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美术核心素养培养策略

2018-01-30 21:03陈永臻
考试周刊 2017年62期
关键词:初中生美术教学策略

摘要:新课改对于初中美术教学也提出了新要求,它指出作为教师,应重视核心素养的养成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体现。对于美术这门靠视觉而存活的语言艺术来说,如何在教学中更好地体现核心素养,很多教师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那么,本文就新形势下的美术教学工作来展开,通过观念转变、情境创设、问题探究、技能运用等方式来实现其核心素养的积淀和形

成。

关键词:初中生 美术;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在追求“减负增效”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也重新被提升到重要的高度,成为正常教学的一部分。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学生的审美观念进行培养的同时,还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得到锻炼。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探究欲

和所有的教学一样,绘画教学也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通过设置特定的教学情景和问题情境,从而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這就要求美术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照顾和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多媒体呈现的教学情境,来创设适合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好奇与探究。并在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维度方面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以人美版七年级上册《漫画》一课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资料来展示,让学生去认识漫画的特点,并分组讨论漫画的社会价值及漫画的分类。然后通过问题情境的设置,让学生选出图中的漫画,推导出漫画作品的绘制方法和表现方法分别是什么。通过这种教学引导,让学生习得这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在探究过程中自然的就会锻炼他们核心素养的养成。

此外,在教学设计所创设的情境中,教师应该遵循这一种体验式教学法,在其体验过程中特别关注和强调学生审美素养和情感体验的积累,进而通过这种强化,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 美术知识与技能的获得

真正的美术课堂教学不是单纯的教会学生画画,而是要通过绘画这个工具,带给学生切实思维变化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积淀,如审美判断能力和评述能力,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术体验、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综合解决问题和联想能力、知觉经验和审美敏悟能力等。

(一) 审美判断能力和评述能力

通过对于中外美术史上杰出美术家的分析,引导学生去关注他们创作的思想、情感和艺术创新,培养学生可以从多视角、全方位去欣赏作品的能力,以及通过对作品的评述,更好的认识、分析与解读经典。从而让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更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审美判断能力和评述能力。

(二) 造型表现能力和美术体验

教师通过美术教学,让学生习得的能力中最基本的还是造型表现力,以及自身美术体验方面的不同获得。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通过美术活动、绘画示范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能够对于绘画技能中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绘画基本功通过画画练习做到基本掌握。

(三) 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美术教学应该发挥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了解并掌握设计和创意的基本知识,善于从生活中寻找创作的素材和灵感来源,比如,在进行临摹前,先通过草图来进行创意和思考,从而增加学生的动手参与和体验,由此进一步提升了初中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 综合解决问题和联想能力

美术教学也可以打破学科知识的壁垒,从而可以将美术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自然环境、音乐戏剧整合到一起。在这种合作、开放、民主的氛围中,以多种方式进行跨学科的尝试和设计,让学生增加实际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联想能力。

(五) 知觉经验和审美敏悟能力

审美与知觉,往往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学会审美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初中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有利的条件,让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摄影等活动,从而发展他们对美的知觉,以及审美敏悟能力。

三、 评价标准与实施方法的选择

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在初中生的绘画教学中同样不可或缺。它对于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初中美术教师,我们应重视并体现评价的针对性与客观性,无论是从发展性评价层面、过程性评价层面,还是说从表现性评价层面,都要以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客观事实为基础,注重评价与教学的协调统一。

(一) 初中美术的发展性教学评价

就初中美术学习的发展性评价而言,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核心是重视过程的总评价,多种形式结合的评价方式、评价手段,使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既反映学生全程学习结果又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二) 初中美术的过程性教学评价

过程性评价,注重教学和学习的过程,不做最后的结论,而是通过反映学习过程中的情况,来促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反思,如在对学生美术作业的评价中,教师可以引导自评、互评的同时,再结合教师评价来最终反映过程中的问题,从而肯定学生的进步,找到不足,克服弱点等。

(三) 初中美术的表现性教学评价

与前两者不同,表现性教学评价在美术教学中是指让学生通过完成一幅作品,最终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是在学生学习完一定的知识后,通过让学生完成某一实际任务来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是一种对学生能力更为直接的评判方式。

第三种情况一般出现在升学考试的情况下,通常情况下,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选择采用前两种的教学评价方式,以更好地体现美术教学中的“核心素养”,这种评价方式可以将学生的美术思维方法发挥得淋漓尽致。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要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注重能力即核心素养的养成。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教学的功效,减负增效,以实现初中生的素质教育,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方面更好的通过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五个层面来实现核心素养的养成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尽快达到教学设计初衷,实现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 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5-11.

[2] 尹少淳.美术学科核心素养[J].中国美术教育,2016(4).

[3] 胡云.文化·核心素养·美术教育——围绕核心素养的思考[J].中华少年.

作者简介:陈永臻,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中小学教研室。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生美术教学策略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