望和引导。并且只靠文字来传达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通过画面来对其进行表现。

《良友》某一期刊登着上海青年义勇军区总指挥的一幅图片。照片里是一个正在行军礼的年轻的首领,面部表情严肃且具有十分坚定的眼神。照片里基本上全部是它的面孔和手,在他背后是民国时期的大旗,但是基本上被人物遮挡住,只能大体上进行辨认。他的目光、神态、包括站姿都表现出了随时现身祖国的决心。从配文可以看出,针对的对象不单单是这一位年轻的首领,还包括了更多的类似的青年。若是在看画报的人们看到这些文字与以及照片的时候热情高涨,能够切身体会,在心灵甚至是或者行为上为国奉献,积极地参与抗日,如此一来,这些画报的看者就变成了被召唤的另一类人群。画报的目的是想通过这种文字与图片相结合的形式可以给人们切实的体会,召唤青年,从而实现全国上下、一致对外、抗日救国的行动当中去。不管是是青年,还是仅仅是一个读者,在为国奉献的团体当中都是以成员身份将国家、民族的兴亡与个人安危关联起来。

三、结语

综上所述,这些画报中所表现出来的抗日战争的图像无论是否含有作者主观的意识在其中,它都会作为一种图像文本,进入公众阅读的视野,也参与了我国民众对抗日战争的印象构建。总而言之,图像史料的价值已经越来越受到当代学者的重视,通过对图像史料的分析,当代学术可以不断激活,并增强对你过去抗日战争的理解。

猜你喜欢
良友画报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的邓宝珊——支撑北线,保护边区
你有病吗
9月历史大事记
山东画报2020年2、3期合刊
《良友》的世界视野
陕西画报航拍
娃娃画报体育用品认知挂图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孩子们的抗日战争
春的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