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策略研究

2018-01-29 08:24扈文华
考试周刊 2017年58期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策略

扈文华

摘 要:《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而科学探究活动最主要的步骤之一就是做实验。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来逐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结合自己科学课教学实践,从实验课的备课,实验教学的开展两大方面,提出相应的实验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策略

随着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普及,实验教学硬件条件不断完善。目前,摆在广大科学教师面前的迫切问题是,如何上好实验课,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必须从理念上、理论上、过程上重视实验教学,以探究活动为核心,让学生充分亲历科学学习的过程,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科学,感受乐趣,体验成功。有目的、有计划、有程序地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一、 认真备好实验课,保证实验顺利进行

成功的一堂实验课,是以教师实验前的精心准备为基础,是建立在教师丰富的经验之上的。要上好实验课,就要全方位考虑、全面准备,保证顺利、安全地完成实验。

(一) 备教材——熟悉教材目标。

1. 掌握教材目标。现行教科版科学教材是由一系列科学探究、认识活动组成的。实验前,要认真钻研《科学课程标准》和教材,了解教材编排意图;熟悉教材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抓住教材单元和课时重、难点,把握实验教学方向。

2. 更新知识储备。了解与实验相关的最新科学理论、成果、著名人物。比如航空航天技术、神舟飞船系列、阿姆斯特朗、杨利伟、景海鹏、信息技术、核能技术。让现代科技与实验教学有机结合,使实验课堂更具时代气息。

(二) 备器材——明确实验所需器材。

材料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载体,合适的材料,是实验探究获得成功的保證。实验前针对预设的实验目标充分准备。

1. 直接利用现有器材。教师要明确教材中每个实验,需要什么器材,首先从仪器室中找,用足用好现成的仪器、器材,节省准备器材的时间和精力。

2. 备好自备材料。在每上一个单元前,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搜集身边可利用的材料(像塑料、纸盒、棉线、铁钉、木条、电池、气球、小药瓶等),然后把它整理起来,在上课时使用。例如《垃圾的处理》一课,让生自己准备常见的广口瓶、墨水、镊子、塑料瓶(瓶盖上打一些小孔)、洗净的小石子和沙、纸巾。有了这些材料,这个实验就很容易了。而学生也因用自己所收集的材料做实验,探究兴趣高,思维活跃。

(三) 备设计——明确实验流程

1. 明确实验目标和内容(做什么)。即实验所要探究的问题或所要验证的结论;

2. 选择实验方法(准备怎样做)

3. 落实实验用品(仪器、设备、药品等)

4. 设计实验过程(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数据记录、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仪器设备安装使用的方法、实验的操作过程等等)

5. 创设激发兴趣情景。(制造悬念,激发兴趣)

6. 设计备好实验记录表。

(四) 备操作——准确掌握实验操作

每个实验,都应在课前反复试做,知道每一个实验的关键所在,做到心中有数,以免在课堂上卡壳。

1. 检验实验器材是否完好。通过试做实验,检验如像导线、电池盒、开关、小灯泡电路连接是否畅通,烧瓶、试管、酒精灯是否完好等,保证器材最优组合。

2. 观察实验现象是否明显。通过试做实验,体验现象是否直观、明显,学生是否能观察到。掌握哪些地方学生容易出错,哪些地方需要改进,保证实验获得最佳数据。

3. 知晓实验安全隐患。在实验教学中,如果学生因违反操作规程、粗心大意而造成事故,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试做,掌握实验中哪些地方要注意安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的方法,要做到心中有数,确保实验顺利进行和安全。例如,酒精灯的使用。

(五) 备学生——全面了解所有学生

着眼点或侧重点“聚焦”在“备学生”上,了解学生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等等,都要做充分的预测。

二、 认真开展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小学生好动、好奇、好玩,小学科学实验课充满知识性、趣味性和探究性。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及教材目标,要规范而熟练地指导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落实好教材目标。

(一) 演示实验要起到示范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演示实验中,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起着示范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精心选择好每一个演示实验,力求简易方便,现象直观明显。

1. 示范操作要规范,用语要准确。实验仪器组装、连接及演示时动作要熟练、准确。语言表达要准确、清晰、幽默,精炼、有技巧。例如显微镜的使用、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的动作要熟练,介绍要准确、清晰。使学生受到良好实验习惯的教育。

2. 器材从简求实,现象要明显。演示实验属于直观教学,通过直观、生动的演示,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建立科学概念,达成教学目标。要力求实验器材简易方便、现象明显清晰,富有启发性。演示器材放置在显眼位置(有的仪器教师可手持),做到不遮挡。

3. 信息技术辅助演示,增强明显性。教师的实验是演示给学生看的,要努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的详细过程。如果有些实验不易看清、反应较快,可见度不高,必要时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扩大可见度,增强现象的明显性,提高观察效果。还要做到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必要讲解、提问同步进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视线,引起学生的思考。

4. 课后及时反思,提高实验能力。课后要及时反思,记录实验的成功经验,分析演示失误的原因,拟定再次提高实验效率的策略,促进演示实验水平不断提高。endprint

(二) 创造条件开展分组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分组实验教学,应让所有学生参与进来,通过制定实验计划、准备实验器材、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归纳实验结论等,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掌握实验的方法和技能,获得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做好实验前的准备。

(1) 分好实验小组。

选好小组长。从全班学生中,选出组织能力、统筹能力强的学生为小组长,作为教师的助手。

搭配好小组成员。小组人数一般以4~6人为宜,按照学生性别、能力差异进行优化组合,使得小组成员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并保持各小组之间力量均衡。

小组成员分工要明确。由组长对本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指定实验预测员、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器材管理员等。在实验时,各司其职,各尽所能,最终达成合作学习的目标。

(2) 预习好实验课。预习时间一般安排在每堂课下课前的几分钟,分小组商讨下节课实验探究内容,初步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任务,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等。然后讨论自备材料,为下次实验做好充分准备。

2. 引领学生实验全过程

(1) 告知实验目的。无论什么样的探究活动,活动本身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这个活动,达成什么样的教学目标任务。实验前,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达成教材目标。

(2) 认真设计实验。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观察事物时,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往往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有时偏离观察的主要现象。所以在实验前,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要认真设计实验,制定实验计划。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设计操作过程,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

(3) 布置實验观察任务。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

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验操作员认真操作实验,其他成员要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形状和声、光、色、味、温等变化现象。不能被新奇的实验现象所吸引,忽视了所要观察的重要现象。如果数据不合理或者现象不明显,则要检查出原因,在实验材料和时间充足的前提下重新操作,重新观察,重新记录。

准确描述记录实验现象。每做一个实验,按照发给每个小组的实验记录表,认真做好所观察到的现象和获得的实验数据记录。要求学生用较为精确的文字、准确的数字记录下来。

(4) 指导开展实验探究。在实验中,要尽可能多的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猜想、假设、设计的过程,就是他们想的过程,也是多种思维综合的过程。只有让学生从头到尾经历观察、准备、猜想、假设、设计、操作这一全过程,凸显科学教材的实践性、科学性、趣味性,让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实践。学生的创新性潜能才能得到最大范围的开发。

如在教学《空气的热胀冷缩》时,出示了平底烧瓶和肥皂水,然后把平底烧瓶口在肥皂水里一蘸,再用双手温度捂瓶身,即可看到瓶口的肥皂泡鼓起来,再撒手,肥皂泡就收缩回去,甚至缩到瓶内。学生被这个情景牢牢地吸引住了,接着就请学生分析猜测其中的原因。此演示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接着问“空气是流动的,又是看不见的,我们如何实验才能清楚地看到空气受热受冷后体积的变化呢?”。然后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亲历探究过程,收集探究信息,再通过实验观察发现:空气受热以后体积会胀大,受冷以后体积会缩小。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假设猜想——实验验证——解决问题”的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并能够用实验验证自己的推测。

在这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抓住了学生对未知的好奇心,成功地创设探究的情景,使学生有一种验证预测的迫切感,使探究成为学生内在的一种需要,学生探究积极性高,充分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自主性、趣味性。

(5) 教师要适时巡视指导。在学生实验进行过程中,教师要采用重点深入与普遍照顾相结合的方式巡视指导,全程参与和观察。及时发现和纠正出现的问题,如发现某个问题具有共同性,则立刻在全班作必要的提示。进行科学态度和方法的教育。对组织有序、实验现象明显的小组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

(6) 交流实验现象,分析归纳实验结论。实验探究是一个有目的的科学活动,学生做完实验,要能根据实验现象得出科学的结论。让每组同学充分进行交流和讨论,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在学生交流、讨论的过程中,及时对学生表述分散或表述不清的内容进行梳理提炼,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获得正确的实验结论。同时还要求在某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要注意倾听,将自己的想法和同学的想法进行比较,达到资源共享、成果共享。随时指定不认真倾听的学生起来交流,提醒他们注意。

3. 做好实验总结。

(1) 整理实验器材来。实验结束后,实验器材管理员要及时收拾整理器材,洗涤仪器,做好清洁工作。通过整理实验器材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2) 进行实验评价。科学实验探究的有效开展,还在于学生是否有足够的自信心。学生自信心的提升,源自教师的评价。要客观地指出实验中的优缺点——实验哪些方面做得好,哪些方面做得不好,哪些操作不当;哪个小组合作的好,哪个同学实验有新想法、新观点等,给予发展性评价。同时提出建议和批评,使学生取得经验教训,明确努力方向,树立坚持探究的信心。

(3) 认真写好实验报告。

总之,细节决定成败。要真正上好一节实验课,需要教师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智慧,尽可能地为学生创设条件,抓住时机,适时“导”“拨”,使学生都能规范、科学地动手操作,向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探究。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现科学启蒙目的。

参考文献:

[1] 叶平.小学探究性学习实验课例[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仁贤.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科学普及出版社,2003.

[3] 喻伯军.小学科学教育案例专题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科学课实验教学策略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浅谈科学课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