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古代诗歌阅读技巧

2018-01-30 22:31吴淑芳
考试周刊 2017年65期

摘要: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的题型,这几年一直是两小题11分。《考试大纲》中对古代诗歌部分的阅读做出明确的要求,希望考生在鉴赏古代诗歌时能对古代诗歌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做出适当的鉴赏评价;并对古代诗歌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进行鉴赏评价。

关键词:诗歌的分类;诗歌的标题;诗歌的意象;表达意象;诗歌题材

把握内容和思想是读懂诗歌的关键。下面我们就考场上短时间内如何快速读懂诗歌做一下分析。

一、 弄清古代诗歌的分类

中国古代诗歌按照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照形式可分为古体诗、近体诗、自由诗(现代诗);按题材可分为边塞诗、送别诗、山水田园诗、哲理诗、闺怨诗、咏古诗、羁旅诗、题画诗、咏物诗、生活杂感等。

中国古代诗歌在时代上以唐诗、宋词、元曲三类为主。唐朝人开始用古体诗,他们把当时新出现的格律诗称为近体诗,而把唐以前出现较少受格律限制的诗歌称为古体诗。古体诗一般可按字数来分:有四言的,五言的,七言的和杂言的。古体诗对押韵要求较宽。格律诗又称近体诗,唐朝时期形成的,它讲究平仄、押韵,对字数、结构、停顿有严格的要求。格律诗可分为绝句和律诗两类:绝句根据字数又分为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两种;律诗一般为八句,两句为一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根据字数又可分为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

曲兴盛于元代,也是元代文学主体,它分为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杂剧就是戏剧,由一个楔子、四折戏构成,楔子类似于现代戏剧中的序幕或过场,放在全剧开头或中间,折相当于我们现代人说的幕,一折一幕。

弄清诗歌的类别是对学生鉴赏诗歌是大有帮助的。

二、 读诗的一般方法

(一) 读懂标题所蕴含的信息。标题是诗歌形式等信息的重要载体,是解读诗歌的钥匙。从作者的写作目的看,题目就是引发作者创作的动机,是感情基调的先锋,也展开诗歌内容的平台。标题所包含的信息主要有:提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交代写作缘由或目地,暗含情感;奠定作品的感情基调;揭示作品的线索;表明诗歌的题材;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

(二) 把握意象的内涵。意象是诗歌中注入了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有表达诗歌情感上的作用主要有两种:第一,渲染气氛,营造意境。意境就是把作者的主观想法融入到客观景物中,从而营造出一种物我合一的新境界。意境的产生离不开意象,当众多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这些意象就会创造出与之特征相符的气氛、意境,读者也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 读懂诗歌中的特殊句法。古代诗歌,要借助非常简省的语言来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还要符合音韵的需求,对语言作出一些变形不可。这种变形在语法上的主要表现为:省略成分、颠倒语序、词性活用等;在修辞上表现为互文顶真等。这些变形的地方,往往成为读诗的难点。

(四) 读懂诗中的意象典故。所谓典故指诗歌中引用的古代神话故事或前人文章中有出现过的有来历的词语。运用典故既可丰富诗歌的内容也可增加语言的生动性和含蓄性。运用典故可以使表达更精练,还可体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特色,同时提高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读懂典故,最重要的就是要会关联。明确典故出自何处,原本表达的是何种意义,才能体会用典的妙处。

(五) 看时代,来知人论世,我们说言为出声,诗歌应该是现实生活的写照,每个朝代都有每个朝代的特色,比如大唐盛世,社会稳定经济繁荣,诗歌就显得大气。若诗作是明末清初,那诗歌的主题基本上是反清复明为主的。

(六) 看译注,诗歌下面的注解往往有暗示作用,有些会交代时代背景;有的会提供典故交代写作缘由不得;有的会传递作者的处境或情感。因此解读诗歌时一定不能放过注解。

(七) 从诗歌的题材分类来读懂诗歌。生活中我们常言换汤不换药,诗歌鉴赏时也可用上这种土办法,因为同类诗歌的感情基调大致相近。如果能判断出一首诗的题材,考生便可大致把握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如送别诗,多写离情别恨和深厚友谊,边塞诗多有想建功立业的思想,或怀才不遇、或描写将士生活艰苦等情感。

三、 以2011年全国新课标卷《春日秦国怀古》为例来体会一下如何解读诗歌。

春日秦国怀古

周朴①

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③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

现在按我们上面介绍的步骤来鉴赏此诗。

阅读第一步:细部切入,读懂诗歌。

1. 析标题:交代了写作时间,春日;点明了诗歌题材,怀古诗;指出了写作对象,秦国。2. 读注解:介绍了作者的情况,作者生活在晚唐时期中,暗示了当时的时代背景;点明了写作的地点,与标题中的秦加相照应。3. 悟意象:诗中荒郊,春草,古碑,积雪,苍山,残阳,绿树地,黄沙等凄凉败落的意象,与春日形成反差,表达了诗人“不堪回首”的怀古伤今之情。4. 辩句法:颈联: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上半句中的“晚”不是指苍山,通过下半句的“残阳”可知此处的晚指天色,意为天色晚了,云和积雪围绕着苍山,这里省略了天色;下半句中的“伴”“昏”二字,将烟和绿树拟人化,写景细致入微。5.明题材:这是一首怀古咏史诗,也可归类为写景抒情诗。目睹了一派荒凉凄冷的景象而思秦原,蕴含着对秦国由盛而衰的咏叹以及对唐王朝国势日衰的隐忧。此一类诗,“怀古”的目的是“伤今”。

阅读第二步,分析手法,把握情感。这是一首咏怀古迹诗,诗的前三联句描绘了眼前所见之景,尾联表达了作者今非昔比的伤今之情。本诗的主要写作手法是借景抒情,作者把自己忧伤寄寓于诗歌的意象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古碑是破败的,残阳是凄凉的。本诗在用韵上规范工整,注重押韵。在技巧上运用了借景生情、融情入景、哀景抒哀情的手法,借曲折的流水破败古碑、茫然苍山、荒凉的残阳、昏暗的绿树等凄凉的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古伤今之情。

总之,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考生来说掌握一定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獻:

[1] 刘珂.高中古代诗歌比较阅读法教学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 李志阳.高中古诗词鉴赏教学指津[J].考试周刊,2007,42.

作者简介:吴淑芳,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第一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