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设计教学研究

2018-01-29 04:27湖北美术学院430000
大众文艺 2018年23期
关键词:框架文化遗产物质

(湖北美术学院 430000)

一、课题背景

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与研究背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为: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公约所定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方面: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表演艺术;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传统手工艺。从非物质文化的概念界定上来看,人的活动和参与是非物质文化的核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社会紧密相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多个方面,反映地方风土,传承民族精神。到2011年,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1219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已经成为我国文化发展事业的重中之重。博物馆作为物质文化保护的主要载体,近年来也在逐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而当前的非物质文化博物馆保护还处于起步阶段,博物馆保存形式与对非物质文化的理解还不成熟和完善,博物馆要注重对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的研究,也要注重对从事非遗文化博物馆保护与传播人才的吸收。

本研究以专业课程为平台,博物馆展示设计人才培养为目标,以非物质文化为对象,进行博物馆展示设计研究。研究内容包括概念生成、框架组织、空间建构、内容表达几部分。该研究的重点是对现有的项目信息进行博物馆展示设计,而非遗的地域保护、传承人保护等博物馆更广泛意义的保护不在本研究范畴内。

研究成果可为博物馆展示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依据,也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2.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的异同

物质文化遗产是博物馆一直以来关注的重点,是博物馆的基础,传统博物馆的根本职能是以物为核心的保管、研究、教育。非物文化与物质文化都是人类的文化遗产,不同点在于以物为主和以物、人及社会关系为主的文化观念转变。物质文化研究的出发点是物,从物延展到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这些辅助知识的作用是用以帮助形成对物更全面的了解与认识。非物质文化突出的是文化的非物性特征,但该文化也有相应的物质载体,如工具、手工艺品、文化场所等,同样从物背后反映出造物的技艺、社会礼仪、风俗等,但这些物是非遗文化的组织的一部分,在博物馆展陈形式上要与物质文化的展示有区别,让观展者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准确的认识。

3.非物质在博物馆保护的特殊性

国际博物馆公约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面向大众开放。它为研究、教育、欣赏之目的的征集、保护、研究、传播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证。”博物馆长期以来形成了对物质文化一套全面的保护系统。因物质形态的稳定性和独立性特征,在展示方式上以静态陈列为主,辅以数字媒体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即表演、仪式、技艺等无形的活态文化,具活动性和社会性特征,博物馆展示要保持活态文化的主要特征,通过视、听与参与的立体化方式向观众准确传达信息,这对博物馆空间、内容组织、展示形式与参与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教学计划

《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是展示设计专业的一门专业方向课,该课程开设在四年级上学期,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博物馆展示创意设计与实践综合性能力。

《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共5周,100学时。课程内容要求学生以个人为单位自选一个展示主题,进行背景资料整理、展示框架组织和展示内容表达,作业最终以报告书的形式呈现。博物馆展示空间规模设定为400平方米,标准层高6米。课程作业考察学生的资料整理、组织策划、艺术表达、口头阐述等综合能力,结课采用每个学生进行10分钟成果汇报的形式。课程设计为四个阶段:第一周:概念生成。第二周:框架组织。第三周:空间建构。第四、五周:内容表达。前两周主要是进行项目框架设计,后三周为视觉成果设计。课程老师根据每位同学的课程学习态度、创新能力和成果质量给出综合评分。

三、课程组织

1.概念生成

收集确定的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包括地域环境、社会影响、工艺发展、物质成果,传承人物,生存现状等。收集方式采用网络、书籍、影像、音频和现场调研等形式。通过对广泛素材的收集与整理,学生能对该文化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非物质文化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宗教、人文、地理、历史、科技、艺术等学科领域,综合性较强,脉络交错。

美术学院的学生擅长视觉创意设计工作,项目逻辑整理编排工作能力较弱,提取的信息相对来说比较杂乱和片面。为了能使这个阶段的工作顺利展开,要求学生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开展工作。首先确定展示的非遗项目,在项目现已认定的价值成果基础上,进行历史、社会、艺术、技术等方向的思维拓展,将信息类别化,采用核心文字与图片的方式进行二维平面的形式呈现。然后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根据资料线索确定4、5个关键点来表达主题。这一阶段还需要学生进行代表性视觉语言的提取与组织工作,语言提取从两方面开展,一方面是具象的图形抽象化提炼;一方面是抽象符号的提取,进行深层语义的转译,作为后期图形工作的形式依据。

2.框架组织

项目的框架组织阶段是在主题关键词提取之后进行。所谓框架就是围绕这一主题组织几个核心专项,它们之间是相互平行的关系,但从不同的角度对主题进行表述,组织可以依据历史文脉、艺术价值、工艺技术、社会活动、当代传承等方面来展开,涉及不同学科领域、也考虑呈现方式多样性。专项不宜过多或过少,依据博物馆空间的大小和展厅空间现有的划分条件确定。过多会显得杂乱,反而会模糊核心概念;太少会导致展示内容不够全面,体验过程不够丰富和立体。

专项设置需进行评估,根据观者对其熟知程度进行秩序编排和确定规模。非遗文化多来自于民间生活,核心在于人与物、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根据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所提供的国家名录所悉,我国非遗代表性项目目前分为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10大类。其中音乐、舞蹈、戏剧、技艺、杂技与民俗都是以行为活动为主要特征,在框架组织上也应围绕行为活动来组织。而文学、美术、医药几项相对静态的项目,其地域、社会性特征明显,在展示内容的提取上也较为丰富。框架组织阶段建议学生采用理性认知—感性观演—参与体验的秩序进行,从静到动,逐步将观众带入到项目中。也可以将观演部分提到前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然后再组织文字与实物专项展示。每一专项下安排一系列的展开内容,形成二级信息系统,框架设计应层级分明、重点突出。

3.空间构建

空间构建是博物馆展示设计最为重要的阶段,博物馆是容器,博物馆展示要根据不同形式的内容,不同的观展方式,不同展示空间的需求来组织信息。非物质文化主题的专项一般由文字、实物、技艺(活动)、表演、传习等形式构成,文字、实物属静态呈现,可以利用博物馆的封闭性空间。制作、表演以动态为主,一般技艺空间条件需求没有表演空间高,主要是空间面积、高度的物理条件需求和音响、照明设备需求不同。针对某些特殊的表演,如:皮影戏、木偶戏等,在表演舞台后要设置操控演员的工作空间,分析不同的项目内容,确定相对的空间特性,然后在现有的场馆空间中划分。

学生在这一阶段的工作方法是以前一阶段的文本框架组织为依据,先确定平面布局,再转换到空间。各空间反映在平面组织上主要是线与面的组织,线代表分割界面,面表示空间平面范围。专项的主次关系从每个空间块的面积大小上呈现,流动与停留的空间使用属性通过空间平面的线状和面状来促成,空间组织通过参观流线来实现。流线构建观众参观的秩序,依秩序串联起各空间。之后将平面转换为三维表达,借助三维软件3D或SU按真实尺寸建模型,拉升墙体得到空间效果,在软件中通过摄像机设计不同视点观察单元空间形态和空间的衔接关系,这一阶段是对框架组织的空间转换,通过空间的大小、高低、曲直、开合、聚散等方式进行抽象表达。

4.内容表达

内容表达主要是指将所有需要呈现的信息转化为“表现”形式。因为非物质文化的内容广泛,可以呈现出不同的形式,作用于观者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以此来最大限度的传达出该文化多元的面貌,而其中的视觉任然是最重要的感官需求。非物质文化是大众文化,在视觉处理上考虑到受众的广泛性,应采用大众喜爱的形式,且主要能反映该文化的主题特征。反映在具体要素上指形式符号、色彩、材质、以及形式组织要能传达出主题文化。

本阶段需要学生回顾前期资料收集与整理阶段的成果,提取资料中典型的视觉信息,将其进行抽象化处理再创造,用于展示空间中背景界面、展台、展示板等辅助道具设施的形式与图案设计上,采用与主题相适应的材料与色彩,达到统一环境、强化主题的视觉效果。表演空间要根据内容的要求进行场景环境布局,而一些体验性项目则要考虑借助全息投影、三维影像等交互设备,结合全场景或半场景设计,创造出视觉与活动俱佳的互动项目区,这部分的内容表达可以采用图像加符号辅助表达活动方式和交互效果。

四、结论

“博物馆展示设计”课程专题“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展示设计”目标是培养学生文化场馆展示设计的专业能力。课程在前期概念生成、框架组织阶段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让学生能从不同角度、层次上全面的看问题,能把握问题的关键,对事物进行准确的概括和表述。后期空间建构和内容表达训练学生设计创新能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是民间性、大众性、观赏性、操作性和娱乐性等,项目内容丰富、素材广泛,要使项目能深入人心需要设计人员能根据项目内容进行展示形式创新设计,包括形式美感、色彩表达等要素组织方面,也包括活动方式、互动模式的组织设计。

项目的综合组织能力是展示设计专业四年级学生培养的重点,课程结构的合理组织和专项进度的有效推进是达成课程培养目标的保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博物馆保护工作还处在发展和探索阶段,相关的理论也在不断的更新中,课程教学提供给学生也是今后的展示设计从业者研究的方向和框架,思维的拓展和更新是专业研究不断推进的保障。

猜你喜欢
框架文化遗产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框架
Tough Nut to Crack
浅谈框架网页的学习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我国在WYO框架下面对的贸易保护现状及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