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

2018-02-01 13:57本刊编辑部
齐鲁周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张小龙社交微信

本刊编辑部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的眼睛似乎已经不再属于自己,它不在电脑屏幕上,就在手机屏幕上,我们正被裹挟在一个滚滚的时代潮流里向前奔跑,并在奔跑中不断抛弃旧有的社交方式。

作为社交媒体最耀眼的明星代表,微信朋友圈成了国人最重要的网络社交场合,一个不折不扣的名利场。除了寂寞和情怀、人脉和利益,朋友圈不缺商业、把戏、阴谋,也常有爱情、温暖、鸡汤,有时候还会化身解密、爆料、互怼的战场。

你被裹挟进去,你身不由己,你无法回头。你在哪里,你的朋友圈就在哪里。从过去到未来,从田园牧歌到AI时代,朋友圈在变,你还是你吗? (本专题4—17页)

七年之庠:改变人类生活和思考方式的朋友圈

不知不觉,微信推出“朋友圈”功能已经七年了。

2018年的微信公开课上,创始人张小龙宣布微信已然到了10亿用户的时间点上。七年前,当那张孤独的蓝色星球画面开始进入人们手机里,对“极简”的狂热和对人性的洞察改变了手机时代数亿中国人的沟通方式,但热爱孤独的技术男张小龙也许没有想到,朋友圈能如此深刻地影响国人生活。

从早上开始,在赖床的被窝里,在通勤的地铁上,在吃饭的餐桌上,在上班上课的间隙,直到晚上睡觉前实在困乏不支的那一刻,我们的手指长时间地在不到10cm的距离内像打桩机一样上下运动——

互联网让世界天涯若比邻,但我们选择将信息源锁定在封闭的朋友圈。每天大家探讨的话题都出奇一致。朋友圈和“10万+”一起,决定着整个城市的话题。

从“刎颈之交”到“点赞之交”,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到假装在国外,中国式社交到了今天,朋友圈从饭局转移到了微信……朋友圈越来越大,你的世界越来越小。

敬而远之的领导、点头之交的同事、久不联络的亲戚、一面之缘的朋友、话不投机的同学,再加上钟点工、送货大叔、快递小哥……他们不断扩展着你朋友圈的外延,朋友圈慢慢从“熟人社交”变成了一个“泛关系社交”。

曾是我们与挚友交流打望的微信朋友圈,来的人越来越多,干的事越来越杂,反应过来时已似洪水淹过,遍地狼藉。“泛关系”越来越多,朋友圈就不再是私密平台了,也可能成为解密、爆料、互怼的战场,周航选择在朋友圈向乐视贾跃亭发动“战争”,因为他的朋友圈聚集了大量的同行和媒体,能够使他的诉求第一时间抵达核心观众。

一般人的朋友圈,也老早就开始公共化了。早两年铺天盖地的微商把朋友圈变成大卖场,最赤裸地暴露了中国式人际关系的特点——朋友是一种资源。

从最初的社交产品,到平台,再到如今想连接人与真实世界的工具,微信的变身如今已经进入第三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在抱怨:微信变成了工作QQ、朋友圈垃圾信息太多……但在下一个替代品出来之前,又没有人能真正离开它。

上世纪50年代的美国电影《七年之痒》曾提出概念:爱情在七年之后会进入一段危险时期。对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PP亦是如此,七年已经是很长的时间单位了——第一次使用微信朋友圈的你,如今生活也天翻地覆了吧?

但微信仍然是社交媒体最耀眼的明星代表,朋友圈仍然是国人最重要的网络社交场合,除了寂寞和情怀、人脉和利益,它不缺商业、把戏和阴谋,也常有爱情、温暖、鸡汤。

不管你是喜欢还是厌恶它都无济于事,因为它已经与你的移动互联网新生活如影随形,除非不用智能手机,那也意味着你被当下时代所抛弃。

“信息过剩时代”的饥饿者

主持人大冰在《乖,摸摸头》里写道,“人们懒得付出和交流,只热衷于引领和表达,微博和微信上每天都可以刷出成堆的心灵鸡汤人生感悟,无数人在转发,却不知有几人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調查发现,70%以上的朋友圈与现实社交圈吻合,但许多朋友圈已变味成新闻圈、养生圈、代购圈、自拍圈,如同一本文摘类的三流杂志。

每个人都有一个不同的观念,你奉为圭臬,别人或许不屑一顾。 世界尊重不同,但不同却不能强融,微信上这些靠自己无力改变的好友,只能默默走远。这大概也是越来越多的人关闭朋友圈的原因。

当下不断兴起的各种社交媒体虽然解决了时间和空间的社交障碍,但还是只能停留在社交浅层,仿佛是两个机器人之间的冷冰对话。与此同时,朋友圈每天喷涌出来的各种鱼龙混杂信息,如泥石流般奔腾不止,会不断地阻塞和干扰你的判断力,这也是信息爆炸时代的集体悲哀。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索尔仁尼琴在1978年预言:除了知情权以外,人也应该拥有不知情权,后者的价值要大得多。它意味着我们的灵魂不必被那些碎片化的废话和空谈充斥。

很遗憾,索尔尼仁琴没能预见出以朋友圈为代表的社交信息泛滥的当下,高呼“不知情权”已属奢侈,就像有些人曾提倡的“不插电生活”,最后只能沦为口号一样无奈。我们已经进入了不可逆的朋友圈信息黑洞中,难以逃遁,否则不是你抛弃时代,就是时代抛弃你。

刷朋友圈,很多时候是一种信息焦躁的体现。这种焦虑心态其实也是时代病,一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尼采敏锐预料到现代人所患的病叫“虚无主义”,他认为虚无主义时代至少持续200年,人类将进入了“大平庸时期”,在文化生活上,由于内在的贫困,缺乏创造力,现代人是永远的饥饿者。

回顾整个互联网的发展历史,微信帮助人们越来越多实现了线上生活的梦想,但2018年,探索线下生活是张小龙们宣称的下一个方向:“把有限的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和人身上”。

猜你喜欢
张小龙社交微信
社交之城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张小龙:真正厉害的人,都是极简主义者
张小龙: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