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体输血的研究与进展

2018-01-30 08:24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33期
关键词:经血异体手术过程

212004镇江市中心血站检验科,江苏

自体输血技术和内容在近年来不断地发展和延伸。两者相比输注后的效果大体相同,但自体输血相对异体输血可以更好地避免因输异体血液而导致的输血不良反应,同时可以提高所输红细胞的携氧能力,更好地解决临床用血资源短缺问题。因此,自体输血相比以往输血方式更为安全、有效。本文主要就输血的发展概况、形式及其优缺点综述如下。

输血的发展概况

随着相关技术(抗凝剂、抗生素的研制)的发展,使血液制品制备、血液成分输注成为可能。为了解决异体输血常伴发的经血传染病及临床用血紧张的问题,临床上通过术前预采集患者的血液或者血液成分经处理后回输给患者本人,以满足临床用血的需要[1]。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自体输血因其相对异体输血更加安全,也更加有效,且不良反应更小[2-5],已逐步成为发达国家的一种临床常规治疗技术。在我国,自体输血也逐渐得到发展,并得到推广和应用。

贮存式自体输血(PAT):贮存式自体输血是指在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血液或血液成分采集并储存,以备手术过程中或术后的需要,达到输血治疗的目的。PAT可用于择期手术的患者,以及稀有血型患者,特别是稀有血型并可能行剖腹产的孕妇。

回收式自身输血(SAT):回收式自体输血是指临床医生在手术中或手术后按照临床要求的无菌操作方法及技术把各种原因导致的患者体腔中的游离血液进行回收,之后再经过过滤、浓缩及洗涤,将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的方法[6]。SAT可用于预计术中出血量>1 000 mL的择期手术患者,或者预计出血量>20%最大血容量的患者,以及一些宫外孕、颅脑外伤患者。也适用于一些稀有血型、配血困难及拒绝异体输血的患者。

稀释式自体输血(HAT):稀释式自体输血是指常规血容量稀释的状态下,为患者做相应的手术治疗,同时,在术中或是术后将所采集的血液回输到患者体内,可以降低患者在麻醉手术中发生相应并发症的概率。HAT可用于身体状况基本良好并且预计在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大出血(>400 mL)的患者,手术过程中医务人员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血压以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

自体输血临床应用的优点

随着输血技术的发展,人们发现异体输血具有一定的风险,它可能会引起经血传播的病原体感染,也可能导致许多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而自体输血对患者而言是相对比较安全的一种输血方式,自体输血中的血液有效成分的活性相对异体输血更高,自体输血输注后,患者红细胞的生存期相对异体输血也更长。

自体输血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一直都是输血所关注的重点。异体输血方式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很大,可引起过敏反应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不良反应。主要是由于异体血对巨噬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等会产生较强的抑制作用,造成患者免疫功能紊乱。许多资料显示,异体输血的癌症患者对恶性肿瘤的负面影响较大,可能是由于异体输血易造成患者免疫功能紊乱有关。相反,自体血液回输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可以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 论

自体输血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也越来越得到重视。自体输血相对于异体输血来说,能够有效避免过敏、溶血以及经血传染病等风险,可以有效缓解临床用血压力,特别是稀有血型及疑难血型的临床用血问题,在临床上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经血异体手术过程
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压疮高风险者手术过程急性压力性损伤护理干预
释甲骨文“朕”字的一种异体写法
保留远近双蒂皮瓣削薄术治疗手足部皮瓣移植术后臃肿畸形临床观察
经血发黑怎么回事
经血逆行说倒经
保温护理对98例全身麻醉患者术后复苏应用价值分析
麻醉复苏室与临床护理特征性分析与措施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
异体备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