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

2018-01-29 04:33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初级中学
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 2018年8期
关键词:调动语文课堂初中语文

江苏省泰兴市老叶初级中学 李 荔

语文课堂气氛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保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文老师提问的方法和水平。因此,要想充分引导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方向,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就对我们初中语文老师的设问水平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提问既要保证一定的趣味性,不能落入俗套,同时又得有一定的思想性,能起到拓展学生思维空间的作用。面对这种情况,以下我们就从合理设问的意义和方式这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合理的设问对初中语文课堂的作用

1.能够勾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好奇心

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教学内容的讲授大多通过老师的口述,课堂上的板书这类静态的方式进行。既没有数学课上面环环相扣的问题,又没有工科那样丰富新奇的实验和引人入胜的科学概念。由于语文课堂这样的特殊性,语文老师很难调动起学生百分百的热情和精力来完成课堂教学计划。同时,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没有学生思维上可发挥的空间,很容易产生一言堂的局面,导致整个上课的氛围死板枯燥。不仅如此,由于中学生处在一个特殊的时期,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本身把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束缚在课堂就很容易造成他们的懈怠情绪,如果再加上老师不能合理提出问题,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的话,课堂氛围很容易变得死板沉闷。因此,老师在课堂上需要扮演引导者的角色,让学生把充分的精力和兴趣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提高课堂效率。

2.能够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某一篇课文,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由此及彼,窥一斑而知全貌。一篇课文包含的内容是及其丰富的,不仅仅有外在层面的,例如,某个词语或者修辞的运用。更重要的是由课文表面所表现出来外在的东西,揣摩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作者通过这篇文章所表现出的褒贬态度。要想得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必须对语文学习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有基本的联想能力,多方面的去把握课文内容。

3.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跟广度

语文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浅层次的提问是为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对课堂所授的基础知识有一个大概的掌握。而深层次的设问则能够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往更远的地方迈进,而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文外表层面的内容,从而可以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很多文章都运用了春秋笔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见微知著。通过对初中语文内容的学习,转变为对人生,对社会,乃至对历史的思考,从而达到语文教学育人的目的。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设问的经验与技巧

1.设问时要注意问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及问题本身的思想性和价值性

一个问题合理与否,给课堂带来的反差是巨大的。假如老师在课堂上采用合理的方式提出问题,并且提出的问题也是有思想价值,值得思考的,那么将会是非常能够调动学生开动脑筋的。这样学生和老师的互动将会大大增多,避免老师一言堂的尴尬。而恰恰相反,如果老师抛出的问题欠妥当,那么就会造成学生在讲台下听得云山雾罩,或者是昏昏欲睡,而老师在台上自说自话的尴尬局面。所以说要想真正提高课堂效率,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就必须要求老师对授课内容有充分的认识,选取合适的提问方式进行提问。

2.设问需要有一定的趣味性,保证问题的可答性

课堂上一般不建议开门见山的提问,最好能够环环相扣,一步一步的调动起学生的兴趣。假如说设问过于单刀直入,就不容易让学生产生对问题答案的好奇心,甚至让学生产生对课文本身的厌烦。因此,教师提问时应该注意灵活的提问,让学生能体验到语文学习曲径通幽的美感,激发学生思考的独立和积极性。与此同时,老师在设问时应该注意最好稍微有一些难度,如果说答案过于明显的话,容易失去问题的挑战性,而且学生解答起来也没有什么成就感,学生通过回答问题证明不出自己的能力,因此就很难勾起学生回答问题的兴趣,从而这个设问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成为失败的提问。

【结 语】

总而言之,一方面由于语文这一学科教学方式的特殊性,另一方面由于初中学生目前处于青春期这一特殊的年龄阶段,根据这些特点,都要求初中语文教师能够在课堂上合理的设问。从而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摆脱传统语文课堂老师一言堂,没有学生发挥空间的尴尬局面。

猜你喜欢
调动语文课堂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调动多方资源 加快成果转化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
高中语文课堂提问策略谈
调动感官,描绘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