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课堂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探析

2018-01-30 09:53黄奕琛
考试周刊 2017年66期
关键词:数学阅读能力小学策略

摘 要:数学的教学和学习,是运用和考察数学语言的过程。因此,数学阅读能力十分重要。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因为数学阅读能力较欠缺,导致无法精准地理解数学文本,进而不能接受和消化教学内容,大大影响了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数学阅读能力相关要素的分析,结合现状,提出针对性策略,以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策略

一、 前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一个人阅读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吸收外界信息的多少。在数学学习活动中,阅读同样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细心的老师和家长会发现,不少孩子的数学成绩,在小学低段时相当突出,但到了小学高段就明显退步。这除了知识点难度加深之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还停留在低年段水平。他们对父母、老师,甚至教辅资料有很大的依赖性,独立学习能力低。阅读是对学习内容理解和加工的过程,在很多数学文本中,重要信息通常是隐藏的,需要学生去发掘。学生需要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已有知识,理解和分析题目中的信息,找出潜在信息,从而正确解题。

二、 数学阅读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课堂讲解与学生的听、练习一道,成为教学的主旋律。老师忽视了启发,学生没有了思考,而且教科书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相反的,教学步入一种机械范式:先是老师讲解,再让学生们练习。数学书,只是起到了练习本的作用,数学阅读自然也无从谈起。

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对待数学阅读也不够重视,再加上数学语言的枯燥和乏味,阅读更是没吸引力了。这也给学生们带来一种错觉,认为数学的学习只需将书中知识点记住,再加以适当的练习,成绩就不会太差。根本不把数学阅读当回事,这让他们越来越心浮气躁,错过了锻炼自我、理解数学语言的机会,久而久之,导致数学能力的发展停滞不前。

从本质上来讲,阅读能力即是自学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学生的成绩。课堂中教学的内容毕竟有限,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依靠自学能力。而不重视数学阅读,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只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结果可想而知。

三、 小学课堂中数学阅读能力培养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帮助他们从数学文本中提取更多有用信息,进而引导他们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是必要而迫切的,也是每一位数学老师的职责所在。笔者认为可以结合实际情况,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 加强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数学阅读技巧

1. 加强学生的动口训练——解题先读题。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数学学习活动中,如果只有写、只有练习,那么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必然不深,容易遗忘。而通过运用多种学习方法,特别是运用数学阅读技巧以后,必将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数学阅读,可以读出声,也可以是默读。阅读的时候,要在心中反复琢磨,不能一带而过,要总结出题意是什么,弄清楚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在阅读的过程中,要把自己带入到和出题者对话的情境,进而发现解题的关键,避开题目中的“陷阱”,更好地完成题目。当然,这种能力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一定数量的训练,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 鼓励学生进行动手练习——做题多圈一圈、折一折。在解题过程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圈出数学文本中的重要信息。大多数情况下,要鼓励学生经常性、反复性地对数学文本进行圈读,对圈出的重点反复研读,加深理解。而对于像几何图形这样的内容,则可要求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比如判断“平行四边形有两条对称轴”对错问题,就可以让学生动手剪制平行四边形,再通过对折来寻找对称轴。那么,学生就能很容易得出“普通的平行四边形并没有两条对称轴”的结论,不仅能轻松判断命题的对错,而且印象深刻。

3. 引导学生动脑——解题前后多思考。数学阅读是贯穿在整个解题过程中的,解题前的阅读可以帮助理解题目,得出隐藏信息,从而正确的作答;而解题后的阅读,则可以帮助学生进行验证。在数学阅读时,学生能充分运用已有知识和思维能力进行文本分析,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达到迁移。比如,在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之后,通过阅读旧知识整数的加减法“数位对齐”,思考二者之间的关联,那么学生就会发现,无论是整数还是小数,都是相同数位的数字相加减。如此举一反三,通过读和思的融合,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

(二) 转变思维,改变老师课堂教学的方式

1. 老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在教学中,老师要善于发现知识点和难点,并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特别是针对一些比较枯燥的概念和定律等。老师在提出“读”的要求时,要让学生先明白阅读的目的,只有懂得了阅读的目的,才会带着问题去读。经常进行这样的训练,学生就能在读的过程中逐步养成好习惯。

2. 从“讲、练”结合向“讲、练、读”三结合转变。阅读不仅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数学教学中的法宝。老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出发,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阅读。譬如,笔者在进行《三角形的特性》的教学时,就采用了“读——画——再读”的方式。首先,让学生读一读概念,并要求边读边想,然后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发现。学生通过阅读,很快发现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从而初步认识了三角形与三边的关系。其次,让学生画一画。这里的画,一是画图,一是标出重点词语。学生在画的过程中,对三角形的概念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第三,再读。要求学生大声地读出三角形的概念,这是建立在交流、理解基础上的阅读。经过了这几步以后,学生比较轻松、充分地掌握了相关知识。

四、 小结

阅读是理解,是思考,是学习的必然经历。在教学改革的背景下,老师要改变教学思路和方法,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阅读的妙处,培养数学阅读兴趣和能力,从而为今后的数学学习夯实基础。数学阅读,不仅是小学数学课堂中教与学的有效途径,也对数学教学改革有着非凡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编译.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52.

作者简介:

黄奕琛,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实验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数学阅读能力小学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农村小学一年级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浅谈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论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