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画主义

2018-01-29 17:43杨卫
东方艺术·大家 2016年11期
关键词:当代艺术主义观念

杨卫

所谓“好画主义”,当然是针对“坏画”而言的。那么,在当代艺术追求意义和价值的过程中,怎么会出现“坏画”的概念呢?这是因为当代艺术从最初的形式革命与观念更新,到后来逐渐演变成一种知识生产,已经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运作体系。于是,作为一种自我颠覆与破坏,“坏画”的概念应运而生。应该说,“坏画”的出现,曾经为日益功利化和程式化的当代艺坛,带来了几缕春风。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步入“坏画”的创作行列,“坏画”也开始走向程式化,有了自己的方法论。所以,“好画主义”针对“坏画”的矫枉过正,重新寻找艺术的意义和价值,即是一种正本清源之举。

沈敬东长期活跃在当代艺术的前沿,不仅自己做作品,而且还策划、组织过许多艺术展览和艺术活动,无论是对艺术还是对现实,都十分敏感。所以,他提出“好画主义”的概念并不意外,意外的是他选择的艺术家,并非通常以架上绘画而闻名的艺术家,而是从事行为艺术和观念艺术创作的一些代表人物,如宋永平、朱发东、左小诅咒、苍鑫、蔡江、任小颖、盛奇、黄岩、杨青杨得清、费晓胜、刘骐鸣、路路和沈敬东自己等等。

这些艺术家组合成一个展览,以“好画主义”来命名,本身就具有极大的反差。因为他们大都是以反绘画而立足于当代艺坛,为外界所知的。如今他们却不约而同地回归于架上绘画,并堂而皇之地提出“好画主义”,确实是绘画观念的一次大冲击,当然,也是把当代艺术作为问题的一次再思考。

其實,艺术本无好坏,尤其是当代艺术,从原来的审美枷锁中解放出来后,更是作为一种探索意识的呈现,以及朝向黑夜深处的照亮,早已超越好坏,甚至都无法再用善恶的标准来衡量。当代艺术实际上包含了人对自身的发现,也是人向无限未知的一种拓展方式。在这样一种内省与外拓的过程中,只有感知的深度与认识的广度,才是其重要的精神品质与文化内涵。所以,当代艺术的关键,并不在于是否创作了一幅好作品,而在于提出问题的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以上这些艺术家当初放弃绘画,从事行为和观念艺术的创作,本身就是挑战艺术的边界,提出问题。如今,在观念艺术泛滥,“坏画”大肆流行的背景下,他们又反其道而行,践行“好画”的概念,亦是一种超越自我,为的是恢复自身提出问题的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当代艺术主义观念
当代艺术看得懂
维生素的新观念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新写意主义
近光灯主义
从苏绣能否成为当代艺术谈起
健康观念治疗
BIG HOUSE当代艺术中心
关于当代艺术市场的思考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