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

2018-01-30 02:44黄如中
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25期
关键词:宝应县美丽乡村思考

黄如中

摘要: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载体,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加快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民生福祉的有为之举。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可供借鉴的村镇建设经验,对江苏宝应美丽乡村建设的实践探索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进一步推进宝应美丽乡村建设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宝应县;美丽乡村;建设;思考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8)025-0487-02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对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当前宝应全县上下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提出的“环境美”要求,高度重视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探索建设“美丽宝应”的方法路径,努力提升城市整体形象,打造镇村优美环境,绘就建设“美丽中国”的宝应画卷。建设美丽乡村,是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的有效载体,是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抓手,是加快城乡一体化、促进农村民生福祉的有为之举。开展“美丽宝应”建设对推进“四个宝应”建设步伐,建设“强富美高”新宝应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宝应县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宝应县委县政府以综合整治优化环境为目标,加大对农村水环境、村庄环境、道路环境的整治力度,确保农村环境优化。以绿化造林提升环境为抓手,加大市级生态中心、省级黄淮海生态走廊建设。强化管理保护环境,落实“四位一体”管理模式和污染源管理制度,有效地保护了全县生态环境,“美丽宝应”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近年来,全县各地切实加强农村道路交通、农田水利、饮水安全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打牢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全县乡村路网骨架基本形成,235个建制村全部实现通达,通畅率达98%以上,通电、通自来水村达到100%,实现了电话和网络的全覆盖。

(二)特色农业产业大力发展

宝应围绕“有机稻米、有机大闸蟹、有机莲藕、有机畜禽、有机水果”五大特色产业,实施“万亩乡镇千亩村”工程,扩大基地规模,扶持产业龙头,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全县特色农业产业基地总面积达300多万亩,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达到2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12家,县级龙头企业2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285家,订单农业面积达160多万亩,占全县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的55%,带动农户18.6万户,占农户总数的48%。特色农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来源,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9260元,其中特色产业收入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

(三)农民生活环境不断优化

宝应充分利用村庄建设、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按照“依河就势、错落有致、特色民居、生态家园”的要求,新建或改造具有水乡特色的民居,建设美好家园。以旅游景区沿线、京沪高速、沿广公路、S331省道、新S237沿线、示范村等为重点,新建和改造特色民居4万户,实施农村危房改造9000多户。广泛开展“宜居村庄”建设和“清洁家园”活动,大力实施村庄环境治理,改善村容村貌,全县共完成了200多个以新农村建设试点村为主的村庄整治。

(四)公共服务水平较大提高

公共服务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点和难点,宝应全面落实相关政策,健全服务网络,合理配置资源,使农民享受的公共服务更多、更好。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改善,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完全形成,行政村都建有标准化村卫生室,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100%;农村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100%,农村电话混合覆盖率达到100%,建成农家书屋300多个,村文化室235个。

(五)村级组织建设有效加强

宝应各乡镇积极改善村级办公场所,筑牢村级组织阵地。在配备村支两委班子时,各地结合村干部日常表现,充分尊重群众意见,把真正爱干事、想干事、有能力、有头脑的人选进班子,带领农民发家致富。近年来,县、镇驻村工作队,利用驻村扶贫的机遇,扶持“村支”两委班子建设,有力地提高了村级组织战斗力。各地“村支”两委积极争取农民参与自治,探索出了一系列成功的模式,村民自治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二、宝应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方面的存在问题

当前,宝应县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突出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村人居环境有待更深一步改善

一是农村建房规划落后、房屋旧质量差。虽然通过推进农村居民集中居住区和老村改造等工程的實施,村庄格局有所改善,但由于宝应一直以来青壮年劳力中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同时有相当部分农民进城工作买房,定居城市,农村房子的空置率较高,资源浪费非常大。同时有很多农民住宅建造于90年代,房龄长,住宅偏旧,建筑质量较差,建筑风貌缺乏明显特色,对开展美丽村庄建设有一定影响。

二是农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依然突出。由于村级经费紧张以及思想上重建轻管等原因,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等方面仍未真正建立起有效的长效管护督查机制。农村生活污水和废弃物、农药化肥等引发的污染问题较为突出,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生态环境的修复和美化。

三是农村社会事业公共设施仍较落后。在规划保留村庄中,少数村庄基础设施缺乏,村组道路、村庄内道路仍有不少乡土小路或沙石路。近几年,宝应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但与城镇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并且村与村之间发展不平衡。长期以来,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加上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等问题,造成总量不足,设施简陋,共享率低,不能很好地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

(二)农村文化特色尚未充分挖掘利用

宝应县农村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由于缺乏整体规划,或执行规划不力,农村文化特色尚未得到深层次挖掘发展。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急需抢救、保护和利用,一些特色文化内涵需要进一步丰富,各地的文化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后劲有所减缓

近几年来,受土地、资金、空间等方面因素制约,宝应农村增收渠道狭窄,有效资源缺乏,发展后劲持续减退,给进一步发展村级财力带来较大困难。同时,随着农民群众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等支出项目不断增多,村级开支逐年增加。

(四)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力度不强

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宝应还存在着诸多不足:一是领导精力投入不够。县镇村领导重视程度还不一致,思想认识有偏差,导致在规划编制上深度不够,在建设内容、标准上打折扣,村与村的投入力度不平衡。二是内涵建设深度不够。美丽村庄建设与“三星级康居村”相比增加了“促进产业发展”和“塑造村庄特色”两大内容。不少示范村认识不足,比较侧重于硬件建設与环境提升,对软件建设与内涵提升等方面的规划欠深度,尤其在经济发展方向,产业空间布局,文化特色内涵等方面的挖掘深度还不够。三是工程建设资金不够足。连续多年的农村大环境整治资金投入,导致本来就收入不多的村积累挖空,甚至负债,镇级财政资金也有限,后续建设资金明显不足。四是部门协调配合不够畅。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还需进一步加强,尤其在重点建设项目的专项设计、招投标等方面,导致项目建设计划时间与实际建设进度脱节,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进度。五是美丽村庄覆盖不够广。目前宝应美丽乡村建设基本还局限在示范点上,尚未在全县全面铺开。六是建设规划执行不够严。随意改变规划现象比较严重,缺乏规划的严肃性,最终影响建设工程效果。

三、推进宝应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个动态发展逐步渐进提升的过程,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要科学合理、正确处理好美丽乡村建设与其他事业发展的关系

(一)要坚持规划引领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要把规划摆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首要位置,坚持先规划、后施工。提高规划标准,凸显个性设计,结合各村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村民实际需要等,对村庄进行梳理分类,实施差异化指导,坚持个性化塑造,突出环境整治、产业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等重点,充分挖掘地方特色,营造田园风光与乡土风情,努力打造宝应美丽乡村的品牌和特色。二是严格规划执行。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加强生态保护,避免乱填河沟、乱砍树木,做到“不在没有规划的地方建房子,不建没有经过设计的房子”。尊重民意、珍惜民财,不用长官意志代替群众意愿,允许群众自由选择修建房屋的朝向、体量、样式、材料。三是彰显地方特色。“越是地方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有地方特色,往往越有生命力。要更加注重保护历史,打造具有历史传承、水乡特色的美丽乡村。特色村的打造要结合本地实际,抓住主要特色,建设特色民俗村、特色产业村、特色风光村、特色古居村,将宝应的特色村打造成美丽乡村的亮点和名片。

(二)要大力整合资源

美丽乡村建设必须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一是注重财政引领。加大县财政统筹力度,每年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扶持5-10个美丽乡村建设。各镇村也要加大投入力度,设立美丽乡村专项资金。二是整合部门资源。要整合省、市、县资源,建立项目竞争机制,增强乡镇建设积极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对国家农业项目、土地整治、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一事一议”、农民创业增收等各项涉农资金,建立统一的协调机制,保证资金使用统一有序。坚持试点先行,突出重点,集中投入,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避免平均使力。三是开展结对帮扶。以“开发式”、“造血式”帮扶为重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进行“科技扶贫”、“智力扶贫”、“就业扶贫”。从解决就业、入学、就医、项目等方面加大帮扶力度,做好产前、前中、产后的服务工作,切实提高其生产生活水平。四是开展市场运作。坚持市场导向,建立多方筹资,共建共享的投入机制,充分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引导企业等社会资本积极参与特色村的建设,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五是发挥主体作用。激发群众参与建设、主动投入的自觉性,动员村民自筹一点,鼓励在外经商、工作或有资金实力的乡亲捐赠一点,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三)要促进产业发展

一是合理布局产业。按照宝应县域“六大产业链”建设的总体要求,重点围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现代服务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方向,接通或者延伸产业链条,着力推进配套产业体系建设,实现产业链上下游优势互补、聚集发展。二是培育优势产业。按照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把做大做强传统产业、培植新兴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环保型工业和生态文化旅游业,进一步推动项目、企业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增强产业的支撑作用,逐步形成特色突出、功能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促进就业创业。围绕宜居、宜业、宜旅的要求,以生产性服务为重点,以生活性消费性服务为核心,发展餐饮、文化、娱乐等产业,发展仓储、运输、批发、零售产业,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扶持农民以创业带动就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四)要加快建设步伐

一是抓好试点。宝应县农村条件差异大,发展基础、经济状况各有不同,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分类指导的原则,发挥示范引导、以点带面的作用。二是突出重点。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为农村居民点、中心村和新型社区建设为重点,加快农村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在建设过程中,完善水、电、路等配套,突出村容环境整治,不断丰富和发展“宝应模式”。三是打造亮点。根据宝应各镇村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民俗特色,延续历史文脉、保护生态环境、彰显地域特色,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五)要完善保障措施

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的领导体制和工作体制。县、镇每个主要领导联系一个美丽乡村建设点,深入联系点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加强工作指导。二是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以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农村组织和专业合作社等为重点,创新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配齐配强基层组织带动人。加大基层建设投入,加强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积极构建基层信息化工作平台,切实增强基层组织的服务功能。三是进一步完善考评机制。建立美丽乡村建设目标责任考核机制,出台具体的考核奖惩办法,加强对部门和乡镇的考评,将考核结果与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及资金的竞争分配结合,对在实施“宝应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奖励表彰。

猜你喜欢
宝应县美丽乡村思考
宝应县推行“加减乘除”工作法
宝应县泾河镇创成市级“侨之家”
宝应县 严查隐患 严格整治 筑牢防线
江苏宝应县2019年新建改造农村公路110km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美丽乡村建设中“三农”媒体的使命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