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的妙用

2018-02-01 22:22新垣平
南方周末 2018-02-01
关键词:一劳永逸昭和妙用

新垣平

汉武帝以“天瑞”命名年号,不断改变纪元,强迫各诸侯国奉行,皇帝也就一劳永逸地凌驾于诸侯之上了

年号起源于中国,曾盛行于东亚,目前全世界唯有日本还在使用,不过中国人并不陌生,历史上的知名年号,比如“贞观”“洪武”“康熙”“乾隆”,哪怕没太受过教育的国人也可以说出不少。不过年号究竟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并不是一个很容易说清楚的问题。

汉朝之前,在更古老的三代和东周,并没有年号一说,当时的纪年方式就是以君主的统治年份来计算,以登基后当年或第二年为元年,其后便是二、三、四年……不过这就带来一个直接的问题,中国人不像欧洲人那样直接称呼君主的名讳,君主的通行称谓即谥号,又必须死后才制定,那么如何称呼当世君主的统治年份,不和其他人的混淆呢?

汉文帝在统治到第十六年的时候,因为得到了一只刻着“人主延寿”的玉杯,心头大喜,命令“改元”,也就是第二年不称“十七年”,而是重新从“元年”开始。历史上,这被称为文帝后元,但当时并没有这个说法,只是再一次写为“元年”而已。

因为将改元和上天的庇佑以及延年益寿联系起来,汉朝的皇帝开始频繁改元,汉文帝改元一次,汉景帝的时候雪上加霜,过六七年改元一次,一生改了两次元,称为“前元”“中元”“后元”;汉武帝干脆彻底常规化,每过六年就改元一次!可想而知,对于当时的行政官员和史官来说,这会造成多大的混乱,就连皇帝自己,再统治了若干年份后,在回顾当初的某一事件时,也可能会被年份搞糊涂。

在汉武帝统治中的某一时期(具体时间还有争议),有一个忍无可忍的官员上书,出了一个主意“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史记·封禅书》),也就是说以具体的祥瑞命名每一次的改元。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从此得到了宝鼎,便称为“元鼎”,封禅泰山,称为“元封”等等,又将之前没有起名的诸次改元,一一追赠名号,以至于以自己即位之年为“建元元年”(前140年)。这就是年号的起源。

年号有诸多妙用,最实用的层面上,可以完全确定年份,不至于和其他诸元混淆,当然从这个角度看,不如统治期间只用一个年号,最为方便,不过这不是关键。年号是之前频繁改元的升级版,而之前的改元并非只是迷信,而是确立“天命”与“天子”之间产生持久关联的方式,以此方式获得政治合法性。汉武帝以天瑞命名年号,更集中呈现了这一点。

这里有一点被后世遗忘的具体用意:实现皇帝对于诸侯王的绝对凌驾。在汉武帝时仍然诸侯国林立,虽然已经很少实权,但在各国内仍沿用春秋战国时的传统,以诸侯王的统治时期来纪年,如“赵王×年”“楚王××年”等,宛然独立王国。但皇帝通过“天瑞”获得了独一无二的改元权,不断改变纪元,强迫各国奉行,也就一劳永逸地凌驾于诸侯之上了。

西汉时代由于术数观念的影响,改元有相对固定的间隔,或六年或五年或四年,不过这也是对帝王的一种束缚。后来的年号颁布多因为具体政治调整布局的需要,也就更成为帝王得心应手的工具。不过有些时代,帝王本人成为任人摆布的傀儡,本质上也被剥夺了颁布年号的权力,比如汉献帝“建安”了二十多年,就是因为政权已经被曹氏攫取的缘故。

宋代以来,由于皇权日益集中,异姓篡位的可能几乎绝迹,也因为社会理性化的进程,天瑞的意义越来越被怀疑和嘲讽,所以到了明清,便固定为一世一元,一个皇帝只用一个年号,明清的年号,“洪武”“康熙”“光绪”等已经脱离了年号的本来意义,而越来越成为皇帝的另一种称谓。唯二例外是明英宗(“正统”“天顺”)及清太宗(“天聪”“崇德”)。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难得学了一点中国近世的制度,也搞了一世一元。更因为后来君主立宪制度,使得年号与社会实际发展脱节。但日本人在心理上仍然以年号来划分时代,如近来流行的“昭和男儿,平成废材”的笑谈。其实“昭和”从1926年用到1989年,中间几度沧桑,变化极大,哪里是一个时代?不过平成既然到2019年,共三十一年,还算是一个时代吧。

(作者系学者、作家)

猜你喜欢
一劳永逸昭和妙用
滴水藏海
小小骑士穿过星球
昭和天皇曾计划公开“反省”二战
“二”的妙用
成绩单的妙用
牙膏的妙用
接种乙肝疫苗并不能“一劳永逸”
打乙肝疫苗能否“一劳永逸”
藤泽秀行回忆录(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