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蕴*

2018-01-31 00:44徐玉梅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8年10期
关键词:健康权医疗卫生医学

杨 萍,徐玉梅

(潍坊医学院医学伦理学研究室,山东 潍坊 261053,nhmwnh@163.com)

2016年,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会议提出“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实现国民健康长寿,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十八大以来,我国将健康中国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提出“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深刻的哲学内涵,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从我国实际出发,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发展、人的发展的本质的理解,对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重要战略支撑。

1 健康中国战略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彰显以人为本的价值追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力量。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政治立场。健康权是人民的基本人权之一。“健康中国”的战略主题是“共建共享、全民健康”,将健康放在了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从国家战略的层面构建一种人人享有的健康蓝图,这充分彰显了以人为本的价值引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

“健康中国”战略引导我们重视审视健康观念,建立新型健康观。新型健康观突出全面性、系统性的特点:第一,要求全面了解人的生命活动,对人的生命发展周期进行全面关照,对生、老、病、死各个环节提供相应的健康指导。第二,要求对健康状况的各个阶段予以关照,疾病的发展具有过程性,在健康和亚健康状态时增强防患意识,延缓病症从隐性到显性的发生。第三,既关注个体健康,也关注全民健康;既倡导个体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时又关注影响全民健康的生态环境。

“健康中国”战略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立场,其目的是为了改善国民的健康状况,其实施效果的关键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

“健康中国”战略要求改善人民健康状况,对人民健康进行顶层设计,自上而下引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它从国家战略层面统筹安排、协调各方,国家、社会、个人共同参与,共同促进健康,以政府为主导,充分调动社会和个人的积极性,以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共建共享”格局。

“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实现人民群众健康权的平等性与普遍性。健康权作为人民群众的一项基本权利应该得到保障,这一权利不因社会地位、区域、年龄等而有所差别,它要求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我国持续进行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卓有成效。

国家的医疗保障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虽然目前我国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给广大人民提供的健康保障水平有待提高,但应该看到国家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决心和坚持以人为本的恒心,努力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基本的、适合我国国情的人人享有的健康保障。

国家出台许多重大举措确保人民群众的健康权得以维护,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取消以药养医”。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指导意见》,指出“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作为出发点和立足点,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增强群众改革获得感”,强调“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2017年,全国所有公立医院全面推开了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加成,进一步推动公立医院回归公益性。”[1]这些措施都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基本医疗服务的覆盖面,保障了人民群众健康权的平等性,为实现“全民健康”这一目标保驾护航。

2 健康中国战略坚持联系的观点,秉承身心一元论的哲学理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处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中。人的生命是肉体和精神的统一,“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健康,它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贯彻身心一元论的哲学理念,体现了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纵观中西医的发展历程,二者有着不同特点:传统西医侧重精细化发展,更重分科;而中医侧重整体,自古就有“一元论”之说[2],认为健康是身心和谐,甚至要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天人合一。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健康中国”战略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注重对疾病的预防,这也突出了符合“治未病”的医学要旨。我国早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3]“治未病”的思想倡导身心一元论,整体把握生命机体运行的内在与外在联系,提倡预防,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如今,医学技术迅猛发展,但依然难以解除人们的身心之痛,许多疾病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所以必须充分重视中医的“未病先防”和“病后调养”思想。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将影响健康的诸多要素都纳入进来,多角度、共诊治,这和中医重视整体的思想相互补充,相互协调。从治病到治未病,从救火到防火,“健康中国”战略秉承身心一元理念,实现从以疾病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的转变,从疾病诊治为主到疾病预防为主的转变,中西医结合,共同发力于全民健康。

“健康中国”战略以普遍联系的观点为指导,有助于推动医学人文建设。身心一元论的哲学理念、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都更加强调医学的人文属性,医学技术的“能做”与“应做”面临着考验,医学技术的价值选择不可回避。因此,医学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当然,医学人文并不是以人文精神否定医学技术,而是在人的机体健康维护中给予人文关怀,更加重视人心理、精神、社会、环境等各因素对机体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医学人文建设需要相应地构建医学人文学科群,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的医务人员。培养“健康中国”背景下的医务人员,使其既要具有扎实的医学知识和高超的技术水平,还要具有人文关怀的能力,将关爱生命、敬爱生命的精神渗透于各种医学技术之中,克服当代医学对人性的冷漠[4]。

“健康中国”战略坚持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治未病”思想体现天人合一和形神一体,从外在和内在整体出发进行预防干预[5],“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许多慢性病是由可预防的危险因素造成的,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不健康的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和吸烟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行为危险因素,许多国家通过控酒、戒烟、加强体育锻炼等方式来防止或延缓生物体遭受损害。2016年8月18日我国第五届中国健康生活方式大会正式启动2016—2025年工作,提出开展“三减三健”行动,倡导健康生活方式,以控制并降低不健康风险因素。

3 健康中国战略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推进医疗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要求我们正确认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和矛盾次要方面之分,在方法论上强调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健康中国”战略要求我们坚持中国特色卫生与健康发展道路,全面辩证分析问题,既要重视普遍性要求,又要认真研究中国实际情况;既要顾全大局,又要处理好一些重大问题,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

我国医改成绩显著,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矛盾,医疗卫生领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优质资源短缺、分布不均衡等难题依然存在。要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既要抓住牛鼻子,又要统筹兼顾。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提出“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要坚持基本医疗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要坚持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让全体人民公平获得”“要坚持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6]。

坚持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突出重点,“健康中国”战略强调以基层为重点,大医院优质资源相对丰富和集中,基层发展不充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部署“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健全治疗-康复-长期护理服务链”,实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这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大医院“看病难”问题,又有利于加强慢性病的防治,有效解决公平与效率的伦理冲突[7],确保精准医学研究成果的公平可及[8]。

“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应坚持公益性,尤其是公立医院的公益性,不忘我国卫生体制改革的初心,牢记维护生命健康权这一使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医疗行为中的“技术冲动”和“利益冲动”背离了医疗技术“善”的本性[9]。基于医学技术的医疗服务遵从市场规律实现发展本无可厚非,但是医疗服务似乎被简单理解成了一种以钱换服务的自由买卖商品,继之而来的后果便是人体器官商品化;医疗腐败现象滋生;医患关系恶化,患者认为付出了高昂的医疗费用,却没有换来自己满意的诊疗结果……十九大提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取消以药养医,健全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实施食品安全战略,让人民吃得放心”,力图把被市场挤压的生命健康权这一最基本的权利还给广大人民群众。这是在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坚持发展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唯物辩证法原则的前提下,建立新时代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创造性实践。

“健康中国”战略真切关注人的价值,高度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权,响亮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健康企盼,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支撑和健康保障。

猜你喜欢
健康权医疗卫生医学
健康权法律属性研究*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借助过渡语驱动参与式教学
——以《生命健康权与我同在》为例
为了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健康权 健康中国的法治理论
京津冀医疗卫生合作之路
京津冀医疗卫生大联合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