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本科生TPACK问题及对策

2018-01-29 04:47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本科生教学法信息技术

李 倩

(重庆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重庆401331)

本科院校对学前教育学生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素养的重要途径,对发展学前教育专业化及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在学前教育本科生的培养过程中,除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是学生必须重点学习的知识外,对于教育工作者是否应重点进行信息技术知识的教授以及学生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能力的培养也是亟需解决的事情。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重大作用的重点在于教师,教师自身所具备的信息素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如果能够将技术元素纳入到自身的专业体系中,将信息技术与知识进行有效结合,就能有效地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

一、TPACK内涵

教师TPACK知识框架是由密歇根州立大学Punya Mishra博士和MatthewJ.Koehle博士在反思WebQuest和TELS整合阶段缺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个知识框架体系是在学科教学法知识的基础上加入技术知识综合形成的“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这一新体系的形成,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技术”和“学生对技术的应用”这两个方面,但与此同时却忽视了“教师所需要的知识”和“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的缺陷,缩减了两者间的不平衡。TPACK框架体系包括七个知识元素,其中,教学法知识、学科内容知识和技术知识是三个基本元素,而整合技术的教学法知识、整合技术的学科内容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和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是四个相互融合的复合知识元素,是由三个基本知识元素相互生成的复合元素。TPACK具有综合性、动态性、情景性和实践性的特征,不但是教师知识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是教师进行有效教学所必备的。

二、学前教育本科生TPACK问题分析

(一)学前教育本科生对技术知识的重视度不高

对技术所持的态度会对其TPACK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通过对一些学前教育本科生进行访谈,发现他们TPACK总体水平偏低,有学生谈到:“应试化的教育环境中,理论知识的掌握才是王道,技术知识略懂一二即可”;还有学生谈到:“我觉得教学中只要会制作PPT就行了,别的技术我不是很清楚”;另有学生回答道:“只有知道如何开展教学活动,才能根据教学活动选择适当的技术手段,所以理论知识学扎实才是最重要的”。另有调查发现,由于学前教育的特殊性,其专业大多为女生,而对于女性来说,技术就代表着新的性别鸿沟,更多女生不会主动关注和学习课本知识以外的技术。

对本科生进行访谈后,发现他们对技术知识的关注度低,学习热情度更低。究其原因,可能与他们是本科学历有关,他们大多认为本科生应该倾向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技术知识略懂一二即可,而专科生主攻的方面才是技术。

(二)学校对学前教育本科生教育技术课程的开设较少

通过调查发现,教育技术课程多以选修形式在师范院校开展。更有甚者,有些学校并未开设此类课程,学生仅仅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中学习一些技术知识。通过访问一名本科学前教育学生,她谈到:“我对信息化教学方式并不是很了解,教育技术类课程也没有学过,在技能方面,开设的都是钢琴、舞蹈等一系列专业性技能课程”。这也反映出学校对技术类课程的关注度极低。

而本科生TPACK能力水平较低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技术知识的欠缺,学习过教育技术类课程的学生,他们认为这类课程的开展可以帮助他们熟练地选择和应用技术,进一步提升自己的TPK、TPACK水平。在访谈对该课程的学习目标中,有学生说:“在《计算机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中我们会学到一些简单的教育技术,学校也只为我们开设了这门技术课程,只要会使用简单的多媒体技术就行了”。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他们对教育技术类课程的学习只是希望教学效果更佳,并不是对技术知识本身的学习。究其根源,在于学校对教育技术课程的重视度不高,对学生提高的学习平台不够。

(三)学校对学前教育本科生提供的教育实践机会少

教育实践主要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的一种重要形式,然而通过对一些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教育实践环节存在着诸多问题。有本科生回答道:“大学四年,我们进园的次数很少,学校给我们安排的统一实习集中在大四,进园后,幼儿园基本不会让我们给幼儿上课,整个教育实习过程基本都在干保育工作”。久而久之,让一些学生对教育实习表现出抵触的情绪,对幼儿园工作失去兴趣。这种情况的出现并不在少数,其原因可能是众多本科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缺乏教育经验,幼儿园不敢直接将幼儿交给没有教学经验的学生。同时,也由于在校期间学校给学生提供的模拟教学平台较少,访谈中绝大多数大四学生不知道微格教学是什么,还有个别学校开设该课程,但是并没有上课。

我国学前教育本科生是按照“专业知识学习+教学法+教育实习”的模式进行培养。现行课程设置偏重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也存在基础性教育课程设置较少、实践类课程设置不足的现象。现行的教育培养模式中,课程设置基本都采用讲授法,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甚少,学生很难对自己学习的知识进行迁移。并且很多院校所具备的微格教学设备有限,给予学生的训练次数少,再加之本科生的教学实习集中于大四,时间较短,这必然导致学生缺乏有效整合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于课堂教学的能力,而这些方面限制了学生TPACK能力的发展。

三、学前教育本科生TPACK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学前教育本科生要重视对整合技术的学习

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信息化教学态度是影响其TPACK能力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学生的教育信息化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信息技术讲座的形式,来培养学前教育本科生的信息技术能力,这可以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辅助形式。但是,这样的培训不能仅仅将内容停留在技能层面,要从深层次对学生进行思想熏陶,引导学生对技术和获取技术的方式持端正的态度。相关研究表明,有过教育实习经验的师范生受到了更积极的外部因素影响,对整合技术进行教学具有更高程度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教育理念与技术产生了更大的兼容性,进而产生了更强的行为意图。

(二)学校重视技术课程在学前教育本科生知识体系中的地位

根据调查发现,师范院校多以公共课的形式为学生开设《现代教育技术》这门课程,该课程以技术和技术教学法理论知识为主,本是提高学生整合技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但是公共课程的形式让学生对其不受重视。因此,在学前教育本科生的课程设置中,学校应为此设置相应的技术与学科整合课程,增加学习内容和时间,同时也要求教师对技术知识不断深入地学习,了解所使用的技术的功能以及在使用该技术手段后产生什么作用。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准确、熟练地选择和应用技术,在教学中让教育技术发挥更大的作用,进一步提高学生TPACK水平。

(三)学校更正对学前教育本科生教育实践的培养理念

一系列师范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中,把所谓的“学校体验”作为教育的核心地位。师范院校虽然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实习并且开展了实践类课程,但是都为之甚少。本研究的主要对象是学前教育本科生,学校对本科生的实习工作大都安排在大四最后一个学期,本科生入园机会本来就少,这样“临阵磨枪”式的实践对学生的作用更是欠缺。

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将教育实习通过化整为零的方法安排在不同的学年中,是国外对学前教育教师培养多采用的方式。如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学前教育专业,学校在前三个学期中为学生设有3个学时的现场体验课程,第四个学期对学生进行12个学时的教育实习的课程安排,这种教学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我国众多师范院校可以借鉴国外的培养理念,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给学生合理地提供更多教育实习机会或校内微格教学课程,在现代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中建立长期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以TPACK理论框架为指导理念来进行学生的理论及实践培养,保证学前教育本科生的教育见习、实习环境及教研环境,并在此基础上促进学生TPACK能力水平的发展。

我们在审视学前教育本科生教育现状的基础上,结合一系列问题,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培养理念。将“知行合一”解释为教师TPACK知识的“知”与教育实践的“行”和谐融合,即在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学环节中注重教师的TPACK知识教学与教师教育实践、专业技能训练的结合,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的TPACK知识、完备的教育教学能力的新型未来教师。

猜你喜欢
本科生教学法信息技术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高中数学实践教学法的创新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