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创新教育深入课堂

2018-01-30 22:14戴相朝
考试周刊 2017年66期
关键词:深入创新课堂

摘 要:教育教学应以创新和实践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阅读;以实践构建创新教育平台,以开放式课堂为创新合力的主战场,引导这样的创新,推进教育与教学改革,为创新人才的培养作出不懈的努力。

关键词:创新;深入;课堂

教育应以创新和实践为导向,课堂教学中,应时刻注重创新施教。怎样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为主攻方向,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的教学就是要在此过程中让想法层出不穷,给学生们本学科的发展脉络、现实、前沿及热点问题,激发学生探求欲、开拓他们的视野,使学生们主动参与,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与思考;鼓励学生有份热爱自然、崇尚动脑、不断推陈出新的心。创新意识,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发散和逆向思维,引导学生们对兴趣领域的探索,润物细无声。

创新以阅读为钥匙。富于创新的人一定喜欢阅读,通过阅读和自己兴趣中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杰出人物交流。站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延伸自己的兴趣,探求自己的设想,开启创新之门。博览群书,活跃思维,激发探寻,获取灵感。阅读是一个不断充实自我,不断吸收与消化的过程,博采众长,兼收并蓄,梳理思维,积蓄动能。教学和教育的过程,也是指导学生阅读的过程,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过程,以阅读为起点,让学生的兴趣插上腾飞的翅膀,激活想象力,促成学生创新思维的养成。

以实践构建创新教育平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迹,都有不同的生活,不同的感知和感悟,不同的生活经验给人不同的文化素养、艺术体验和历史脉络,也就形成个体差别化的创造力。学生时代的兴趣及投入,积累与实践,感知与领悟,对他们的一生创新至关重要。教师就是通过教育与教学为学生构建平台,让学生对兴趣自发投入,对生活好奇,对未知世界新鲜有余,不断地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及理由。每个人来到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学生们当然也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的世界都是自我书写的,没有人能替代的,自我的喘息也是无人能替代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也就是说,每时每刻,何时何地,每个人都是创新的主体,世界就是每时每刻为创新人们所准备的。教育教学指导学生们去找问题,而不是给答案;答案是来自于学生的大胆猜想,广泛阅读,查阅资料,万千实验,检验论证而得出的。学生们从自己大胆猜想和预设中增强自信、自豪感,敢为人先,舍我取谁的心灵萌动。

开放式课堂是创新合力的主战场。课堂教育与教学不是培养奴隶,不是培养顺民,而是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怀疑的精神,自由的思想。创新是以文化与科学为基础,以自由为空气,以执著为行动,不断探索与发现。如果课堂依旧是填鸭、讲授与刷题,学生的自我存在感就消失殆尽,何来创新与创造?开放式课堂让学生感受获得、启发、展示、合作、开放与互动,懂得尊重和信任,理解宽容和支持,愿意协作与投入,不断地为学生们创造自主解决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机会与平台。开放式课堂中学生们的解决问题方案和策略是多方面和多渠道的,相互间协作能力、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在学生心间落地生根,开放的教学使学生们敢于提问、敢于怀疑,提出异见、创见,敢于发表独创见解,敢于和大家交心交底,调动和保护了学生原创的积极性。

创新的培养来自于体验,体验是创新的必经之路。科学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其不断探索的过程。人们在探索的过程中,会思考,有感悟,有体验,所以才不断地有收获,才不断地有自我激励,探索的过程就充满了乐趣与向往。教师在课堂的教学中,要充分理解学生的思想感情,充分尊重学生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在充分自由的环境中体验感悟,拓展自己的潜能,挖掘自我的潜质,激发创造精神。现在的教育教学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情充分把握的基础上开展分组设计,分层授课,大力推广科普,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图书馆、索引、现代信息技术、科技互动中心查询所需的信息,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科学、社会知识、生态课程要求在学生的实际体验中提炼自我的实践创新精神,开拓自己的视野,增强合作协调,以提高创新为目的。

创新是立国之本,是国家持续竞争力的源泉,也是时代赋予每个人的职责。教育与教学就是要引导这样的创新,推进教育与教学改革,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做出不懈的努力。

参考文献:

[1]张丽霞.送你一把创新钥匙[J].科普童话·新课堂,2016,(28).

[2]章水云.探尋问题特征,激发思维灵感[J].高中数学教与学,2004,(2).

[3]罗兰.钥匙[EB/OL].http://www.1010jiajiao.com/yuedu_id_15753.

[4]宗望远,翟红,黄海东,刘世顺.构建多维大学生实践创新教育平台的探索与实践[J].农业工程,2015,5(3):115-118.

[5]陈全奎.互动合作,开放式教学理念下的课堂[J].新课程杂志,2010,(1):34-35.

[6]高梁.只有自主创新才是立国之本——论“比较优势”和“全球化”不可能解决我国经济发展的技术源泉问题[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10-14.

作者简介:

戴相朝,江苏省南京市,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深入创新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中语文教学探微
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