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 母 桥

2018-01-29 08:55西
作文中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竹园之桥木桥

东 西

人一生要经过无数的桥,这些桥,让你得以穿越峡谷,渡过急流。具体来说,有在水面或空中建造的以便行人或车辆等通行的有形之桥,也有用真诚、善良、宽容等美好品质搭建的心与心之间的无形之桥。正是这些桥连接南北,牵引你我,让路与路、人与人、心与心的沟通变得更畅达。

我踩在白竹园小河的木桥上,就像踩在父母的肩膀上。这种感觉缘于我对父母的热爱和了解。我坚信任何一个从乡间走向城市的人,不管他脚下的马路有多宽,他的根须和他的思想,必定系着故乡。

每天,我和我的伙伴们,都要从白竹园小河的木桥上走过,然后又返回来。桥的那边是我们的学校,桥的这头是我们的村庄。

那是一座简单而又实用的小桥,从森林里挑选出来的四根粗壮的木头,像父辈们的身躯,坚实地横卧于沟壑上,上面铺满竹片,覆盖泥土。荷锄的农民从这里走向田园山坡,牛群和驮马由此返回家园。看着桥上崭新的蹄痕和雨天里人类的脚印,我常常想造这座桥的人是世上最幸福最自豪的人。

我知道白竹园小河上的木桥,是桥见的父母所造。一场大雨之后或是粮食进仓后的秋天,桥见的父母总是提着锄头、刮子、泥箕赶到河边,修补桥面的残缺和凹坑。他们坚信是这座桥使他们在中年拥有了桥见这样一个儿子。

这种朴素善良的情感,仿如风中的飞絮,在山区里四处飘扬。那些不能生养的父母,总是选择一条小河或一道山沟,建一座小桥,供千人踩,万人踏。他们和桥见的父母一样,深信善举能带来善果,桥会给他们带来一个孩子,能使濒临绝境的生命绵延不绝。

在我的家乡桂西北地区,沟壑纵横,溪流遍布,小桥随处可见。年长的人常常对狂妄的少年说:“我们过的桥,比你走的路多。”他们终年奔走于山区,额头留下时间的烙印,一座又一座的小桥被他们用脚步丈量,最后年龄大了资格老了,他们终于可以说出那样的豪言壮语。

恐怕每一个人的记忆深处,都珍藏着年少时走过的第一座桥。作为我人生的过桥之最,我时刻惦记着白竹园小河上的木桥,惦记着每一次从它上面走过的那种感觉。尽管那座桥并非我父母所造,但我却把它想象成父母的肩膀。我和山区所有的孩童一样,正是站在善良、朴实、无私的肩膀上,开始起跳的。许多人由此跳过龙门,但那些布满老茧的肩膀,却成为我们的牺牲品,成为我们成长的基石或者化石,我常常通过他们深入土地,吸取精神的营养。

许许多多的日子过去了,当我的父亲真的化为尘土,母亲从水田里拔出双脚,洗尽泥浆来到我居住的城市时,我才知道我的父母也曾造过一座木桥。那座桥架设在我家与舅舅家的路途上,我一次一次从桥上走过,回到我的舅舅家。那是一座多么艰险的桥啊,它高高地架设在深沟之上,两根长长的青枫木,被刀斧修得平平整整,拼成一条悬空的路。我从上面战战兢兢地走过,似乎从未敢向脚下的深沟看上一眼。面对自己的桥,我无话可说。今天,我才明白,越是险要的地方,越体现出架桥者企盼孩子的迫切心情。其实,在29年前,我就从彼岸渡过那座高高的桥,到达母亲的怀抱,在我未出生之前,我就享受了父爱和母爱。但是,母亲现在才把这消息告诉我。母亲迟到的消息,使我对父亲浮想联翩。我想那座桥,就像父母留下的文字,从桥上过往的行人,是父亲最忠实的读者。那座桥又像是父亲的身躯,他倒下了,许多人从上面走过去。那座桥最后成为一堆残骸,成为我永远的记忆。

哪里有河流和山沟,哪里就有桥,我们的父母修建它们,然后让我们从不能通过的地方通过。我是他们的儿子,所以我的路四通八达。

赏析

这是一篇感情真挚、语言深沉的散文,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父母的感激。父母用青春、奉献搭起儿女的生命之桥,桥建造的位置越艰险,表示父母对子女的企盼和爱越深厚。文章采用象征的表现手法,表现了父母对子女博大而深沉的爱。丰富的想象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把桥想象成“父母的肩膀 ”“父亲的身躯”“父母留下的文字” 等,既贴切又形象:爬过父母的肩膀,越过父母的身躯,我们到达了成功的彼岸。

猜你喜欢
竹园之桥木桥
竹筷木桥
曾跃进
漫步千竹园有感
俄罗斯驻哈尔滨总领事奥谢普科夫:愿做中俄地方间的合作之桥
Single-Log独木桥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不达彼岸
用华媒之笔 搭友谊之桥——“2018海外华文媒体苏州(相城)行”活动成功举办
欧洲之桥
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