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8-02-02 10:56胡吉超黄润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六安市农家乐旅游

胡吉超+黄润

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调节农村产业结构、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在我国,虽有少部分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得较为成熟,但大部分地区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诸多问题。通过对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已有模式的总结,对乡村旅游的整体效益情况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实现六安市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乡村旅游包括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乡村度假,是调节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形式和主要内容。乡村旅游对城市居民而言能够提供新的旅游休闲产品,对乡村而言能够充分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乡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六安市地貌类型多样,民风民俗丰富多彩,资源丰富,对发展乡村旅游十分有利。同时,乡村旅游也是六安市旅游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一、六安市乡村旅游的发展及主要模式

我国乡村旅游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一种集农业、农村旅游和农民接待服务为一体的休闲、体验型旅游产品。经过近30年的发展,目前部分地区已进入规范发展阶段,但在已有研究中,对于乡村旅游的模式并没有明确的界定,但大体可以归为六种基本模式:农家乐、高科技农业观光园、农业新村、古村落的开发、农业的绝景和胜景、与景区兼容。其中,农家乐因其投资少,旅游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和经营方式较为灵活,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模式。

六安市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起点较低,形式以农家乐为主,为城市居民提供简单的食宿、观光和游乐,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的特點,尚处于兴起培育阶段。根据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特点及所开展的旅游活动的内容,模式划分见表1。

二、乡村旅游发展的效益

乡村旅游可为城市工作者提供一个释放压力、净化心灵的理想场所。六安市乡村旅游虽处于发展初期,但对农村经济效益的带动作用已彰显,具体表现如下。

第一,促进乡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新产业的形成。农家乐从90年代初在四川郫县农科村出现以来发展迅速,,以一个大城市为范围,经营户从最初的几十户增加到目前平均的近千户,近年增长速度高于15%。作为发展休闲旅游新业态的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了农业、农民、农村“三农”资源,不仅有助于调节乡村产业结构,提高旅游产品价值,同时其发展也能带动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使乡村产业整体升级,形成乡村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第二,提高农民收益,带领农民脱贫致富。乡村旅游针对特有消费人群,扩大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业增产增收。同时,农家乐旅游也使农民从经营传统农业向经营旅游业转变。农民在农忙时种田,农闲时服务,避免农村劳动力过剩,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例如,浙江永嘉乡村,散落着100多户农家乐旅游接待点,2005年共接待游客5万余人,每户年收入超过10万元;2006年春节期间,长沙市1 200余家农家乐宾客盈门,接待游客总量约10万人次,经营收入近千万元,迎来了实实在在的“开门红”。2016年,六安市乡村旅游接待量达1 780万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39亿元,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6万贫困人口脱贫。

第三,保护和发展当地传统文化。乡村旅游的发展,使当地农民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吸引游客,挖掘和保护了当地传统文化资源。

第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美化乡村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截至2016年底,六安市现有四星级以上农家乐105家,全省第三,其中五星级农家乐41家,全省第一。为吸引游客,乡村政府积极树立生态自然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乡村卫生环境,促进整体素养的提高,建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乡村。

第五,丰富六安市旅游产品的类型和内涵。乡村旅游的发展,为传统旅游开拓新领域、丰富新产品,特别是为发展旅游而开发利用乡村农耕文化、民俗文化、村落建筑文化提供了可能。

第六,推动城乡沟通和交流。乡村旅游吸引城市消费人群到乡村观光旅游,与农民同吃住、共生活,互相交流,这对加强城乡联系、改变农民传统观念、促进农村现代化起到重要作用。

三、六安市乡村旅游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一)问题剖析

乡村旅游市场不规范,旅游产品缺乏内在的精神层次,只能满足游客的浅层感官需求,无法为游客带来深度体验。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处于初期向中期发展的过渡阶段,在产品种类、规范经营、产业发展等方面都存在问题。(1)乡村旅游产品单一,品位不高,缺乏差异化。六安市的乡村旅游特别是农家乐多是农民自发兴办,由于其局限性,导致经营规模较小,经营理念陈旧,服务产品不能满足游客除吃、住以外的其他需求,且同一地区农家乐同质化严重,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无法吸引游客二次重游,导致经济效益不高。(2)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层次不齐。六安市农家乐多以家庭式经营为主,从业人员基本是土著农民,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和服务意识,环卫条件较差,与游客交流的能力不高,不能让旅客产生回到家的感觉。(3)基础设施不配套,无法满足现代旅游业的发展需求。目前,一些农家乐生活用水、用电不足,相当部分农家乐所在村交通通达性差。城市中心区和区县政府所在地营运客车不能直达,即使是通达地区多数也缺少停车场。乡村基础设施不配套,公共环境较差,直接影响了乡村旅游的发展。(4)管理体制不健全,市场监管体系责任主体不明确。乡村旅游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包括旅游局、农委、林业局等,主管部门不统一,导致农家乐在发展过程中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支持,缺乏有效的管理和服务。

(二)发展方向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导致对乡村旅游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进一步发展乡村旅游,已成为大家关注的重要课题。回顾和总结国内外乡村旅游的发展,六安市乡村旅游尤其是农家乐的发展,应当注重以下几个方向。(1)向功能多样化和综合化发展。目前,农家乐一般只为游客提供食宿服务,功能单一,无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为满足游客需求,应提供观光、旅游、休闲、体验、学习等多种活动,丰富服务类型,综合服务内容,使农家乐的发展更加多元化和综合化。(2)向特色化和品牌化发展。农民不具备专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对旅游行业也缺乏基本认知,导致经营产品缺乏特色,没有市场营销理念,无法形成品牌效应,难以吸引更多的游客。为改变这种状况,经营农户需要在专业人才指导和培训下,通过品牌建设和差异化旅游产品的设计,发展具有特色的主题农家乐,包括田园观光、民俗文化、古建筑欣赏、休闲度假等。通过营造自己的品牌和特色,扩大知名度。(3)向游乐体验和思想教育方向发展。乡村旅游可让游客参与农事活动,感受乐趣,这是一种参与性和体验性较高的旅游形式。针对城市的青少年群体,通过他们参与农业生产活动,体验劳动,增强劳动观念,从劳动中得到快乐,起到科普和教育的作用。同时,农家乐延伸出的休闲体验项目,也可满足游客求知、求真、求趣的需求。(4)向经营合作化方向发展。规模小、布局分散和层次不高是当下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特点。为改变现状,需要政府作为纽带,帮助农家乐经营户组成合作社和服务中心,对发展规划、服务标准等方面实行统一化,促进农家乐向规模化发展。(5)向多种经营主体方向发展。乡村旅游原是农民利用自家庭院及其自然环境和乡村文化资源发展起来的旅游形式,但单体农户经营形式已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产品需求。农家乐经营主体除农民外,还要包括如集体、城市居民和外来投资商等,经营场所也不要只限于自家庭院,应促成集聚发展。农家乐可以向整个村落和旅游风景区扩展,形成农家乐旅游村和景区型农家乐的发展模式。

四、六安市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积极引导,科学规划

目前,六安市的乡村旅游尚处于兴起培育阶段。为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综合吸引力,当地政府应帮助制定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政策支持,带头引领,改变单体农户经营形式,促进联合发展。并根据不同类型的经营主体成立合作组织或管理服务中心,制定统一标准,实行统一领导,规范经营、有序发展。其中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是科学发展的重要前提,通过制定规范管理和发展措施,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科学依据。

(二)创建品牌,增强文化内涵

品牌是一种具备特有性、价值性、认知性的识别系统。一个固有品牌,能够引起游客的记忆和关注。利用当地特色农业资源,树立乡村旅游品牌,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以此保持长久的吸引力。只有深化乡村文化内涵,才能体现乡村地域文化的特色,提高乡村旅游产品的竞争力。

(三)加强经营管理,保障人才培养

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市场营销策略,是乡村旅游产品赢得市场的重要因素。市场推广的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网站,在网上促销,充分发挥微信等现代传播手段的作用;二是利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进行宣传;三是编制宣传手册、举办主题会宣传促销;四是利用名人效益,以此提高品牌知名度。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健全领导机制

首先,为提高交通的可通达性,要加强乡村交通道路建设;其次,改善用水、排水、用电、通讯、上网条件;第三,改善卫生条件,彻底改变脏、乱、差的状况;第四,改善厨房、住房、庭院及厕所卫生条件,发展生态文明的旅游环境。

(作者单位:皖西学院环境与旅游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六安市农家乐旅游
农家乐里去休闲
杜鹃花红农家乐
欢迎来咱农家乐
让农家乐再乐起来
六安市水资源评价研究
六安市金安区构建环保法治新秩序
六安市四院承担儿童“窝沟封闭”项目
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成功实施六安市首例3D腹腔镜手术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