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2018-01-29 04:33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余华明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8期
关键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模式

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 余华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在国家教育体制“立德树人”的要求下,要求教师应当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放在课堂语文教学设计上,更好地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高中语文诗歌教学并从中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教学方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针对当前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又应当如何积极地去面对并寻求解决方案呢?下文给出了具体的阐述。

1.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

我国的诗歌历史源远流长,诗歌是古代文化浓缩的精华。正如一位名人所说“诗歌以最简短的方式阐发最绵长的情感”。因此,在现代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法,对于培养他们的语言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应试教育体制的束缚下,高中语文诗歌课堂教学中存在一系列的现实问题,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点的教学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在诗歌学习过程中人文素养的培育和个人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高中语文诗歌课堂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

高中作为学生系统学习各种知识的一个重要阶段,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本应当以深入教学、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美感性感知方面的内容为重点,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进行教学。但是由于受到各种教学质量检查以及升学率等方面的压力,许多教师在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还是以成绩为导向,教学的基本内容还是停留在对诗歌具体内容的翻译以及要求学生进行机械化的死记硬背上。或是为了考试需要而将各类诗歌所表达的主旨直接告诉学生,要求他们记下来。这种诗歌教学模式缺乏对中国古典文化独特的精神内涵方面的设计,且在没有尊重学生们人格特质以及不同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情况下,直接导致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不到诗歌应有的美感和独特的气质,这就使得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差,教师也无法达到教学的根本目的。

1.2 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实践运用行为有待加强

现阶段大多数的学生在高中语文诗歌的学习中都是以应试为目的,对于与考试内容相关的知识点会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多是停留在以书本为主的理论知识上,而忽视了诗歌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其本质就是来源于生活的学科特色。尤其是在课堂教学中缺乏对学生进行实践运用能力培养的教学环节。具体来说,一方面大多数教师对于那些不同主题内容的诗歌讲解也多是停留在口头教育上,缺乏引导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真正将知识点内化于自身生活上的教学意识。在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语文实践运用能力亟待加强,在其综合素质无法得到真正提高的现实下,也不利于今后更高层次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大多数的高中语文教师都不会鼓励学生在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对社会的认知和感受进行一些诗歌的自我创作行为。而实际上,鼓励学生进行诗歌创作也是培养学生诗歌学习兴趣和人文素养的一项重要措施。

2.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策略

笔者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调研,在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得出了一些在新课程改革下,针对高中语文诗歌课堂教学设计的如下心得体会。

2.1 转变教学观念,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

对于现行教育体制而言,要想逐步改善学生在诗歌学习中的消极行为,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科素养,首先应当做的就是转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在语文诗歌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领略汉语内蕴丰厚的美感。

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三的诗歌《琵琶行》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除了向学生介绍本诗歌中出现的一些古文字词、作者简介以及诗歌的创作背景等相关内容之外,还应当以启发式和开放性的课堂教学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具体来讲就是在学生对于本篇诗歌的主要内容理解无障碍的情况下,可以以分组的方式要求学生进行一场诗歌再现的故事表演,让学生自由选择诗歌中出现的客人、第一人称的作者、歌女、商人以及映衬诗歌所展现的故事情节的各种背景人物等角色,在课堂上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进行表演道具的制作和各个角色的理解和排练,通过分工合作的方式让学生们自由表达对自己所选角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肢体动作上的诠释。在这种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中,让每位学生都理解到诗歌表达的主旨: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腐败以及作者怀才不遇、被贬的苦闷等。这种教学方式可能会占用教师对书本知识教学的时间,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不但可以使其深刻体会到诗歌丰富的内蕴和魅力,还可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将人类各种可贵的思想道德素质内化于学生日常的实践活动中。

2.2 推进情景化教学,提升诗歌教学的趣味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于言,莫深乎义。”要使学生真正融入到语文诗歌的学习中去,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能更好地感受诗歌的意境,从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进而体会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和价值,而通过情景化教学模式可以很好地达到这一教学效果。

例如,在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沁园春·长沙》的诗歌讲解中,教师除了可以进行一系列常规化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延续之外,还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播放与这篇课文内容相关的视频,为学生创设情境,以引领他们更好的理解诗歌。例如,可以向学生播放《沁园春·长沙》的配乐朗诵视频。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对于诗歌阅读学习的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其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

2.3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学生对诗歌的系统学习

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大发展在带来海量信息传播的同时,也为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模式探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这一时代发展产物,不断推动诗歌教学方式的革新与发展,加强学生在课后对诗歌的学习,拓展其知识面。

例如,对于高中语文杜甫的诗歌《春夜喜雨》的教学,教师一方面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在教学时不再局限于教材上既有的诗歌内容诸如词语解释、句子翻译、作者背景以及诗歌表达的主旨等的介绍,更应当利用现代互联网技术下海量信息广泛传播的优势,以多媒体教学工具为依托,可以通过给学生们播放一些与自然风光尤其是农村地区男耕女织的生活状态的视频,或是搜集一些具有视觉冲击和美的享受的大自然风景图,将诗歌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状态以更加具体可感的方式呈现出来,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杜甫的这篇经典作品;另一方面,教师在讲解有关杜甫的生平的时候,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该版块的内容做一些适当性的延伸,例如可以将他人生的四个不同阶段和每个阶段的代表作品用多媒体课件形式展示给学生,让他们对杜甫有一个更完整和清晰的认识,同时也为之后的诗歌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结 语】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有效地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质量和效率是一项系统而又复杂的长期工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不断探索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所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只要我们在学生心中播下一粒诗歌的种子,相信一定能收获一路芬芳。我们的诗歌教学也定能迎来一个个草长莺飞的季节。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模式
诗歌不除外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谈高中语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谈高中语文阅读理解课程的建构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诗歌岛·八面来风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