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 成就美好生活

2018-01-30 13:43何丽
考试周刊 2017年66期
关键词:指导体验提升

摘 要:遵循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课中有效指导学生的生活,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生活,从而更好地生活。

关键词:生活;提升;实践;体验;指导

《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课程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但并不是儿童生活的简单翻版,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用经过生活锤炼的有意义的教育内容教育儿童。课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最后要指导生活。如何对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有效地指导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 吹尽狂沙始见金——目标准确,紧密联系生活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灵魂,更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根据目标而设的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任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合理、适切、可行。以《各种各样的传媒》为例,执教老师紧密围绕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入钻研教材,准确定位课时教学目标:1. 知道各种各样的传媒,感受生活中传媒的丰富多样。2. 感受到传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明白传媒的巨大作用。3. 懂得正确、合理使用傳媒,培养获取信息的能力。这样的教学目标设置准确、合理、可行,课堂中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充分指导学生更好地生活。

二、 渐向绿草深处行——导入自然,悄然链接生活一部优秀的电影,一般都有一个精彩的开头,紧扣观众的心弦,使观众欲罢不能。

品德课也同其理。实施品德与社会课程,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课程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区,达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

例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传媒》这一课时,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谈话导入:同学们,通过课外的了解,我知道孩子们特别关心国家大事。现在我们就举行一个《时事播报》活动,谁来当小小播音员?这个消息你是从哪里知道的?从刚才的交流中,我们知道了可以从电视、网络、报纸、广播等途径来了解信息。像电视、报纸、广播这样的能向我们传递信息的媒介就叫做(板书“传媒”)。除了这些,你还知道哪些传媒?接着,老师引导学生给传媒进行总结分类:像报纸、杂志、书籍等叫做纸质传媒(PPT出示:纸质传媒),像电视、互联网、广播等叫电子传媒。老师也找了一些,你能不能给这些传媒分分类?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各种各样的传媒》。老师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导入了课题。

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教学主体作用。

三、 直挂云帆济沧海——巧设情境,增强生活体验

教学情境是联结课堂与生活的纽带,是实现课堂生活化的有效手段,是拓宽学生体验与感悟的重要载体。教师应遵循课程理念,立足学生生活实际,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有效地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自我成长。

(一) 横看成岭侧成峰——设置模拟的生活情境,丰富生活体验。

模拟的生活情境,将生活中存在但目前又没有参与的情境生动地展示出来,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大胆探究,丰富他们的生活见识,提升他们的生活经验,从而提高生活能力。

例如,教学《遇见危险我不慌》,老师导入新课后,问学生独自在家时要注意些什么?接着播放一段情境视频《当陌生人敲门时》,学生观看后进行交流:你赞成潇潇的做法吗?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你一言,我一语,通过交流,知道面对陌生人的来访,要区分好人坏人,面对陌生人,要提高警惕,学会拒接。在交流中,发展了学生的生活经验,让课堂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老师还设置了一系列的模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进行辨析:陌生人问路,要不要给他带路?放学了一位自称是爸爸同事的叔叔来接你,要不要跟叔叔去呢?面对各种诱惑,你怎么做?

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获得对生活的真实感受,明辨是非,抵制诱惑,学会自救自护,懂得要靠自己的智慧,让危险从身边走开,从而丰富生活体验,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

(二) 润物细无声——创设虚拟的故事情境,增强生活感悟。

生动的语言渲染,或通过精彩的故事屋,或观看科幻影视作品、情景剧等,让学生穿越时空,感受可能遇见的场景,经历当下无法体验的情境,如春雨般,悄然无声地使学生开阔了视野,增加了见识,形成良好的科学视角和人文情杯。

再以《各种各样的传媒》一课为例,在教学传媒“网络”这一块内容时,老师让学生明白了电子传媒作用大,生活处处需要它,可有个小朋友在使用中给大家带来了怎么样的思考呢?然后借助一个故事短剧请学生进行交流;你喜欢明明吗?为什么?你想对他说些什么?提醒他什么呢?你有过类似的情况吗?以后会怎么做呢?

学生们通过交流,知道了传媒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我们要扬长避短,要科学合理地使用。学生积累了生活经验,懂得了生活常识,提升了生活能力。

(三) 为有源头活水来——利用真实存在的生活情境,提升生活经验。

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熟悉学生的生活经历,从学生身边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挖掘学习资源,选取学生生活中鲜活的真实可信的典型事例,将其引进课堂活动,从而吸引学生的兴趣与注意力,提升生活经验,获得生活能力。

例如,教学《遇到危险我不慌》,老师让学生碰到危险懂得如何自救的环节中,播放了一个视频,一则成功逃离危险的案例。接着让学生说说,刚才的新闻中,哪些自救办法帮助小仁成功逃离魔爪?学生在观看视频及交流中知道遇到危险要机智应对,见机行事。然后再让学生4人小组讨论,除了刚才说的,你还知道哪些遭遇“坏叔叔”时的自救自护的办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当面对危险时,首先我们要做到冷静,不慌乱,不硬拼,积极寻找机会逃脱,或寻求帮助,或等待救援等,只要掌握正确的自救自护方法就能大大增加逃生的机会。endprint

在老师创设的特定的课堂氛围中,这些来自于生活情境的呈现,鲜活灵动,真实感人,给学生以强烈的触动,使他们深刻反思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加深对生活的认识,使得课堂活动更富有实效。

(四) 纸上得来终觉浅——提供实践机会,创造美好生活。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曾形象地解释:“一件事,我听到了,随后就忘;看到了,也就记得了;做了,很自然地理解了。”的确,对小学生来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做,只有亲自体验亲身实践,才会刻骨铭心,终生难忘。在教学中老师应将学生的生活經验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从生活中来,以活动的形式在课堂中再现生活,在学习活动中不断丰富生活经验;到生活中去,在实践中体验,在实践中提升,在体验中成长,最终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在《遇到危险我不慌》一课中老师为学生创设了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成长。老师设计了“自救自护评价表”,让学生对照“自救自护评价表”,做到的在笑脸上打勾,没有做到的在哭脸上打勾。这一环节其实既是对自救自护知识的巩固,也是学生的自评自查。接着,问学生:10条全做到的请举手,老师来问问其他同学,你觉得自己哪些地方做得还不够好?以后你该怎么做呢?学生边反思边交流,边交流边自查自审,并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同时,也进一步提升生活经验,提高生活能力,掌握自救自护、安全生活的本领。

遵循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课中有效指导学生的生活,使学生获得最佳的生活体验与感受,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生活,从而更好地生活。

参考文献:

[1]童富勇.陶行知的生活课程理论与新课程[J].教育发展研究,2005,25(11):99-101.

[2]成尚荣.让儿童的道德生命自由生长:小学德育案例解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吴芳云.儿童生活,品德养成的沃土[J].小学德育,2006,(12).

[4]杨翠英.谈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学目标的确立[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08,7.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

何丽,浙江省临海市临海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指导体验提升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