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路径研究
——以永泰县嵩口镇为例

2018-01-31 18:59
时代农机 2018年10期
关键词:口镇乡贤古镇

陈 颖

(福建农林大学东方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

随着美丽乡村工作的稳步开展,各级政府通过政策倾斜、资金投入到农村,期望通过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然而,接连不断的建设项目在农村开展时由于政策无人解读,资金使用不当,导致资源浪费、乡村发展后劲不足现象频现。究其原因,“人才”缺乏问题尤为突出。在长久的城乡二元结构下,乡村逐渐边缘化。城镇的虹吸效应加剧了乡村精英人才的流失,导致许多乡村自治能力低下。

1 新乡贤与美丽乡村建设

1.1 新乡贤的定义

“乡贤”始于东汉,多指德行高尚的饱学之士,在乡村具有崇高威望、为乡村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社会贤达。中国古代皇权不下县,乡村的治理多由当地这些有威望的人士主持,他们就成了传统农村自治与农耕文明维系的重要力量。进入20世纪后,中央行政权力不断往农村延伸,但农村建设仍旧是要依靠人,特别是贤能人士。有学者认为这些在新时代背景下,有资财、有知识、有道德、有情怀,能影响农村政治经济社会生态并愿意为之做出贡献的贤能人士,被称为新乡贤。

1.2 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以往的乡村发展中,多是以政府主导的技术援助或资金投入。这些项目多数没有产生理想的效应,主要是没有弄清楚农民对“发展”的要求,没有重视他们在项目中的作用。农民作为作为推动农村建设的最活跃因素与乡村建设的基本力量,对乡村项目发展规划几乎没有或仅有少量的话语权。建设美丽乡村,迫切需要新乡贤们参与乡村基层自治,通过有效解读政策,盘活资源,将现代文明与农耕文明相交融,对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德治化、实现乡村振兴战略。

2 永泰县嵩口镇美丽乡村建设概况

嵩口镇位于永泰、闽清、德化、尤溪、仙游四市五县的结合部,是永泰县西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下辖20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面积257.6平方公里,人口3.26万人,是永泰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交通枢纽,为永泰重要的农业、林业、李果生产大镇。嵩口是南宋著名爱国词人张元干的故乡,古迹众多,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群有100余座。目前嵩口镇美丽乡村建设初见成效,全镇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8年嵩口被正式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2016的10月被认为第一批特色小镇。

2.1 嵩口的管理模式

古镇用它独特的方式,实践出“自然衣、传统魂、现代骨”的嵩口模式。嵩口古镇的能够很好地利用其自然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成了一个混合了文化传承、古建保护以及新型生产模式的历史古镇。嵩口古镇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共建、共管、共享”,始终尊重和发挥“原住民”主体作用。“共建”,即采用租赁时、托管式、补助式等多种形式,让群众共同参与古镇建设。“共管”,即成立古民居管理理事组织、完善村规民约等,让群众自我约束、共同管理。“共享”,即大力发展乡村特色旅游,让群众在嵩口古镇保护开发中获得实惠。这种由政府主导,文创团队助力,古镇村民参与的多方合作,使行将衰败的千年古镇全面苏醒。

2.2 嵩口管理模式的不足

嵩口镇的发展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老一辈对它爱得深却不知道如何提升它;年轻的文创团队带着先进的理念来设计时,却发现需要花大量的时间与当地人沟通交流,希翼在传统与现代、怀旧与时尚、本地与外来得到平衡与发展。例如当地有名的电影庙是当地人与政府、台湾团队共同筹集资金、共同参与重修的成果。然其间也波折重重。年轻台湾设计师褚湘淇觉得电影庙美极了,一些彩绘遗迹更是铭刻了历史记忆,非常珍贵,她强烈建议保留。可当地的老人家认为那些彩绘脱落了很多,看起来很旧,还是刷成白墙比较好。在双方僵持不下阶段,老人们趁褚湘淇不在时,偷偷请工人把彩绘刷白了。诸如文化差异而引发的冲突与矛盾在嵩口发展过程中时常出现。

2.3 嵩口管理模式的改进节点

嵩口的发展路径是由政府主导、文化团队助力,古镇村民参与的多方合作。但这种看似无缝制合作,内里却摩擦重重。将古镇的规划设计方案与村民的乡土知识快速有效地联接起来,实现留住乡愁的目标,需要双方花大量的时间精力进行博弈。因此,需要在乡村的发展过程中,急需一批“新乡贤”作为当中的润滑剂。他们在当地长久居住,深谙当地风土人情,对本地村民的心理把握准确,他们深深的知道并了解农民要喜恶与利益诉求;他们大都文化水平较高,有较为丰富的社会经验,对文创团队的规划路线的理解力也比一般的村民来得快来得深刻,并对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预判。这些新乡贤们在村庄中拥有较高的权威,也是村民中的代表。基于此,在团队的方案与村民的认知之间出现矛盾时,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让新乡贤们参与并认可规划方案。他们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填补外来文创团队的设想上的遗漏点,并及时将村民的诉求纳入规划方案中,也能及时将方案与村民进行解读。他们在村庄中的权威性也保证他们即便并质疑也仍能较好地说服民众接受。

3 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依据

3.1 参与式发展理论的内涵

许多乡村都是在政府主导下进行新农村建设,然成功者少。根本原因在于农民不喜欢,农民不知情。因此在行动与计划前,需要将发展的决策权交于当地的民众,尊重农民的“乡土知识”,鼓励并动员当地民众参与到乡村的相关项目中来,对当地情况进行评析,在建设项目的制定者、计划者与执行者之间建立有效平等的合作关系。

3.2 农村非正式群体

传统理论认为农民的全员参与式发展意味着农村的所有角色都参与到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使他们的需求得到充分的考虑与满足。然而在实际的乡村工作中发现,农村中存在着许多非正式群体,他们中的个别人由于财富多、门路广、人缘好、威望高等特点形成当中的带头人。在乡村工作中,只要做通了这些带头人的思想工作,农村的工作就易于开展。但在我国传统社会中,普通民众多是“各家自扫门前雪”,思想上表现为因循守旧、故步自封等,行为上表现为目光短浅、小富即安等。这些都决定了在农村普通民众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不高,被动性强,从众性大。这种现象的改变,就需要农村的新乡贤们,运用自身的权威来带动农民。因此在乡村建设中,新乡贤的参与尤为重要。

4 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实现路径

从嵩口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可知政府主导、团队助力、村民参与的模式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效,但由于缺乏对村民群体特征的认识,影响工作的效率。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尽可能发挥新乡贤们在乡村建设方面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社会效应。

4.1 转变思路

在以往的乡村工作中,项目团队也渐渐注重农民的参与,因此花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与民众进行沟通。然而由于沟通者与农民对专业术语的认知、信息的理解,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农民半知不解,团队成员心里打鼓,工作开展后,双方仍旧互不理解。新乡贤作为乡民意见的代言人,使乡村社会的各种意见、声音得以公开表达,促成各种符合本土实情的发展建设决议得以出台和执行,最终使民众的各种愿望、理想可以有序达成。对嵩口镇未来的美丽乡村建设,乡政府要挖掘乡贤资源,建立乡贤团队,把新乡贤们纳入到乡村发展规划团队中来,形成合作关系。新乡贤们在充分参与乡村发展项目后,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与责任感,把建设项目当成是自己的事,主动协调好信息技术、资金资源在当地的落实,竭尽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

4.2 适当赋权

事实上在漫长的中国,乡贤文化一直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凝聚人心的重要力量。生于斯长于斯的乡贤群体是最期待乡村能够一改落败之像。嵩口模式的成功在于能够将村民的意见融入其中。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双方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项目发展过程中,需要适当的对新乡贤赋权,增加新乡贤在乡村发展规划中的发言权与决策权。

4.3 多元协同

随着国家加大对农村的政策倾斜与资金投入,在场的乡贤与不在场的乡贤,本土乡贤与外来乡贤等纷纷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除了怀着对乡村未来的美好期许,各方对在乡村发展过程中也有个体或群体利益诉求,或为名或为利。为促进美丽乡村的健康有序进行,需对多方力量进行平衡。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政府需要引导遵循协商、合作的原则,发挥乡贤的模范、规引作用,强化各主体之间的协同治理理念,加快形成平等参与、良性互动的协同治理网络。

4.4 制度保障

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制度来保障。行之有效的制度设计,才能更好地促进新乡贤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同时防止个别乡贤在宗族观念影响与经济利益诱导下退化成“村痞乡霸”欺凌乡里。例如嵩口镇就推行“共管”方式就是很好的试探,有效发挥了带动引领作用。乡村还需要建立乡贤参事条例,完善乡贤监督机制,用制度的力量保证乡贤文化的优越性;同时在乡村普及文法教育,将现代法治文明与传统村规民约相结合,提升新乡贤们依法自治的能力,推动文明乡风的建设。

猜你喜欢
口镇乡贤古镇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诸暨市店口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幼小携手 感悟成长
“人大代表+乡贤”助力乡村振兴
人参果 脱贫果
古镇之旅
古镇——镇远古镇
同里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