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维培养的初中语文有效阅读策略探寻

2018-01-29 04:33安徽省芜湖县南湖学校凤良喆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8期
关键词:孔乙己荷叶分层

安徽省芜湖县南湖学校 凤良喆

“语言和思维,是语文的两个核心要素。”语文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思考的技能,进而培养出一个独立的人格。初中生正在逐渐形成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基于思维训练的阅读理解就成为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因此,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教师在教给学生的阅读策略的同时更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激活,着眼于文本进行多途径的思维训练,可以从学生求知欲强、想象力丰富等特点出发,提高学生阅读思维培养的效率。

一、激发兴趣,培养学生“我要阅读”思维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只有具有兴趣,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阅读思维训练。初中生还处于好奇心强的年龄阶段,对新鲜事物会表现出极大的好奇与热情。构建高效语文阅读课堂,初中语文教师要发挥学生语文阅读兴趣,激发学生语文阅读的动机。如教学通话故事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从分析具有争议的人物形象出发,以线带面,引导学生理解全文。

例如,七年级上册《皇帝的新装》一文教学时,可以设置这样的话题,“有人说皇帝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因为除了‘愚蠢’的小孩和百姓,身边的人都夸他的新衣服好看。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话题一出,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有的学生认为皇上最幸福,有的学生认为皇上最不幸。大家纷纷为自己的观点找依据,课堂讨论热烈。学生需要为这有趣的论点展开对文章的深入阅读,磨砺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对全文的理解。最终,老师将学生的讨论引向本文中心思想:“皇帝是封建统治中物质生活条件最幸福的人,却是精神生活最不幸的人。封建统治是昏庸虚伪、自欺欺人、黑暗腐朽的,同学们要保持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的童心。”

二、循循善诱,培养学生“乐于阅读”思维

为了让课堂的启发性与趣味性得到保障,教师应该转变传统“直来直往”式的提问,尤其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老师应该根据学生自身经历特征,灵活地引导学生寻找问题答案。当学生不能理解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可以换一个通俗易懂但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提问;当学生一时难以找到答案,老师可以循循善诱,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到答案。

例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荷叶•母亲》一课时,老师如果直接请学生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回答问题的学生可能因答错句子而造成尴尬。那么,老师可以启发式提问:“请问本文的荷叶是怎样的荷叶?它做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回答荷叶为荷花遮风挡雨。进而问:“请问本文标题的荷叶与母亲有什么关联?”进而引导学生理解母亲如同荷叶一般为女儿遮风挡雨,学生自然能更轻松地找出该文的主旨句,“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一步步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答案,将成功的喜悦留给学生,有利于增加学生获得知识的成就感,给予学生更好的阅读体验。

三、分层提问,培养学生“层次阅读”思维

新课标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要求学生的语文阅读与综合运用能力都得到提升。由于学生的个人经历和智力水平等存在差异,其语文阅读能力大不相同。老师在展开阅读提问时,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将富有挑战性的阅读提问留给优等生,激发其挑战精神;将比较基础的阅读提问留给差等生,鼓励其继续阅读。分层提问,不仅是选择提问对象时将学生分层,更是将文章讲解内容分层,层层递进,逐步揭露文章中心思想。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散步》一文讲解时,针对差生,老师可以提出这些问题:“请问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以此引导学生明确小说的主要内容。对于中等生,老师可以提问:“请问你如何理解文中‘我’、母亲、妻子、儿子的人物关系?”以此引导学生探索该文的中心思想。对于优等生,老师可以提问:“‘我’、母亲、妻子、儿子在文中的出场顺序是否能改变?”以此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我”在家中的支柱作用,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四、以读促说,培养学生“读后思考”思维

在阅读理解全文后,引导学生扩写、续写、写读后感等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文本内涵的理解,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与问题分析解决能力。发挥课文的示范作用,以读促写,也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在阅读教学的末尾,教师可以为接下来的学生扩写、续写、写读后感等做准备,引导学生对某话题临场发挥自由言说观点。

例如,在九年级下册《孔乙己》阅读教学的末尾,可以设下这样的话题:“请问如果你穿越回孔乙己所在的时代,你会怎么拯救孔乙己?”打破时空的界限,让学生自己代入孔乙己事件的故事中去。强有力的代入感有利于增强加深学生对孔乙己的认识,引导学生对封建教育的更深层次思考。让学生充当正义的使者,去打破当时底层社会的愚昧与黑暗。口语表达的拯救方法也将为接下来的作文“穿越之拯救孔乙己”做准备。

初中语文阅读思维关系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基于思维训练进行阅读教学。经过笔者探索,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分层次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力争给予学生阅读成就感,发挥学生想象,通过“以读促说”深化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等方面进行阅读思维训练。

猜你喜欢
孔乙己荷叶分层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高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探究
荷叶像什么
有趣的分层现象
雨林的分层
孔乙己(下)
孔乙己
荷叶圆圆
荷叶游乐园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