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管理中教师角色转型及专业成长

2018-01-29 13:07吴蓉
新一代 2017年13期
关键词:教师角色专业成长

吴蓉

摘 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把幼儿园课程管理的自主权给幼儿园,作为课程实施主体的教师应在课程管理中体现主体权利。教师应从传统课程管理中的被管理者转变为主体取向课程管理中的管理主体,从幼儿园层次课程管理中的拥护者、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建议者、主动设计者,从班级层次的课程管理中的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参与者、支持者。但教师角色转型中存在缺乏主体意识,不愿转变角色与教师角色本质未转变,形同虚设两大问题。教师应通过专业成长促进角色转型,同时在角色转型中实现专业成长。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管理;教师角色;专业成长

幼儿园课程管理是幼儿园管理者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和监督等管理活动,是有关人员对实现教育目标的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管理。幼儿园课程管理改革的一个突出特点是赋予幼儿园一定的课程自主权,目的是增强幼儿园课程的适应性,使之能更好的适用幼儿的身心发展。教师作为按照教学规律和特点计划、组织、实施教育教学工作的主体,教育活动目标是否实现,不取决于政府、园长,而是取决于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师教什么、如何教是影响幼儿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因此,课程管理应该吸纳教师参与决策,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一、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中教师角色

(一)从传统课程管理中的被管理者转变为主体取向课程管理中的管理主体

课程管理从价值取向的维度可以归为两类:目标取向的课程管理和主体取向的课程管理。目标取向的课程管理把管理看作是课程活动的开展过程、课程人员的有关活动与预定目标对照的过程。预定目标即管理的目标,且往往以行为目标的方式来表述。①管理者是主体,被管理对象是客体,本质上是追求对被管理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虽然容易操作,但忽略了被管理对象中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主体取向的课程管理认为,课程管理是管理者与被管理对象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在管理情境中,不论是管理者还是被管理者,都是平等的主体。管理者的管理基于对管理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管理情境中人的自由与解放为管理的根本。真正的主体性管理不是靠外部力量的督促和控制,而是靠每一个主体对自己行为的“反省意识和能力”。②每个人的行为既是由自己主宰,对他人又负有责任和义务,管理过程是一种民主参与、协商和交往的过程。传统课程管理的症结在于其重视的是事件、制度和经验的作用,作为课程管理中最具有生命活力的人的特性、权利、潜能资源却被忽略,未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挖掘。因此,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中教师角色应从传统课程管理中的被管理者转变为主体取向课程管理中的管理主体。

(二)从幼儿园层次课程管理中的拥护者、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建议者、主动设计者

课程管理的关键在于管理者能否有效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能否支持教师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發展其专业能力。传统课程管理模式中,课程管理权利集中于教育行政部门人员与课程专家,幼儿园和教师是高层的拥护者和被动执行者。在传统教育管理体制影响下,园长习惯于充当行政领导与管理者的角色。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管理体制改革,确立了国家、地方、幼儿园三级管理体制。这种课程管理体制给予教师更大的空间,赋予教师对幼儿园课程的“话语权”,教师从拥护者转变为建议者,改变传统上教师有责无权的状况,重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与积极性。同时,幼儿园课程管理者要给予教师相应的课程决策权,允许教师根据本班幼儿发展状况、能力水平,自行研究、设计合适的弹性计划,允许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活动状况调整活动的进程,根据活动的需要布置和更换教育情境,允许教师自行选择课程资源与课程评价工具、方式等。教师能对自己理想或需要的课程作出决定而不再只是被动地执行,不再只是通过改变教学方法来完成既定的目标。

(三)从班级层次课程管理中的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指导者、支持者

受历史“尊师重道”文化的熏染,教师是课堂的权威、中心。传统幼儿教师以目标为导向而不是以幼儿为导向,教师为了目标的完成,在课程实施中重在向幼儿灌输知识,使教师成为课程的控制者、权威者,教师忽略了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幼儿只能“服从”和“配合”教师,师幼儿之间的互动。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教师角色的局限性日益突出,成为幼儿园课程发展的重大阻碍。《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教育活动目标要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确定,教育活动内容应既适合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可见,幼儿园课程不是文本导向的,而是儿童导向的。③幼儿园课程实施既是将课程计划传递给幼儿的过程,也是教师和幼儿通过平等的对话和交往,共同构筑生命意义的过程,是一个充满创新的过程。因此,在班级层次的课程管理中上,教师不是“掌权者”“强制者”,而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成为“指导者”“支持者”。

二、幼儿园课程管理中教师角色转型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主体意识,教师不愿转变角色

课程意识是教师的一种基本专业意识,教师的课程意识支配着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行为、教师角色以及教师在教育中的存在方式。主体意识是教师课程意识一个主要方面,课程的主体不仅仅是幼儿,教师也是课程的主体。教师是课程实施的主体、课程的创造者和开发者。

集权型课程管理体制下,国家对幼儿园课程采取中央集中管理模式:统一决策、统一规划、统一编制,一味地强调标准化和高效率。地方和幼儿园教师需要考虑的只是如何将既定的课程计划付诸实施,因而在这种管理体制中,幼儿园不存在课程管理的问题,只有教学管理,幼儿园课程的决策者、监督者、评价者、改进者是中央政府和其教育行政部门,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只需按国家和地方统一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实施课程。教师只是充当高层的拥护者、执行者、任务的完成者、被管理者和被监督者的角色。因此,一些幼儿教师习惯于按国家和地方统一课程标准和教材实施课程,教师的课程意识停留在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上面,习惯于只考虑根据规定的内容怎样教的问题,教师习惯于将自己定位于最底层的人员和上级命令的执行者。另一方面,一些教师认为自己能力不足或没有能力,不愿承担课程“管理者”的责任,一些教师不堪重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在赶制玩教具、排练节目、迎接检查,以及时刻担心的幼儿安全,实在不愿再参与课程管理,她们宁愿做个单纯的“打工者”。endprint

(二)形同虚设,教师角色本质上未转变

幼儿园课程改革把幼儿园课程管理的自主权给幼儿园,幼儿园可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由园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幼儿等人共同合作开发园本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开始关注到园长、教师和家长等个人的课程权力,倡导给予教师更大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力量。但在这种自主权提高的情况下一些幼儿园为了吸引生源,附和家长需求,盲目赶潮流,涌起了学习蒙台梭利、华德福、高瞻课程等潮流,一些幼儿园不切合实际地照搬套用、机械模仿,教师成为“模仿者”和其他课程模式的“搬运工”,仍然是幼儿园领导和管理者意识的执行者。还有一些幼儿园利用资源和优势开发园本课程,聘请专家进行专业指导,专家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师跟着专家的指示执行具体任务,甚至一些幼儿园将园本课程的开发误解为教材的编写,使课程管理陷入一片混乱。虽然幼儿园有了课程开发和管理的自主权,教师也能进行“民主”探讨,不再被排斥在课程管理之外。但教师角色本质上并未转变,教师仍在一套由上层决定的课程理论和课程框架中做非常有限的課程决定,虽有权说话,所说之话无效,教师本质上仍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并未真正成为课程管理的主体,课程管理的权利并未落实到教师的身上。

三、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中教师的专业成长

在幼儿园课程管理中,教师角色由被管理者转变为管理主体,被动执行者转变为主动设计者,从理论上来说体现了教师的人文价值,但实际中许多幼儿教师理论知识不足,实践与理论的做不到很好的结合。一些学者提出让一群不会管理课程的“低效率者”来管理课程最终不仅使幼儿园的课程放任自流,幼儿的身心发展也会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园长减少对教师的指令,同时扩大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主观随意性听起来很民主,但园长和教师习惯了“指令一遵从”的管理模式,仅仅因为别人推崇,就不管自身能力地追逐,又没有相应规范监督措施的限定,最后的管理效果显得苍白乏力。④但是如果因为教师能力不足或教师意识不强害怕导致管理不利而认为教师不能成为管理主体,让教师“安安分分”的“教书”,那么教师将永远停留在被动者、执行者的地位,也无法成为幼儿园课程中的真正主体。因此,不能因为教师的能力不足或意识不强而不让或不要求教师成为幼儿园课程的管理主体,相反,应增强教师参与课程管理意识。专业成长是教师角色转型的基础,增强教师参与课程管理意识必须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变教师课程观念。教师只有丰富知识和提高能力才能对于教师角色有深刻的认识,改变“复制者”、“控制者”、盲目“追随者”的角色,重树教师角色,成为课程形式的设计者、教育机遇的捕捉者、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⑤。

从传统课程管理中的被管理者转变为主体取向课程管理中的管理主体,意味着课程管理走向多元、走向开放、走向自主,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意和专业精神都需要得到质的发展。⑥从幼儿园层次课程管理中的拥护者、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建议者、主动设计者,意味着教师要对课程进行再开发,使课程内容得以综合、深化和拓展。从班级层次的课程管理中的控制者、权威者转变为参与者、支持者,意味着教师不再只是文本的解读者,不再为了完成任务、达成目标而成为纪律的“控制着”,而是要发现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关注幼儿整个生命的成长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教师不断自我反思、自我更新,敢于怀疑,善于突破,在角色转型中实现专业成长。

参考文献:

[1]、[2]田燕.“自我接受性”管理——幼儿园课程管理的新理念[J].学前教育研究,2003,(06):52-53.

[3]崔丽娟.对课程管理中幼儿教师自身角色定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

[4]朱家雄.幼儿园课程管理转型过程中存在问题辨析[J]. 幼儿教育,2002,(11):4-5.

[5]冀永慧.幼儿园课程管理及其研究现状[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1,(03):83-84.

[6]张国平.浅议幼儿园课程管理[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01):55-56.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师角色专业成长
聚焦心智模式,追求专业成长
网络研修与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浅谈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
教师要敢于成为“鉴赏”自己课堂的“勇者”
浅谈中职校新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
大数据时代下高职英语教师角色定位初探
教师角色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及角色转换
浅谈新课改下教师的角色与教学行为
新媒体环境下多模态商务英语课堂教师角色定位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