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乐学善思的成长空间

2018-01-31 14:18
青岛画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京剧课程体系素养

青岛鞍山路小学始建于1956年,六十多年的历史,积淀了学校优良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有一支师德高业务精的教师队伍,也走出了一批像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孙云晓这样的知名人士。近年来,学校着力构建敏行课程体系,以丰富的课内外文化,跨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经历,关注学生的成长差异,为学生谋划未来。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发展的教育”。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其本质就是提供适合学生发展的课程。在中小学,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因素,课程建设是学校工作的关键领域,课程实施是学校内涵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具体表现。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就是校长和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升办学水平的平台。

秉持“循礼敏行”教育理念

“敏行”课程来源于鞍山路小学“循礼敏行”的学校文化品牌。学校文化是一所学校文化价值构建的核心,它的提炼始于师生内在的精神追求,符合学校生长的内涵气质。“循礼”取自《周易》的“循礼而行,遵规而为”,敏行出自古语“敏行不怠”,指教育工作要扎实进取,不能有丝毫懈怠。其主旨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遵循道德规范和行为规则,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力求知行统一,与时俱进,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和谐发展。简而言之,便是传承文明,创新实践。这既体现了教育的价值性、过程感,又体现了发展的方向感、特色化。

办学特色:以课程特色为引领

课程实施是学校课程设置的有效落实,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鞍山路小学的课程建设伴随着国家课程校本化的实施已走过了6、7个年头,经历了4次大的调整与发展,从开设初期以拓展学生眼界、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为主旨的校本课程到现今条理清晰的“敏行”课程体系,学校始终坚持国家课程与学校课程互相融合、互相补充,不断深化课程改革,有效推进了国家课程校本化。

学校现已开发了学科延伸类、自主开发类、优势资源类三大类32门拓展型课程。采用全员参与、必修与选修、大课与小课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年级、班级的教学实际分阶段、分项目,促使了学生的综合素养不断提升。

立足学生兴趣和学校积淀,研发了大量学校课程,不是另辟蹊径,而是切实与国家课程和学生生活相互融合、渗透。如学校的京剧课程,从设立到今天已经九年了,最初是从十几人的京剧兴趣小组开始的。2000年开设了“梨园春满色”兴趣小组,招收3-6年级的学生,每周两个课时,从唱腔、身段、服装、道具等多方面,普及京剧文化,并学唱经典唱段以此来培养京剧特长。这期间我们邀请了省、市京剧院的专业老师作为我们的辅导教师。一个学期之后,学生们学习京剧的热情持续增高,不仅愿意学、愿意唱,还想更多的了解京剧剧目背后的故事,为了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也为了更好的普及京剧这种艺术形式,学校成立了课程开发小组,开发了戏剧课程,融京剧唱段、传统文化、戏剧表演等为一体,在全校范围内分阶段推进实施。现在的戏剧课程已成为学校的特色课程,2017年被评为青岛市精品课程。

不断探索完善课程体系

不断对现有课程进行筛选、改造。学校对校内外所有显性、隐性课程列出具体的项目清单,筛选出有发展潜力又有一定基础的课程,自下而上地分解出学校目前课程中实际在培养怎样的学生素养。

通过和专家的研讨探究,学校确定了学校课程的五个领域:品格素养课程、人文素养课程、科学素养课程、艺术素养课程和身健康素养课程,確立的核心素养聚焦于团队合作、独立思考、自我管理和社会适应四项能力。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整个学校教育的灵魂,统整学校课程规划和建设的各个要素。以学生核心素质素养与课程的关联一致性作为划分标准,建构可理解把握、可操作实施、可观察评估的培养目标,使不同学段育人目标彼此衔接,上下贯通,实现学科教学目标以及育人目标最大程度的融合和统一。endprint

猜你喜欢
京剧课程体系素养
三维视角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艺养教育”凝练与艺美课程体系建设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为什么京剧被誉为“国剧”
《京剧人设》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京剧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