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学得有味 让学生学得明白

2018-01-29 06:20沈海林
小学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从文中大黑朗读课文

◇沈海林

一、引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可以这样说,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角”。但是,我们不应该忘记,教学教学,有“教”才有“学”,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的主体。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教师的主导地位也是不可忽视的。

二十余年的执教生涯使我发现,教师在阅读教学课堂上,完全可以从一些独特的角度来让学生更好地领悟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二、抓关键词,让学生学得“有味”

语文教学的工具性就体现在对语言文字的感悟、理解和运用上。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一些关键词语作为学习的“突破口”。

教育专家靳家彦老师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也抓住了一个“笑”字让学生对课文的感悟有了一个层次上的提高。

师:再读,用现在的话就是,孔子不能判断。两小孩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什么意思?

生:谁说你知道的事情比我们多。

师:对呀。谁说你知道的比我多。孰就是谁;为就是认为、说;汝就是你;多知就是知道得多;乎就是呀、哪。“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孩是怎么说的这句话。

生:笑。

师:研究这笑是一种什么笑。你说。

生一:讽刺。

生二:讥笑。

生三:嘲笑。

生四:嘲讽。

师:讽刺、讥笑、嘲笑、嘲讽、冷笑,还有吗?对吗?听老师读,然后体会,这是善意的笑还是恶意的。到底是善意还是恶意?

生:善意,因为你的语气越来越低,如果是恶意的语气应该是越来越高。

师:文章并没有表明,是我读完文章以后的感受而读的。到底这笑是什么笑?

生:是恶意的,是嘲讽的笑,怎么可能是善意的呢?

师:好,咱俩的观点不同,我请教你一个问题,孔子知道大小的问题吗?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叫什么?

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师:是,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实事求是。该嘲讽吗?该冷笑吗?

生:不该。

师:孔子实事求是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他们会感到怎么样?

生:会感到失望,他们以为孔子能帮助他们解答。

师:哦,是失望的笑,但是那两小孩不认识孔子,他以为只是糊弄地笑?他们知道不知道孔子,从文中哪里可以看出?

生一:知道,因为孔子有一个实事求是的态度。

生二:知道,因为根据两小孩的话:“谁说你知道的比我们多?”这是一个反问句,孔子是一位圣人。

师:你是圣人,就一定知道的比我们多吗?你是圣人不也答不上来吗?是不是这个意思。那你说他们知不知道孔子。知道,好,越点越明,就是要这样学,学不但要问,而且要思;不但要思而且需要辩;不但需要辩而且要服从真理。只要人讲得有道理,我就服从人,你们说孔子做得对吗?对在哪里,你说。

生:孔子他怕自己乱说会给小孩子误导。

师:对了,孔子虽是圣人,但他不是所有的天下事都知道,对不对,有没有天下所有事都知道的人?可能吗?

从这一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靳老师的教学机智,他让学生分析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笑”。开始的时候,学生说得与主题相差甚远。但当他们再次与文本进行对话之后,学生的感悟就很有深度了。

支玉恒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也是抓住了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咯吱”,让学生着实过了一把朗读的“瘾”。第一个“咯吱”是树枝被雪压断时发出的声音;第二个“咯吱”是人踩在厚厚的积雪上的声音。同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法也有很大的不同。在学生的分析下,他们领悟了这样的表达效果。

三、扣一根“线”,让学生学得明白

每一篇文章在写作时,作者都会围绕一定的线索来组织语言。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够以问题的形式帮助学生理清这条线索,他们对语言的感悟会更深。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以创设问题情境为抓手,来优化我们的教学过程。

我校老师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时,紧紧围绕一个“爱”字,让学生用“画出课文中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以及大黑骡子爱彭德怀”的句子。用“画出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反复品读,从中你读懂了什么,在书上写上批注。这样,学生在有目的的阅读中,更能体会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的深厚感情。这样,学生得到的信息就会有条理、有深度。

郑老师执教的《小动物过冬》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上课伊始,郑老师先是与学生合作朗读课文,然后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再围绕“这三个小动物他们打算怎么过冬呢?”这个问题进行默读训练和朗读指导,最后师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整节课朗朗的读书声不绝于耳。虽然在不断地朗读,但是由于采取了多种方式,所以学生们一直是兴趣高涨。就这样,学生在朗读中理解了课文内容。

一些描写人物类的课文也可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如教学《少年王冕》一课时,就可以让学生分析:读了课文,你觉得王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语句读出来的?当学生概括出来之后,就让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教学《李时珍夜宿古寺》时,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我在教学《半截蜡烛》时,先让学生围绕对人物性格的分析来自主学习课文,当学生接触到具体的语言文字时,我就试着让学生用一些词语来概括人物的性格,学生的分析就体现了他们对文本的深刻解读。

由此看来,当学生有了学习文本的这根“线”,他们就会学得明明白白。

我们要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当我们端正自己的态度,更新自己的理念之后,我们要做的就是做教学的“有心人”,让阅读教学丰富学生的生命!

猜你喜欢
从文中大黑朗读课文
把“朗读课文”落到实处
Humor and Laughter: Health Benefits
大黑
《青铜葵花》选段
逻辑思维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大黑兔做了一个春天的梦
绕口令、谜语
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