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活动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反思

2018-01-30 03:36安徽省灵璧县幼儿园张春梅张绿叶
家教世界 2018年15期
关键词:小朋友内容游戏

◆安徽省灵璧县幼儿园 张春梅 张绿叶

教育家冯德全说过:“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身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应该摒弃枯燥、单一的反复倾听的教学模式,要创设游戏环境,烘托游戏氛围,采用游戏式的教学形式来激发幼儿积极地、主动地、快乐地在玩中、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享受音乐、表达音乐。下面谈谈我在音乐欣赏游戏化教学中的几点思考与尝试。

一、烘托游戏氛围是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的前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幼儿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只有孩子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才会主动学习和探索。所以在活动中要找到幼儿感兴趣的点,而游戏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之一,把游戏引入活动中来,首先要烘托起游戏氛围,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一)故事情境导入

我喜欢根据音乐作品的结构,提取可供了解作品结构、理解作品内容的自编故事,让孩子随音乐听故事。如大班音乐欣赏“小老鼠与啤酒桶”,我提取了中间的故事内容:安静的池塘里啤酒桶安静地躺在地面上一动也不动,小老鼠出来跳舞,但是没有朋友多孤单啊,于是小老鼠请来了魔法师给啤酒桶施展了魔法,让它长出了头、手和脚,有了头、手和脚的啤酒桶高兴地和小老鼠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午夜过了,魔法消失了,啤酒桶又恢复了原来的模样,此时地下室又恢复了往日的安静。孩子们在故事情境里不知不觉地感受和理解了作品的结构。

(二)节奏游戏导入

孩子们喜欢敲敲打打,有些作品的节奏复杂,我们就可以提取其中的节奏进行相应的节奏游戏。这个环节不仅满足了孩子爱敲打的兴趣,同时又可以突出作品的重点、降低后面教学的难度。如中班音乐欣赏“加油干”活动中,引导幼儿在每个乐句末尾的“嗬嗨”处,拍打出节奏。可以是拍两次手、跺两次脚、拍两次腿,同时可以发出“嗬嗨”声。声音是很有气势的,接着我们再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在“嗬嗨”处还可以加入什么乐器来加强这个气势,孩子们选择了小鼓、小盆、小碗、桌子等发出相应的节奏。整个活动孩子始终都很有兴趣,同时在一次又一次的敲打过程中进一步感受音乐、熟悉音乐、体验音乐。

二、游戏化的教学是音乐欣赏活动教学的基础

如何在欣赏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引起幼儿的注意、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那就是要将音乐教学内容情节化,趣味化,让单一的内容有了更多样的展示空间,使他们感到音乐活动的快乐,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例如:在中班音乐欣赏“小蚂蚁”活动中,我们创设了这样的游戏情境:小朋友扮作小蚂蚁出洞去寻找食物,孩子们在音乐中想象创造出小蚂蚁的各种活动。老师提问引导:“小蚂蚁们,你们在干什么啊?”孩子兴奋地告诉我:“我在搬家,我在抬好吃的,我们在说悄悄话……”他们在聆听音乐时,通过对比、排列,匹配出与音乐相吻合的小蚂蚁的各种活动。该欣赏活动是通过扮演游戏中的角色,想象情节发展,帮助孩子们开动小脑筋,并感受乐曲的结构,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始终充满激情与浓厚的兴趣,可以不断增加游戏的难度来进行,在挑战过程中使孩子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在音乐欣赏“小红帽”活动中,刚开始小朋友按音乐提示扮演“小红帽”去摘花、绕木桩、爬山坡、过小河等情节进行游戏。后来我逐步增加游戏的难度来调动孩子的兴趣。如:我增加了小河的宽度、木桩高度以及大灰狼角色的创设等,孩子们一直处于高度的兴奋状态中,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游戏法的运用是音乐欣赏游戏化教学的手段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巧用游戏法组织活动,把枯燥的知识和抽象的音乐符号变为富有趣味的生动形象的游戏教学,使孩子们感受到音乐欣赏活动的愉快,是我们老师需要认真推敲与思考的。我觉得首先要听懂、听透音乐,从感受音乐入手,学习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边感受边学习,再以孩子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了解各年龄段孩子已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游戏程度,在此基础上增加点难度使其有所发展。最后根据孩子爱玩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特点设计形象化、多样化的游戏式的教学方法。

(一)角色表演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尊重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达方式,分享他们的快乐。活动中我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宽松、轻松的音乐活动空间,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想法和表达,使其感受到音乐欣赏活动的快乐。如:歌唱欣赏“扮家家”活动中,我先让孩子在家中观察爸爸妈妈的活动,着重观察自己想扮演的角色,让幼儿对不同的角色进行详细了解。然后三人一组来玩这个游戏。一个做爸爸,一个做妈妈,一个做宝宝,进行“做饭、炒菜、喂宝宝饭”的游戏。他们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了歌曲内容,边玩边唱,乐此不疲。还有小朋友对歌词进行创编,把“炒小菜、炒小菜”改为“冲牛奶、冲牛奶”“煮鸡蛋、煮鸡蛋”“包饺子、包饺子”等等,还有的连最后“肚子饿了我们来喂他”的歌词也做了改编:“洗衣服、洗衣服,衣服洗好了呀娃娃又尿了呀,我们来换它。”这样,一节单纯的音乐活动有了更丰富的内容。他们把平时观察到的内容都编到了歌曲里面,体现出他们与成人、同伴之间的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

(二)图片操作法

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经常根据音乐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表现出来。孩子们根据每段音乐性质寻找与之相匹配的图片,例如在音乐欣赏“小蚂蚁”活动中,我根据音乐的特征画出蚂蚁出洞,蚂蚁寻找食物,蚂蚁高兴舞蹈,蚂蚁抬食物回家等内容,孩子们根据音乐找出与之相匹配的图片。在操作过程中,孩子们专注的聆听不仅增强了孩子的注意力,对比、判断、推理等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提高。

(三)动作创编法

自由创编动作表演,是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他们在音乐声中自由大胆地用肢体表现音乐,大大满足了孩子们的爱表现特点。例如小班音乐欣赏“放鞭炮”活动中,孩子们创编“嘭啪”鞭炮爆炸的样子,非常高兴,也特别喜欢。他们创编各种各样的动作,有的蹲下,有的跳起来,有的双手上举,有的双手侧举,还有的张开四肢躺在地上,还有一个孩子居然把自己的衣服脱掉,甩了出去说是炮被炸飞啦!短短的动作创编折射了孩子们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从而生动形象地用动作表现了音乐。

(四)绘画表现法

绘画是孩子们喜欢的涂鸦方式,同时孩子在绘画时心情是放松的、愉悦的。有人说一种颜色能表达一种情绪,一首乐曲体现一种心情,提供一张纸他们就能表现出对音乐的理解。我也采用了这种方法,效果很好。例如大班歌曲欣赏“毕业歌”活动中,孩子们根据歌曲中不同旋律及歌词内容及想象,画出他们对音乐的理解,表达了自己毕业了的心情。孩子们的画无论形象与否都表达了自己毕业了的心情,或开心或悲伤,表达了孩子们对音乐情感的理解。加上我适时地进行鼓励、表扬,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参与的兴趣。

四、游戏化评价丰富了音乐欣赏活动的教学评价

游戏化教学评价是在玩玩做做说说的游戏过程中,教师、孩子们之间对某节活动进行自评、互评。音乐欣赏游戏化评价通常要以孩子的兴趣为基点,鼓励孩子们主动参与评价,以达到加深对音乐欣赏的理解、感受以及孩子们之间取长补短、相互激励、共同进步的目的。

例如我在欣赏活动结束时,开展 “我是小小评论员”活动。我把每个小朋友的照片贴在格子上,凡是能大胆评价自己和他人的,都会得到一个小话筒标志,每周评出一名“金话筒”。小朋友在活动中踊跃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ⅹⅹ小朋友动作很美,真像一只跳舞的小蝴蝶;ⅹⅹ小朋友真会想象,创编出各种采蘑菇的动作……孩子们在自评与互评中,不是简单地说谁好谁不好,更重要的是发挥了评价激励功能,引导孩子在评价中逐步形成积极的情绪与正确的态度,这也是社会性发展良好的一面,也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人,用音乐来影响学生的精神世界。在音乐欣赏游戏化教学实践中,应注意到献给孩子们什么样的乐曲,介入什么样的游戏,怎么样介入,才能更好地引领孩子去玩音乐,去推广游戏化教学。这是值得我们继续思考和坚持的,但愿每个孩子都能在音乐中茁壮成长。

总之,音乐欣赏游戏化教学是个崭新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断在实践中摸索、研讨、创新,才能使音乐欣赏游戏化教学更适合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年龄特点,从而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小朋友内容游戏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找茬儿
主要内容
爆笑游戏
海边玩一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Let’s DIY Pos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