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管理模式初探

2018-01-30 08:46杨松
智富时代 2018年10期
关键词:探析模式高校

杨松

【摘 要】预算绩效评价是预算工作的关键环节,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保证预算工作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分析了预算绩效评价的内涵、对象和意义,对于高校预算绩效管理的模式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提出了优化绩效评价模式的对策,对强化高校预算管理,提升预算工作质量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模式;探析

2011年,财政部发布《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目前高校在财政被列为“公益二类”,按照财政部门的要求,高校应该逐步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但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相对滞后,本文将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内涵、意义、管理模式构建等方面进行初步分析,以期能强化高校预算管理,提升高校管理水平。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内涵和对象

1.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内涵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对预算资金使用效益和效果进行考核和评价的过程,从而不断优化高校資源配置。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直接手段就是通过考核指标,目的就是客观揭示预算效果。

2.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主体

目前高校绩效评价的主体的核心是高校内部管理机构,主要是绩效评价的实施、结果的运用只有高校自身。

3.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对象

目前大部分高校均实行统一管理、分级管理。下属的院系和部门的收支构成了学校的教育事业收支主体。预算绩效评价不仅是对预算执行阶段的评价,还包括预算的编制、审批、下达等阶段。因此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对高校资金流动全过程的评价。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意义

1.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资源配置

目前高校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如何让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对高校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此外,高校的公益属性导致高校并不能以盈利为目的,那么资金的效益直接影响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可见对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可以提高资金利用效益,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让资金发挥更大的效益。

2.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有利于规避财务风险

目前大部分高校规模扩张、资产购置主要的资金来源只能是贷款或借款。适当举债可以促进高校的发展,但也会带来一定的财务风险。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可以强化预算资金的监控,及时发现问题,保证在资金使用的各个环节都能按照预算执行,让资金的使用控制在管理目标范围内,从而规避不必要的财务风险。

3.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有利于提高积极性

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量化评价,其各项指标的量化数据能够直观地比较高校和高校之间、高校内部各部门之间存在的差异,通过评价和比较,能有效调动积极性,引导建立效益理念。

三、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模式说明

结合学校的实际工作,高校预算绩效管理应体现以下特点:一是通过绩效引导来优化预算目标,二是不仅要强调结果的绩效,也要强调过程的绩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绩效管理目标

高校预算绩效管理核心是绩效目标管理,该目标既是预算编制的依据,又能为后续评价提供标准。因此绩效管理目标将贯穿预算管理的全过程。

一般来说,预算编制过程有整体绩效目标、部门预算、预算决策分析三大步骤,首先按照学校工作计划,相关职能部门或预算委员会制定出整体绩效目标;再由各部门按照自身需求制定自身部门预算;最后提交审核和批复,通过决策分析后汇总成为一定时期内的预算。

2.绩效预算控制

预算控制流程包括过程控制、绩效报告和绩效审计三大环节。首先监督部门需要对资金在各部门内的使用进行跟踪,实时监控预算执行的进度和效果,发现问题,要立刻确认责任主体,并找出原因要求整改;其次,在规定的时点,对预算执行情况写出绩效报告,交由审计部门进行审核。

这一模式可以实现各单位接受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达到各部门事权和财权相一致,进而能自觉接受绩效目标的约束。按照新《预算法》的管理要求,全部收支均应纳入预算,做到全口径,并细化财务核算,从而使信息更加透明,便于更好的监督和问责。

3.绩效预算评价

绩效预算评价是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核心环节,是对预算执行的事后考量和预算目标的实际检验,有效的绩效评价是实现预算工作良性循环的前提。一般来说绩效预算评价包括部门评价、项目评价、人员评价。具体方法是由评价主体按照设定指标对执行效果实施评价,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审核、实地调研、综合评价四个步骤算出各项得分,并以此作为基础资料。

此项工作的重点在于将各项指标进行量化,其中既包括效益指标和经济指标,还要考虑如何提高效率。首先,对于效果的评价,要结合各部门特点,要注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其次,要强化对过程的监控和分析,要对管理制度、控制手段等进行评价,关键是针对管理,确定监管重点;最后,高校要逐步建立全口径、全过程的评价体系,要将绩效评价逐步推广到工作的方方面面。

4.绩效预算反馈

该环节是对评价结果的具体运用,是落实前期工作的关键环节。绩效反馈就是汇总各项预算评价指标后,针对评价结果进行运用的过程,主要包括调整绩效目标、调整下期预算、调整管理重心和员工激励等。该工作重点在于将绩效和预算、待遇、岗位等建立明确的互联关系,明确部门和人员之间的责任。相关的评价结果也可以在校内共享,促进其他部门改进工作。

四、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优化对策

1.健全内部管理体制

为完善高校绩效评价管理,应构建一套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立的制衡模式,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其中决策部门负责高校中长期战略和建设计划,为执行部门提供原则性意见;执行部门按照相关原则,具体编制预算,并参与预算的执行;监督部门负责对预算执行结果进行绩效考评,并对预算执行过程中和合规性和效益性进行监控。

2.规范决策分析机制

高校绩效预算管理的首要工作就是确定最优化的目标路径,这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绩效目标合理有效,并得到有效分解;二是目标路径是可选方案中效益性和经济性最佳的选择。据此,高校可将战略目标分为效益、业务、内部管理、高校成长等,再分解成对应的中长期和短期目标,将每一个项目看作是一个作业单位,根据作业分析法,进行成本评估和效益分析,确定最优的价值创造路径;然后,对处于价值创造路径中的项目,以实际工作为作业单位,规划项目的最优路径,并据此测算相对应的资金需求。多项加总就是预算主要部分。在过程当中应该注意高校的社会服务属性,要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

3.建立绩效信息公开机制

预算公开是当前高校预算必须的一项工作,高校建立绩效预算公开机制可以从建设构建财务信息平台和完善绩效报告来着手。首先,将财务、预算等相关信息在校园信息平台发布,便于学校和其他部门检索相关信息,也让上级和关联方便于监督;其次,完善绩效报告制度,要求各部门定期提交预算评价报告,便于有关部门理解,便于各方执行监督。

4.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结果最终要通过考核和反馈来落实,要按照考核结果对相关部门和人员,按照责任划分,分别采取经济、人事等问责手段,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追责。只有绩效考核追究落实到位,才能形成完整的绩效评价闭环,真正让相关责任主体积极的按照预算完成好本职工作。

【参考文献】

[1] 奚晓荣.高校绩效预算管理模式的实施[J].财经界,2016(1):86.

猜你喜欢
探析模式高校
VR阅读探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HTTPS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