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论小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2018-01-29 04:33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小学施海青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8期
关键词:笔记交流文本

江苏省如东县大豫镇兵房小学 施海青

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彰显了人文关怀下的学科综合素养运用。教师基于学生自我理解基础上的审美情趣培养,能帮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环境中发现问题,帮助他们在主动研读文本中找出趣点,在彼此探知中,获得真切的理解。教师从文本中发现美,多给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机会,不仅能丰富课程教学资源,还能帮助学生在深入探知中,获得高尚的情感,满足他们的多元化认知发展需要。

一、笔记摘录,画出“倩影”

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多观察,定会发现更多的精彩。运用笔记摘录的形式,多描述、多绘画,能给学生更多的惊喜。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笔记摘录,能在聚焦核心要点、深入研读中,获得更多的深刻感知,形成更为有价值的信息。

通过笔记摘录,发现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桂花雨》教学中,针对桂花雨密、香的特点,可建议学生运用笔记圈划,找出精彩,并进行批注。有的同学摘录了“……桂花树不像梅花那么有姿态,笨笨拙拙的。不开花时,只是满树茂密的叶子。”认为通过与梅花比较,显示出桂花的笨拙而茂密。有的同学摘录了“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并作了如下的批注,写出了桂花的清香,更为作者日后离家思念规划奠定了坚实基础,等等。这样的笔记摘录,能激活学生的阅读主动性和激情,便于他们在充分整合资源中,获得深刻的理解,形成更为明确的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文本,鼓励他们认真圈划和摘录相关信息,引导他们在主动评述中挖掘有价值的内容。建议学生注重表达,鼓励他们多提出观点,进一步延伸文本阅读对话,强化识记、运用能力。

二、谈天说地,揣摩“靓法”

学生希望能够在课堂多点互动、交流,希望在互动、交流中获得不一样的感思与想法。从语言信息输出的角度分析,这就是学生在欣赏语言文字中,不断丰富情感体验的过程。学生互动、交流的过程,就是他们不断揣摩和深入交流的过程,也是接受精神洗礼与教育的过程。

学生多点互动,对丰富其自身的认知、感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在学习《三顾茅庐》时,针对“刘备为何亲自到隆中拜访诸葛亮?”的问题,可建议学生运用合作交流的方式,提出自己的观点,说出自己的感触。也可运用同桌交流的方式,讨论“刘备为何要第三次去请诸葛亮?”,待学生找出“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答案后。还可建议学生针对“张飞为何要捆诸葛亮?”和“刘备等三人是怎样请诸葛亮出山的?”进行小组讨论,帮助他们整理归纳相关的阅读发现。很多同学结合课文的表达内容,能够围绕“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进行交流,认为这是刘备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表现,也为其今后统一三国奠定了坚实基础;有的同学认为这是给后人更多的启发教育,我们应该好好学习,多报国,为国家强大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等等。

创设和谐氛围,鼓励学生多点肆无忌惮交流,利于其丰富感知体验。多给学生表达倾诉,鼓励其畅所欲言,引导其在集思广益中筛选有效信息。多建议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登台表述,鼓励他们在认真揣摩中深化感悟体验。

三、融情于景,展现“真美”

情景是语文课堂的重要形式,也是活化语文教学资源的重要途径。在情境中发现美,能激活学生的创造力,便于他们在深度学习感知和创造中,获得真实的体验。这种真实的美,更是学生语文学习不可缺少的。

在课堂中多点情景,对活化课程资源和过程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如,在《牛郎织女》教学中,可鼓励学生运用情景剧的形式,深化阅读理解,让学生在扮演牛郎、织女、王母娘娘等不同的角色中,针对“牛郎为何能追上织女?”与“王母娘娘为何要让织女与牛郎分割一方?”等问题,不妨引导学生运用动作、语言、心理等描述形式,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很多同学在扮演相应的角色中,能够针对各自的理解,主动提出相应的观点,便于他们在整合资源中获得体验,强化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跳出教材文本,进行研读、探知,让学生在主动查漏补缺中,获得不一样的认知。还应尊重学生的理解差异,多给他们搭建平台,帮助学生在创造不一样的精彩世界中,感受语言文本的美丽与精彩。

由此可见,教师从学生的语文发展需要出发,注重以培养学生积极情感态度和审美价值观为根本,能引导学生在深入研读和积极探知中,获得深度理解。这种美,不仅是学生的自我知识积累需要,更是他们沉淀语言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值得我们去深思,为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铺垫美好的道路。

猜你喜欢
笔记交流文本
如此交流,太暖!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学写阅读笔记
学写阅读笔记
我的自然笔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