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青花纹样在旗袍上的应用效果

2018-01-29 06:30顾朝晖王亚娟
纺织学报 2018年1期
关键词:旗袍青花感性

顾朝晖, 王亚娟

(西安工程大学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48)

青花色彩明快,风格清雅,工艺精美,民族文化内涵丰富,被赋予了一种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和鉴赏价值[1-2]。近年来,青花元素越来越多地被引入服装设计中[3]。关于青花纹样在服饰上的应用研究层出不穷,大都探索了如何将青花纹样运用到现代服装设计中,也有部分设计者对青花纹样本身或旗袍本身的特点、发展历史等进行了探索,但关于青花纹样运用在旗袍上的效果方面的研究较少。明青花纹样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色彩淡雅,纹样丰富,清代青花瓷器的一些风格特点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4]。本文选用明代青花作为代表,将具有中国文化象征的青花瓷纹样(明代青花)运用到突显中国女性柔美曲线的旗袍中,对不同青花纹样在同款旗袍上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比较,对2种文化相结合所产生的视觉效果进行探索,以期为旗袍设计提供参考[5]。

1 研究方法与实施

本文研究分为3个阶段:准备阶段、调查阶段和统计分析阶段。在上述3个研究阶段中分别采用了文献法、问卷调查法、询问法、感觉量化法和因子分析法。在运用感觉量化法时,对刺激图的得分计算方法进行创新,并将此方法命名为“原点法”。准备阶段主要包括明代青花纹样的筛选与旗袍款式的选定,对青花纹样进行处理并将其应用到旗袍上,确定处理后的青花旗袍(刺激图)感性形容词以及编制问卷;调查阶段则是用款式样本与感性形容词设置的问卷,对受试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阶段是运用IBM 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在现今的消费社会中,产品设计的趋势已由功能设计向产品语意转变,因此将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作为基础的感性工学应运而生[6]。感性工学的感觉量化法易于理解,操作简便,同时得出的结论又非常具有代表性;因此,本文采用此方法对不同刺激图给人的感觉进行量化评分[7]。

1.1 问卷编制及评分方法

问卷编制采用感觉量化法,通常人能够不混淆处理的感觉量级不会超过7个,所以主观评价的等级标度往往根据不同的对象分为5个或7个[8]。这里采用5个感觉量级评价,以感性形容词“清新的—浓艳的”为例:1分代表非常清新;2分代表比较清新;3分代表既不清新也不浓艳;4分代表比较浓艳;5分代表非常浓艳[9]。

1.2 青花纹样筛选与刺激图制作

从唐代到清代,青花纹样各异。明代是青花纹样承上启下的时期,其花纹既继承了元朝等明前朝的特点,又为清代纹样奠定了基础,可谓是青花纹样最具有代表性的时期,且其纹样大都较适合用于服装设计中[10]。明代青花纹样繁多;但有些纹样相似性很高,因此,需要将最有代表性的图案抽出作为测试图案。通过查阅大量资料,在明代青花中选出了18个具有代表性的纹样,将其归类为以下5种:植物纹(明洪武青花缠枝花纹、明永乐青花花卉锦纹、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梅纹、明正统青花松竹梅纹、明成化青花团花纹);动物纹(明成化青花麒麟纹、明弘治青花荷塘游龙纹、明嘉靖花鸟果纹、明嘉靖青花三羊纹、明嘉靖青花芝桃仙鹤纹、明隆庆青花龙凤纹、明万历青花鱼藻纹、明天启仿成化款青花兔纹);人物纹(明人游山纹、明万历青花经文观音菩萨纹);字符纹(明宣德青花查体梵文纹)以及山水纹(明永乐青花海水纹),在分类和选择时,尽量避免了选用太过相似的纹样(各类纹样只是作为代表,并不包含明代所有纹样)。

刺激图主要运用Photoshop与CorelDraw等软件进行制作。首先在Photoshop中对所选青花纹样进行简单处理(杂点、亮度等不影响纹样本体效果的处理,使之达到基本的美观效果),在CorelDraw中绘制了一款最经典的旗袍款式,并将处理好的纹样应用到旗袍款式中,经反复修正后对其统一编号,最终制作完成刺激图。为了减少相似纹样间的干扰,尽量将相同类别的纹样分开排列,使图与图之间差异更明显,18款刺激图如图1所示。旗袍01~18中所用到的青花纹样依次为:明洪武青花缠枝花纹、明永乐青花海水纹、明永乐青花花卉锦纹、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明永乐青花竹石芭蕉梅纹、明宣德青花查体梵文纹、明正统青花松竹梅纹、明人游山纹、明成化青花团花纹、明成化青花麒麟纹、明弘治青花荷塘游龙纹、明嘉靖花鸟果纹、明嘉靖青花三羊纹、明嘉靖青花芝桃仙鹤纹、明隆庆青花龙凤纹、明万历青花鱼藻纹、明万历青花经文观音菩萨纹、明天启仿成化款青花兔纹。

图1 18款明代青花纹纹样旗袍刺激图Fig.1 Stimulus instructions of cheongsam with 18 types of Ming Dynasty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patterns

1.3 刺激图感性形容词的选定

首先广泛收集了服装类杂志、书籍、研究文献等资料中的服装感觉形容词,然后在小范围内进行询问调查,请服装相关专业人员从所收集的形容词中选择恰当描述旗袍风格的语意形容词,去除其中意义重叠和不恰当的形容词,在找出的32对形容词中挑选了14对出现频率最高、最恰当的形容词对。正式调查时,要求调查对象对每幅刺激图的14种感觉做出相应的感性评价。14对形容词为:高贵、质朴,端庄、轻浮,清新、浓艳,成熟、青涩,热情、内敛,大气、拘谨,时尚、经典,生动、呆板,活泼、恬静,张扬、低调,简洁、烦琐,整齐、混乱,素雅、花哨,精致、粗犷[11]。

1.4 调查对象及样本容量确定

选择20~35岁的女性消费群体为调查对象,这类消费群体对服装上的纹样具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和见解,是许多品牌服装的主要消费群体。首先进行简单的预调查,共发放8份预调查问卷,询问问卷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适当纠正。由于问卷较复杂,内容较多(研究对象为18款不同纹样的旗袍,同时每款旗袍又分支出了14个问题,问题共达252个),本次调查采用拦截式的面对面调查法,共发放问卷55份。调查问卷回收53份,有效问卷50份,有效回收率为90%。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各刺激图得分

受试者对18个青花旗袍样本逐一进行感性形容词评分,每个样本均获得280个(20 份问卷×14对感性形容词)刺激图评分,将每对感性形容词的平均值作为其得分。经观察,若得分为3,则表示中立态度,但得分在大于3或小于3的区间,简单的均值计算很难从14对词中挑选得分较高的形容词,为更清晰地表示被调查对象的感性趋向,须对数据做进一步处理。

问卷设计采用的是5级量表法,如“成熟—青涩”,分数越接近1代表“成熟”的感觉越强烈,分数越接近5则“青涩”的感觉越强烈,3是分水岭,相当于坐标上的原点,分数距3越远其感觉越明显,因此,此处的计算方法为:小于3则3减此数,以左边词命名;大于或等于3则此数减3,以右边词命名。例如“成熟—青涩”,若均值为2,则3-2=1,1代表成熟的分数,若均值为4,则4-3=1,1代表青涩的分数,将此计算方法命名为“原点法”。经过对每幅刺激图的各个感性形容词均值的再次计算,对所有感性词排序后,从中挑出分数排在前3位的感性词(若分数并列,则将并列词一同选入),汇总结果见表1。

由表1可清晰得出各刺激图给人的主要感觉,如,旗袍01(明洪武青花缠枝花纹)、旗袍17(明万历青花经文观音菩萨纹)都具有端庄、经典之感,旗袍04(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旗袍08(明人游山纹)具有素雅、精致之感,而旗袍10(明成化青花麒麟纹)则具有高贵、张扬、大气和生动之感。其他刺激图的分析方法与所举例子相同。

表1 各青花旗袍的主要感性心理及得分Tab.1 Main perceptual psychology and scores of cheongsam with blue and white proceam patterns

2.2 结果分析

虽然旗袍上的青花纹样各不相同,但其表现出的部分特征是有共性的,即多个青花旗袍能够表现出同一种特征,见表2。对感性形容词与青花旗袍编号相对应的原效果图进行比对后,对其花纹具体的共同特征进行总结,见表3。

表2 刺激图的共同感性词汇总表Tab.2 Summary of common perceptual words of stimuli figure

表3 同一感性词下刺激图的公共特征汇总表Tab.3 Common characteristics summary of stimuli figure under same perceptual word

由表3可知,不同青花的特点,是由很多因素构成,例如:恬静的风格主要由山、水、佛等本就带有恬静之感的事物来体现,在运用明代青花纹样进行旗袍或服装设计时,不能随意选用,首先要考虑其本身所能传达的信息,如想要达到“高贵”的效果,可考虑运用带有龙、凤、鹤、麒麟等的青花纹样。

2.3 形容词词对的因子分析

14对形容词与所体现的14种心理感觉有其相关性,感性形容词相关性分析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一些形容词之间,如“大气、拘谨”与“高贵、质朴”、“热情、内敛”与“张扬、低调”等感性形容词之间存在很高的相关性。

为简化18款青花元素旗袍给人感觉上的认识,有必要对刺激图的各形容词对的均值进行因子分析,以求得各青花旗袍效果的主要感性因子。因子分析选用IBM SPSS17.0 统计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选取特征根值大于1 的方法来确定因子个数[11]。

表4 样本感性形容词的相关性分析Tab.4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sample′s perceptual adjectives

表5示出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的结果。可以看出,KMO值等于0.646,大于0.5,P<0.05,表明该数据适合做主成分因子分析。

表5 KMO检验和Bartlett 球形检验的结果Tab.5 Results of KMO test and Bartlett test

表6示出累计因子贡献率。可以看出,以特征根值大于1 的作为主因子, 感性形容词分为3 个因子,它们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7.659%, 对因子解释的损失较少,涵盖了青花旗袍感性形容词的大部分信息。

表6 累计因子贡献率分析表Tab.6 Cumulative factor contribution rate analysis

表7示出旋转成分距阵。可以看出,3个成分各自代表不同感性词组。成分1包含素雅、花哨,整齐、混乱,简洁、烦琐,清新、浓艳,张扬、低调,热情、内敛,精致、粗犷7个词组;成分2包含成熟、青涩,端庄、轻浮,时尚、经典,大气、拘谨,高贵、质朴5个词组;成分3包含生动、呆板,活泼、恬静2个词组。由此可知,成分1~3分别可归纳为3个因子:外观性格因子、气质因子、活力因子。

表7 旋转成分矩阵表Tab.7 Rotated component matrix table

为更形象地表现各旗袍与3个因子的感性关系,将3个因子分别放置在等边三角形的3个角上,以正三角的中心为关系。图的中心点C,经过对各旗袍对因子成分起到作用的分数比对,将18款旗袍放置在三角形的恰当位置。越靠近0则说明其在2个因子间起到基本相同的作用;越靠近某一因子,则说明其对某一因子起到关键性作用;越靠近C点则说明在3个因子中均起到了一定作用。图2示出18款旗袍与3个因子的关系。

图2 18款旗袍与3个因子关系图Fig.2 Relationship diagram between 18 styles of cheongsam and three factors

如图2所示,对18款旗袍与3个因子的关系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如15号旗袍(明隆庆青花龙凤纹)对旗袍的气质起到决定性作用,17号旗袍(明万历青花经文观音菩萨纹)对旗袍的活力、外观性格与气质都起到不小的作用,其中对活力和外观性格起到的作用比对气质起到的作用更大,其余旗袍与各个因子关系的分析方法同上。

2.4 青花纹样内容对旗袍效果的影响分析

由图2可知,18款明代青花纹样旗袍基本分为气质型、外观性格型以及活力型3种类型,即:部分纹样可以体现气质,部分可以体现外观性格,还有部分可以体现活力。经过对上述3种类型的青花旗袍纹样进行对比、分析后发现,同一类型下的青花纹样在纹样内容方面存在一定的共性。例如,在“气质”类型下,旗袍01号(明洪武青花缠枝花纹)、旗袍04号(明永乐青花折枝花果纹)的纹样内容均为缠枝或折枝的花朵纹样。由此可知,若青花纹样的内容相似,则在旗袍上的应用效果以及在表现效果中所起到的作用值也会相似。

为了使旗袍设计者和应用者能简单、快速且直观地了解和应用不同类型的青花纹样在旗袍上的应用效果及其作用值,对3种类型下的青花纹样的内容、所起的作用以及作用大小进行对比、分析,分别得出了3种类型下青花纹样的内容及其作用分值关系。图3示出气质型青花纹样内容及作用分值。可以看出,以龙凤为内容的青花纹样应用在旗袍中时,在体现气质方面作用最强烈,其次是以花、鸟、果为内容的纹样,再次为仙鹤,最后是以麒麟为内容的纹样。

图3 气质型青花纹样内容及作用分值Fig.3 Content and function score of temperament type blue and white patterns

图4 外观性格型青花纹样内容及作用分值Fig.4 Content and function score of appearance characteristic type blue and white patterns

图4示出外观性格型青花纹样内容及作用分值。可以看出,以松、竹、梅等植物类为内容的青花纹样应用在旗袍中时,在表现外观和性格方面作用最强烈,其次是以文字类为内容的纹样,最后是以人物游山类为内容的纹样。

图5示出活力型青花纹样及作用分值。可以看出,以鱼藻、海水等水底动植物类为内容的青花纹样应用在旗袍中时,在表现活力方面作用最强烈,其次是以小动物为内容的纹样。

图5 活力型青花纹样及作用分值Fig.5 Content and function score of excitement type blue and white patterns

3 结 论

1)同款旗袍样式运用不同的青花纹样可达到不同的视觉效果。不同的青花旗袍能够表现出同种特征,且其特征又由很多因素构成,得出了同一感性词下刺激图的公共特征。

2)经过对感性词进行因子分析后得出3个因子,分别为外观性格因子、气质因子及活力因子,并构建出了18款旗袍与3个因子的关系图,以此图中可清晰判断不同青花在旗袍视觉效果上所起的隐性作用及作用大小。给出了气质、外观性格及活力3种类型下青花纹样的内容及其作用分值关系图。

[1] 赵丁丁. 民族审美青花之韵与青花元素的生活空间美[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 40(4):147-150.

ZHAO Dingding. The appreciation of the beauty and the aesthetic life of the blue and white elements[J]. Journal of Minzu University of China(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13, 40(4): 147-150.

[2] 李蓉. 明代青花瓷的特征研究[J]. 品牌,2014(1):17-18.

LI Rong.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n Ming Dynasty[J]. Brand, 2014(1): 17-18.

[3] 吴永红, 万鹏. 青花艺术与服装设计的嫁接[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3(4):110-113.

WU Yonghong, WAN Peng. Blue and white art and costume design grafting[J]. Journal of Jiangxi Science & Technology Normal University, 2013(4): 110-113.

[4] 范禹彤. 明代民窑青花瓷浅析[J]. 景德镇陶瓷,2016(1):35-36.

FAN Yutong. Analysis on the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of Ming Dynasty[J]. Jingdezhen′s Ceramics, 2016(1):35-36.

[5] 许平山,吕慧,王珊珊. 基于服装构成要素下的旗袍美学解读[J]. 绥化学院学报,2016(3):116-118.

XU Pingshan, LÜ Hui, WANG Shanshan. Aesthetic interpretation of cheongsam based on costume ele-ments[J].Journal of Suihua University, 2016(3): 116-118.

[6] 汤凌洁. 情感设计产品:产品研发中的感性工学方法论探究[J]. 艺术百家, 2007(6):146-149.

TANG Lingjie. Emotion designing products on the emotional methodology in the R&D of products[J]. Hundred Schools in Arts, 2007(6):146-149.

[7] 刘国联, 江影. 基于穿着者感性认知的服装款式感性研究[J]. 纺织学报, 2007, 28(11):102-103.

LIU Guolian, JIANG Ying. Study on Kansei of fashion style based on human sensibility[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07, 28(11): 102-103.

[8] 周小溪, 梁惠娥. 服装面料感性意象的评价与分析[J]. 纺织学报, 2015, 36(3): 99-100.

ZHOU Xiaoxi, LIANG Hui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of perceptual images of clothing fabrics[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5, 36(3): 99-100.

[9] 周小溪, 梁惠娥, 陈潇潇, 等. 春夏季衬衫用色织面料材质的感觉评价[J]. 纺织学报, 2016, 37(8): 59-64.

ZHOU Xiaoxi, LIANG Huie, CHEN Xiaoxiao, et al. Sensibility assessment of spring and summer shirt yarn-dyed fabrics[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 2016, 37(8): 59-64.

[10] 吴昊宇. 明清时期青花瓷装饰纹样的类型与艺术特征[J]. 大舞台, 2014, 88(7):251-252.

WU Haoyu. Types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decorative patterns of blue and white porcelain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J]. Big Stage, 2014, 88(7):251-252.

[11] 李采姣. 从文化角度看中国旗袍之韵[J]. 文艺研究, 2011(8):148-150.

LI Caijiao.The charm of Chinese cheongsam from the cultural perspective [J].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2011(8):148-150.

猜你喜欢
旗袍青花感性
寻迹青花,邂逅古瓷窑
一朵青花,绽放在时光中
感性工学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
青花
“85后”非遗传承人的旗袍梦
我来说说旗袍美
旗袍找不同
分析网络新闻的感性面对及思考
崇尚感性意味着什么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