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镇胡家岭铅银铜多金属矿点成矿地质条件及找矿潜力

2018-01-31 11:05徐飞龙罗渌川
世界有色金属 2018年9期
关键词:绿泥石矿脉北东

唐 炜,徐飞龙,罗渌川,刘 政,贺 玲,谢 涛

(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九一二大队,江西 鹰潭 335001)

景德镇地区近年来新发现了朱溪世界最大的钨铜多金属床[1-4],引起了业界对该区域的广泛关注带动了该地区找矿工作。胡家岭铅银铜多金属矿点行政区划位于景德镇165°方位约3.5km处,位于朱溪铜钨矿区340°方位约5km处。该矿点主要产于万年群变质板岩系芭草坞尖-红梅岭NE向压性构造带。构造带规模比较大,走向70°方向展布,总长5km,带宽120m。

1 成矿地质特征

胡家岭铅银铜多金属矿点位于塔前-赋春多金属成矿带内,区域性北东向塔前-赋春推覆断裂从矿区南部通过,受此断裂影响,区内构造表现为一系列平行排裂的北东走向的脆-韧性剪切带和脆性断裂带、褶皱等,此特征对区内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具重要的影响和控制作用。

地层: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新元古代万年群(Pt31aW)浅变质岩(图1),为一套泥砂质交互复理式建造,经变质后为绢云板岩、绢云千枚岩、砂质千枚岩和变质砂岩(局部含凝灰质)。它们相间组成明显的沉积韵律,岩层片理发育(常与层理一致)、褶皱频繁,见有石英脉(偶见有花岗斑岩脉)贯入和黄铁矿化。该矿区万年群变质板岩的Pb、Zn等元素丰度偏高为显著特点,经调查石家坞一带砂质板岩含Pb高达0.1%~0.2%,胡家岭向西1.5km处的莲花山(相当于胡家岭的I、IV矿脉),见到较强的褐铁矿化现象。

构造:矿区内褶皱发育于新元古代万年群变质基底中,发育脆-韧性剪切带,走向北东约60°,宽1m~10m,沿走向延伸大于2km,带内岩石挤压片理作用明显,往往发育成紧密尖棱褶皱、平卧褶皱、鞘褶皱,且形成一系列挤压透镜体顺片理分布,另外还见有许多透镜体呈雁行式和侧列式排列;顺片理常见较多的石英细脉贯入,脉幅1cm~2cm,并与片理同步揉皱弯曲,在揉皱的转折部位有明显的变厚现象;常伴有较强的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及黄铁矿化等,为重要的赋矿构造之一。

断裂构造成带出现,其表现形式为挤压破碎带呈北东方向展布,总长5km,带宽120m,其产状总体走向为北东60°,倾向南,倾角在70°~80°之间。断裂及构造带多呈舒缓波状,局部发生褶皱倒转。带内岩性主要为千枚岩及石英脉,受强烈挤压影响,千枚岩片理化及扭曲强烈,石英脉挤压破碎、局部见牵引后产生刚性扭断,从而形成一系列构造透镜体。属具多期活动压扭性断裂。

岩浆岩:矿区内地表岩浆活动不强烈,偶见有燕山期花岗斑岩脉,脉体总体走向沿北东向构造线,延伸及脉宽均较小,其两侧常见有范围极窄的绿泥石化及硅化。花岗斑岩内见有少量碳酸盐矿物和黄铁矿、黄铜矿及毒砂等金属矿物。此类花岗斑岩主要形成于162.17±0.81Ma[5],且前人已有工作表明其与区内成矿作用关系密切。

2 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

地球物理资料显示,该区航磁圈出的红梅岭-石家坞局部异常,长轴方向为北西,最大强度为15.57nT/m,经地磁检查,红梅岭附近具有低缓弱磁异常,磁场值高于三宝,在其南侧的马鞍岭圈出一个局部异常,呈椭圆状,走向北东,最大强度为7.05nT/m,异常位于马鞍岭花岗岩脉北东侧,与岩脉走向一致。

1:200000土壤测量在区内圈出一个下限为50×10-6Pb异常,呈北东走向,西南延至石家坞,东北延至月山下,长5.5km,面积为1.7km2,最大异常强度为266×10-6。

3 矿化蚀变特征

矿区内业已发现的4条矿脉近平行产于北东向的挤压破碎带内。编号分别为I、II、III、IV号矿脉(图1)。其总体走向为北东60°,倾向南,倾角在70°~80°之间其中II号矿脉(次要矿体)为含Cu硅化碎裂岩,矿体地表厚0.3m~0.6m,Cu品位为0.48%,钻孔内厚度为0.66m,Cu品位为0.88%。而I号和III号脉均是硅化蚀变带,并为石英脉所充填,Cu矿化十分微弱,偶见Pb、Zn微粒,含量甚微。IV号Pb、Ag(Au)矿脉(主矿体),有剥土、槽探、地质点三个质量点控制,硅化蚀变特强,已成硅化岩(次生石英岩),相应的Pb、Ag矿化很高,已成Pb、Ag富矿,并富含Au。矿脉总体产状倾向南,倾角70°~80°,局部有反转情况,走向60°。矿体Pb,厚lm~6m,平均3.5m,品位0.39%~19.75%,平均11.386%。矿体Ag厚lm~4m,平均2.5m,品位71.98g/t~149.19g/t,平均109.45g/t。矿化体Au,厚lm~4m,平均2.5m,品位0.55g/t~1.2g/t,平均1.0lg/t。矿体顶底板界线比较清楚,均为泥质,粉砂质板岩,硅化与矿化都很弱[6]。

矿区围岩蚀变主要为中-低温型热液蚀变,蚀变类型主要有硅化、碳酸盐化及绿泥石化等。硅化在区内分布最为广泛,可分面型蚀变和线型蚀变,面型蚀变主要分布于中部,蚀变范围较大;另一类为线型蚀变,主要表现为石英细脉或石英细脉两侧岩石发生硅化现象,呈带状发育于构造破碎带、裂隙带及其旁侧岩石中,一般硅化较强,此类型硅化常伴随有绿泥石化作用,硅化强烈地段常伴随有黄铁矿及毒砂等金属硫化物矿化。碳酸盐化较为常见于岩体内部及靠近岩体的围岩附近,主要以碳酸盐脉的形式存在,主要蚀变矿物为方解石,局部可见有少量(铁)白云石,碳酸盐化常伴随有硅化、绿泥石化等叠加。绿泥石化常见于硅化作用强烈的地区,多以脉状形式存在于石英脉边部或裂隙中,往往叠加于硅化之上[7]。

矿石结构主要为碎裂结构,构造主要为块状构造和角砾状构造。矿石中的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辉铜矿、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磁铁矿、白铁矿、褐铁矿等。以黄铜矿、方铅矿为主,黄铁矿、褐铁矿次之。

4 找矿潜力

综上所述,该类型矿床主要控矿因素为:①赋矿建造为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加炭质板岩;②控矿构造为加里东期韧性剪切带+燕山期脆性构造复合部位;③燕山期岩浆岩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及其热源,即对早期形成的矿床进行了叠加改造,使其成矿元素进一步富集;④矿床形成具有多期性,最终定位时代应为燕山期。矿区的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其中部分来源于新元古代浅变质岩地层,另一部分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岩[8]。区域变质作用使铅银铜多金属活化、迁移和初步富集,矿区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充填在断裂带中的千枚岩及石英脉经后期构造破碎形成构造破碎带,给铅银铜多金属矿的形成创造了良好的空间,同时矿区多期次的构造运动伴随有局部小规模的岩浆活动,促使围岩中的铅银铜多金属进一步活化、迁移,在有利空间富集。由于地表处于相对开放环境,致使地表已知矿体规模小,品位变化大。但区内挤压带规模大,在局部封闭环境中极有可能形成中小型破碎带型铜铅多金属矿床,具有找寻此类型矿床的潜力。下一步应重点关注花岗斑岩、构造破碎带及韧-脆性剪切带,在花岗斑岩中可形成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在构造破碎带中可形成破碎带型金铜多金属矿,而在韧-脆性剪切带中可形成金矿。

猜你喜欢
绿泥石矿脉北东
江湖:非虚构写作的新“矿脉”
构造叠加晕法在深部找矿中的应用——以河南小秦岭杨砦峪金矿床S60号矿脉为例
八一
金厂峪金矿典型矿脉中金、银的化学相态分析
头顶三尺有神灵
八一
什多龙铅锌矿床绿泥石成份温度计的讨论
在生活的“矿脉”里“淘宝掘金”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