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感型番茄优质栽培关键技术

2018-02-03 13:59张忠义张进文季希武成铁刚康振宇吕庆江雷冬侠
中国蔬菜 2018年7期
关键词:穗果熊蜂原味

张忠义张进文季希武成铁刚康振宇吕庆江雷冬侠

(1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河北石家庄 050011;2武邑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河北武邑 053400;3乐亭县农牧局,河北乐亭 063600;4保定市徐水区农牧局,河北徐水 072550)

口感、味道、色泽、营养等较佳的“原味番茄”越来越受到消费者青睐,本文从品种选择、水肥一体化应用、熊蜂授粉、环境调控、病虫害绿色防控和采收期管理等方面,对“原味番茄”优质栽培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总结。

番茄具有营养丰富、风味独特、果菜兼用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生产和需求量较大。随着人们对生鲜果菜品质要求的提高,对番茄的口感、味道、色泽、果形等食味品质和外观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种植基地通过采用优质栽培技术,生产出果实大小适中、果色多为粉红、果皮较薄、果肉较软、糖酸比合理、成熟度合适、主要用于鲜食的“口感型番茄”,市场上也称之为“原味番茄”。

1 选择口感好的品种,实现本地化供应

口感型番茄品种与一般番茄品种相比,在品质上应具有皮薄、汁浓、味好等特点,在产量上具有果实相对较小、产量相对较低等特点,在栽培上不使用生长调节剂(激素)、自然成熟、采用绿色防控技术防治病虫害,在经营上适合生鲜销售、实行本地化供应。所以,要选择符合口感型番茄品种特性和生产特点的优良品种,如原味1号、瑞粉882、桃太粉等。原味1号果实苹果形,单果质量80~120 g,粉红色带绿肩,果实完全成熟后绿肩消失,汁浓酸甜,具有独特香味。瑞粉882为中早熟品种,果实圆形微扁略带棱、粉红色、口味好、中大型果,单果质量200~230 g,抗病性强。桃太粉口感佳,无限生长类型,早熟性好,果实大小均匀,酸甜可口,耐裂果,单果质量约220 g,抗性好。

2 重施有机肥,水肥一体化平衡施肥

2.1 重施有机肥 结合整地,一般深翻土壤40 cm,每667 m2施入经充分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或农家肥4 000~5 000 kg,增施生物有机肥(有效活菌数1亿个·g-1)2~3 kg,还可酌情施用泥炭(草炭)或商品土壤调理剂,可以改善番茄根际环境促进植株健壮生长,且能满足果实膨果增甜对多种元素的需求。同时,根据土壤条件,每667 m2可辅助底施三元复合肥(N-P-K为15-15-15)30 kg,或磷酸二铵25 kg、硫酸钾25 kg。

2.2 水肥一体化平衡施肥 由于番茄连续坐果,每穗果膨大期都需要补充水肥,但灌水量过大或只灌水不施肥都会降低番茄果实的甜度,所以宜采用水肥一体化的方式平衡施肥,以提高水肥利用率和番茄品质。番茄生长中后期,若施氮肥过多,易导致植株旺长,不利于果实转色和增甜,所以要少施氮肥,可以多施含钾高的肥料,但切忌过量施用硝酸钾。番茄进入盛果期后根系的吸肥能力下降,可选用腐殖酸、磷酸二氢钾、螯合硼等叶面肥的1种或2种复配进行叶面喷雾,每隔5~7 d(天)喷1次,连喷2~3次,有利于延缓植株衰老和延长采收期,喷施硼、钙、镁、锌、铁等微量元素肥料,有利于果实风味物质的合成以及甜度的提高。以饶阳县万禾冠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在番茄结果期的管理为例,当第1穗果坐住并开始膨大时,结合浇水冲施腐熟的绿肥,以后每穗果膨大时追1次肥或每隔10 d(天)追1次肥,每次每667 m2追肥8~10 kg。番茄坐果期至果实膨大期每667 m2追施复合肥(N-P-K为15-15-15)30~50 kg,果实转色期至成熟期每667 m2可追施钾宝(N-P-K为12-5-30)5~10 kg。追肥可穴施,亦可随浇水冲施,同时注意施入适量钙、镁、硼、锌、钼等营养元素,还可喷洒磷酸二氢钾100倍液。

3 采用熊蜂授粉,合理调整植株

3.1 熊蜂授粉 熊蜂授粉是一项公认的绿色生产技术手段,采用该项技术的番茄畸形果率低、果实周正,转色均匀,品质和产量提高,且省时省力。在番茄初花期开始释放授粉熊蜂,熊蜂的适应温度为8~35 ℃,蜂箱放置地点必须通风、防晒,要正确摆放蜂箱位置和方向,不可随意变动。熊蜂授粉期间禁止使用杀虫剂,可与丽蚜小蜂、食蚜瘿蚊等天敌昆虫配套使用;若使用杀菌剂则要选择专用性药剂,使用时关闭蜂门或将蜂箱带出棚外。

3.2 合理整枝,疏花留果 一般采取单干整枝,留6~9穗果。开花时,每穗选留6~7朵花,其余的疏掉。坐果后,如坐果偏多,可在果实如小手指肚大小时去掉第1个果和末尾小果及畸形果,选留4~5个好果,第1穗留3个果,平均每穗留4个果。侧枝长3 cm左右时及时摘除。留够果穗后要及时摘心,摘心时最上花序上留3片叶。待第1穗果长至鸡蛋大小时,可在第1穗果下留2片叶,摘掉其余老叶。

4 保障环境条件,调控昼夜温差

番茄喜温但不耐热,需要足量的日照积温和一定的温差,若长期阴雨寡照或昼夜温差过小则无法完成糖分积累。植株生长中后期适度保持干旱,土壤保水量在50%~60%、空气湿度在50%左右有利于番茄糖分的增加;设施内白天温度控制在24~28℃、夜间13~17 ℃为宜,昼夜温差在10~12 ℃时果实甜度会有所增加。

5 应用综合措施,实行绿色病虫害防治

针对番茄栽培易发生的灰霉病、早疫病、晚疫病、粉虱类害虫、蚜虫、斑潜蝇等病虫害,应用农业、物理、生物防治手段及高效低毒农药技术进行病虫害综合防治,通过优化用药时间、药剂种类、施药方法等技术措施实现全程绿色防控和科学安全用药,降低番茄病虫害危害损失。

5.1 农业防治措施 一是定植前对棚室的棚膜、墙壁、骨架、设备等进行消毒,减少病、虫源数量。二是选购无病虫为害的健康种苗。三是选用优良抗病品种,采用嫁接、轮作倒茬防病,合理施用有机肥、培育壮苗。四是及时通风,采用滴灌、膜下暗灌等措施降低棚室内湿度,创造有利于天敌生存的环境,同时减少病害发生,从而减少杀菌剂的使用。五是局部发生的害虫要采用挑治,尽量不要大面积用药。

5.2 物理防控措施 在棚室放风口设置40~50目防虫网(一般网宽1.0~1.5 m)物理阻隔害虫,同时在植株上方悬挂黄板诱杀蚜虫、烟粉虱。

5.3 生物防控措施 当诱虫板上发现粉虱、蚜虫等害虫时或在棚室内肉眼发现粉虱、蚜虫后开始释放天敌。可在番茄植株中上部的分枝上悬挂丽蚜小蜂蜂卡防治粉虱,每隔7~10 d(天)释放1次,连续释放4~5次,每次每667 m2释放2 000~3 500头,使丽蚜小蜂顺利建立种群,有效控制白粉虱为害;注意均匀释放,将蜂卡均匀地挂在田间,温室温度白天控制在20~35 ℃,夜间15 ℃以上;要防止高湿或水滴润湿蜂卡,致使丽蚜小蜂窒息或霉变,不能羽化。蚜虫发生初期,可在田间释放食蚜瘿蚊防治蚜虫,一般比化学防治提前5~6 d(天)为宜,每隔5~7 d(天)释放1次,每次每667 m2释放500~1 000头,20 d(天)内连续释放2~3次。

5.4 药剂防控措施 幼苗移栽前,每667 m2可用含活芽孢10亿个·g-1的枯草芽孢杆菌NCD-2可湿性粉剂1 kg拌药土撒施于定植沟中,可强健根系。定植后将68%精甲霜·锰锌(金雷)水分散粒剂30 g或3.1%精甲·咯菌腈(亮盾)悬浮剂20 mL和47%春雷·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30 g兑水15 kg喷施穴坑或垄沟,进行土壤表面药剂封闭处理,以防控番茄茎基腐病、溃疡病等。防控叶霉病和早期灰叶斑病可用25%嘧菌酯(阿米西达)悬浮剂1 000倍液灌根,持效期可达30 d(天)以上;防控灰霉病可用50%啶酰菌胺(凯泽)水分散粒剂12 g兑水15 kg喷施,14 d(天)喷施1次;防控灰叶斑病、叶霉病和细菌性溃疡病,每667 m2可用42.4%唑醚·氟酰胺(健达)悬浮剂80 mL、47%春雷·王铜(加瑞农)可湿性粉剂500 g随水冲施,持效期可达30~40 d(天)。防控蚜虫、白粉虱、夜蛾类害虫,前期预防可用0.3%苦参碱水剂600~800倍液喷雾,虫害初发期可用0.3%苦参碱水剂400~600倍液喷雾,发生盛期可适当增加药量,均匀喷施叶片背面和正面,尤其是叶背,10~15 d(天)喷施1次。要按照农药产品标签上防治对象、适用作物、使用方法等内容使用农药,不得随意改变,且注意轮换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

6 严格采收期管理,追求自然成熟

采收期管理要注意合理的叶果比,番茄生长中后期忌疏叶过度。做好大棚的通风透光,接受阳光照射,以利果实上色均匀。虽然使用催红剂的番茄较一般的番茄大,但口感较差,而自然成熟的番茄有红绿相间的果蒂,果实整体比较圆滑,成熟度适中,摸上去比较柔软,籽呈土黄色,果肉红色,水分充足。注意采用小水勤浇的方法减少裂果的发生。要特别注意,一定要过了农药安全间隔期再进行采收。一般生产基地主要采取社区配送、专供超市、礼品盒包装等形式进行销售,也可供游人采摘,冬春茬原味番茄价格一般是当地普通番茄的10~20倍,夏秋茬原味番茄价格一般是当地普通番茄的5~15倍。

猜你喜欢
穗果熊蜂原味
设施番茄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
原味天下:筑梦电商 服务“三农”
安徽省首次从国外进口熊蜂
初中原味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初中原味英语阅读实践探究
圣女果如何科学施肥
番茄整枝有技巧
云的世界你不懂
魔手花,神奇果
乐器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