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在特种设备检验中的应用

2018-01-29 04:39曾一婷
中国设备工程 2018年3期
关键词:特种设备检验设备

曾一婷

(阿克苏地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所,新疆 阿克苏 843000)

1 以风险为基础的特种设备检验技术的含义

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检验技术被称为RBI,是一种将风险分析作为核心内容的检验模式,一般针对系统当中存在或者潜在的漏洞及隐患进行分析,从而将设备当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薄弱之处找寻出来,明确的找出来各种设备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将设备安全性及经济性作为出发点,通过检验及频率优化开展管理工作,以便于可以让设备检验及管理方法的适用性得到保证。在RBI检验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可以编制出来科学合理的经济节约目标,让检修成本得到有效地控制,从而也就可以让设备管理运行风险降低,对生产工作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提供一定技术支持。将发达国家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作为依据,假如在大规模系统当中引入RBI技术,可以让检修维护费用得到有效地控制,也可以让生产设备的使用寿命得到大幅度提升。在我国的一些试点项目当中,RBI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可以让安全生产周期得到大幅度提升,并让检验成本得到有效地控制。

2 基于风险的特种设备检验技术实际应用情况

依据现阶段我国施行的法律法规当中提出的要求,我国范围内特种设备检验方法是周期性固定管理检验模式。这一体制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可以对特种设备运行持续性做出保证。但是在这一项制度当中,有关于安全测试检验工作的体制刚度过高,因此会引发一定负面影响。具体表现是,特种设备检验方法和设备实际风险水平之间不相适应,某些设备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检验频率过高,另外一些设备的检验不充分,因此安全生产目标以及运行经济性没有办法得到保证。会对处于运行状态当中的特种设备,特别是一些运行周期长的成套设备造成一定负面影响,依据这一个问题,只要引入有效性较强的RBI技术,就可以让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对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做出一定保证。

从整体的角度上对特种设备风险检验工作进行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是,评价流程当中使用到的工具软件不具备自主知识产权,RBI技术正是因为其本身的软件系统优质功能,才会成为特种设备检验领域当中的一种重要工具。RBI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开展全面的材料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并将以往一段时间当中的检验记录汇总工作完成,以此为依据开展全面的分析工作,并对工艺流程进行研究,将研究结果记录下来,对工艺介质形成较为深入的认识,并对设备生产制造材料进行管理,对设备实际运行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腐蚀问题进行分析,并编制出来故障防范预案。目前我国范围内各个RBI试点工程项目当中,分析应用以及评估处理技术不少是外国研发。一般情况下,试点项目当中应用到的系统软件的价格都在十万美元之上,除此之外,项目前期咨询评估、培训管理以及实际应用环节中也会消耗一定费用,规模较大的RBI试点工程项目资金投入量很大。因此我国许多的中小型企业一般情况下没有办法承受。除去上文中所说的这个问题之外,国外研发出来的RBI技术规范,并不会考虑到我国的实际情况,因此系统实际应用的过程中,许多功能没有办法正常发挥出来。

除此之外,RBI系统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类型特种设备实际应用过程中的破坏机理形成较为深入的认识,以及有可能出现的失效问题,并将事故后果分析工作完成。

3 基于风险的检验技术的实际应用情况

在特种设备检验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应用风险管控的检验技术,技术人员需要将一定的工作流程作为依据开展各项工作,并将设备检验及风险防控工作妥善完成。检验人员应当全面的采集特种设备实际运行信息,应用手持型移动设备PDA扫描储存EPC数据信息的电子元器件,针对采集到的特种设备运行数据信息进行分析,而后在现场当中对特种设备运行及损伤情况进行分析。为了可以对风险分析及处理工作的准确性做出保证,技术人员应当使用PDA工具获得特种设备背景资料。应用PDA获得待检验特种设备设计、制造以及安装实际情况。与此同时,为了可以对风险检验技术的精准性做出保证,检验人员应当将以往特种设备检验报告作为依据,开展特种设备运行风险评估工作。在风险管控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检验数据以及现场记录会传输到中心服务器当中,假如特种设备实际运行的过程中存在比较多问题,负责远程终端的专家可以应用电子工具回传模式,针对各种特种设备数据信息进行分析之后,得到特种设备损伤情况评估报告。针对风险检验环节中获取的文件以及数据开展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性比较强的设备缺陷报告以及风险管控方案,以便于可以让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性及稳定性得到保证,最终让特种设备安全运行周期得到大幅度提升。

缺陷信息的采集和统计工作。以风险为基础的检验技术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将信息追踪的精准性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技术人员应当将EPC设计方案作为依据,开展RFID加载以及基础资料整理收集工作,以便于可以让存在风险的设备处于有效的动态风险追踪之下。采集设备的运行过程参数,与此同时,将物联网系统作为依据,查询设备运行日志,完整的收集特殊时期当中设备运行参数。在数据检验及分析工作进行的过程中,需要使用信息封存处理措施,并在此基础上判断设备是否需要经过维修改造,将风险评估报告作为依据,给出相应的评估结果。特种设备数据追踪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将风险分析技术渗透到每一个分析环节当中。在设备设计、生产以及维修等环节当中开展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对风险防控工作的有效性做出一定保证,全面针对特种设备运行背景资料进行分析之后,再对特种设备的维修改造情况以及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判断,将检验报告以及重要部位损伤情况作为依据,判断特种设备是否应当做报废处理。

准确的对特种设备系统性风险进行判断。为了可以让风险防控检验技术的针对性得到大幅度提升,技术人员需要让特种设备分析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对特种设备基础零部件进行检查,并在故障区域当中开展危险源识别工作。在缺陷数据统计工作完成之后,给出危险源引发相应危险的几率,如果缺陷问题不是十分严重,再开展风险后果分析工作,将风险源的形成原因作为依据,对特种设备的损毁情况进行分析。假如待检验的特种设备损坏情况较为严重,检验人员应当详尽的针对问题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使用相应的措施解决问题,以便于可以将特种设备的运行风险有效的排除掉。最终,在风险管控机制实际运行的过程中,中心服务器会将特种设备检验报告传输到综合性服务器当中,综合性服务器再从设备验伤的角度上生成检验报告以及EPC文件。

针对特种设备严重故障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检验人员应当将单个隐患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几率作为依据,并将风险产生几率转换为检验报告,以便于可以找寻出来有效的风险消除防范措施。在对特种设备有可能存在的隐患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站在风险扩大的角度上,在既定的范围之内扩大同种设备查找范围,以便于可以让设备风险检验工作的系统性得到保证。检验人员将实际检验情况作为依据,编制相应的检验报告,在报告的引导之下应用适应性较强的措施将隐患有效的消除掉。为了可以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构建出来有效性较强的特种设备风险管控机制,保证后续的设备检验工作得以顺利开展,让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容错率大幅度提升,检验人员应当在检验工作进行的过程中,扩大特种设备缺陷查找范围,以便于将潜在的隐患消除掉。

[1]江爱红.质量管理系统在特种设备检验检测中的应用及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2017,(20):66-67.

[2]井发虎.特种设备检验质量管理中PDCA循环的应用探析[J/OL].河南科技 ,2016,3(30):1-2.

[3]骆梅英,谭清值.论特种设备检验检测的市场化及其限度[J].宏观质量研究,2015,3(02):89-98.

[4]贾国栋.对我国特种设备检验监管的思索—基于新公共管理理论的视角[J]. 宏观质量研究,2013,1(02):36-43.

[5]李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MIS系统设备集成与网络部署的研究设计[D].吉林大学,2013.

猜你喜欢
特种设备检验设备
严把“三关” 强化疫情期间特种设备安全监管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新形势下的特种设备网络安全防护探讨
更正启事
调试新设备
电梯检验中限速器检验的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究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西部特种设备网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
小议离子的检验与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