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松林抚育间伐可持续经营探讨

2018-02-03 16:03李保牛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1期
关键词:可持续经营技术管理

李保牛

摘要 本文对三界国有林场近年来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情况进行分析,找出了长期存在于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以期为马尾松林抚育间伐可持续经营提供参考。

关键词 马尾松林;抚育间伐;技术管理;可持续经营

中图分类号 S791.24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01-0154-02

三界国有林场始建于1950年,地处江淮分水岭,全境在滁州市南谯区、明光市内,104国道及津沪铁路自北向南纵贯全场,林区内道路纵横交错,运输方便。成土母岩以角斑岩为主,也有部分片麻岩,土壤主要是角斑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棕壤,有机质甚微,土壤贫瘠,土层深30~60 cm,石砾含量5%~30%,排水透气性一般,属温暖和亚热带气候区,年降水量960~1 160 mm,有少量阔叶常绿乔木,人工林以针叶林为主,也有少部分经济林,草木以白茅草等为主。全场森林经营面积4 649 hm2,其中有林地3 551.73 hm2,活立木蓄积27.5万m3,森林覆盖率76.4%,全场现有在职工人114人。

1 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的目的

1.1 实现人工林早期利用,加快林木资源培育

通过中幼林抚育间伐,可获得大量小径材。一方面由于抚育间伐,充分利用了林分中因自然稀疏而枯死的病死木,及时采伐及时销售利用,减少了腐朽损失,提高了木材总利用量;另一方面间伐得到的一部分小径材特价销售,使生产单位获得了早期利益,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压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开展抚育间伐工作,间伐密度大、生长势差、干形不好的下层林木,降低林分密度,可促进保留木生长,加快森林资源培育。与此同时,还可增加中间利用的收入。目前小径材市场看好,松材线虫病疫木安全利用前景有望。松木原材料日渐紧俏,一级小径材日前市价上调到逾400元/t。

1.2 改善林分环境,促进林木生长

马尾松是主侧枝发达的强阳性树种,树木只有获得充足的光照,才能进行旺盛的光合作用,累积较多的光合产物,表现出较大的生长量。通过抚育间伐,有利于通风透光,及时适量地伐除一些小径阶劣等林木或伐除少量霸王木,为保留木扩大了生长空间,同时扩展了地下根系,更有效地吸收养分和水分,使树冠得到舒展,使目的树种分布接近均匀,用人工选优代替自然选择,从而缩短林木培育周期,增加了大径材出材量。通过抚育间伐,还可以加速林下枯枝落叶的分解,提高土壤肥力[1]。搞好中幼林抚育间伐工作,是提升森林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1.3 有利于防虫、治病和防火

三界国有林场属于松毛虫常灾区,每隔6~10年大发生1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面积马尾松纯林,十至十五年生占85%以上,地势较平缓,干燥型林分松毛虫天敌少。二是小部分20世纪50年代造的马尾松纯林,树木高大,通常高19~22 m,大发生年,人工化学防治烟雾不能达到梢顶,残留虫口往往形成虫源地。温湿度条件适宜时,有利于马尾松毛虫大量繁殖,虫口急剧增长,并迅速向中幼林扩散蔓延。林场2017年越冬代上报有虫面积533.33 hm2,均为中幼林纯林。三是有待间伐的中幼林,一旦受到松毛虫危害,人工防治也很不彻底。主要是人机难以到位,下年度又将成为新的虫源地。对于这些中幼林林分,采取中强度间伐,不仅有利于防虫,也有利于防火。实施抚育间伐,清除了下层林木,减少了枯枝落叶,阻止了火灾发生和蔓延的可能性,降低了火险等级。中幼林抚育间伐对于松线虫除治效果非常明显。抚育间伐的中心任务就是伐除病死木、濒死木、被压木,减少松线虫的载体——松墨天牛的越冬场所。同时,由于抚育间伐改善了林分环境,增强了林分抗性,提高了保留木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2]。

2 中幼林抚育间伐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劳力严重不足

三界国有林场近年来由于发展缓慢,年轻力壮的劳动力已不多,在场一线生产人员只有20余人且年龄偏大,安排护林防火15人。低病改、清死树、间伐就显得力量不足。间伐、清死树任务本身就十分繁重,抚育间伐采伐中雇佣社队农民工,又受到播种和收割季节的限制,不但增加开支,而且稍有监管不到位,质量也难以保证。

2.2 采伐、运输成本过高

三界国有林场所有中幼林皆为第2代人工林,1985年开始第1代人工林小块皆伐更新,如今中幼林地多则20余年,少则10余年。林道荒于维修保养,有的路段几乎不能通车,采伐材运下山全靠人工搬运,费工费力,最远距离几百米,费工费时,而且大大增加了间伐成本[3]。

2.3 认识不到位,技术管理跟不上

过去,由于木材市场疲软,小径材销路不好,而且抚育间伐成本大,生产单位获得的利润小,因而重主伐轻间伐由来已久。一是作业设计执行不到位,表現在技术管理跟不上、技术人员检查督促不够、打号的责任不明确等方面。二是粗放作业时有发生。部分营林队打号标准不一。有少数年轻林工,责任心不强,或技术要领未掌握,胡乱打号,应保留的被打号,应伐除的反而未打号。三是违反设计要求违规操作。间伐作业中“间近不间远,间大不间小,拨大毛”现象时有发生。山坡上部,路边间伐强度大,时有露天窗;山坡下部,洼子里间伐强度小,个别有杂灌木地段甚至不间伐。场部由于检查验收不及时、纠正不彻底,造成有些中幼林林分密度很不合理,亟需抚育间伐。

3 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对策

3.1 强化抚育间伐意识,加强技术管理

3.1.1 确定合理的间伐开始期,严格按间伐技术规程要求上报间伐设计。有蓄积的林分,纳入本年度限额计划,报经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审批后方可施工。一般马尾松造林8~12年后开始首次间伐。具体要看山场林分状况,枝下高达到全高1/3或郁闭度达到0.7时开始间伐。还有根据林木分级法确定首次间伐期,Ⅳ、Ⅴ级林木株数超过30%时就要设计间伐。

3.1.2 确定适宜的抚育间伐强度。上报间伐设计前,林场技术人员先要对计划间伐的小班进行详细调查。设标准地要求:2 hm2以下设2个;5 hm2设3个;10 hm2以上设4个。调查1 hm2株数、胸高直径、冠幅大小等,计算出1 hm2现有蓄积量、出材量。查安徽省马尾松抚育间伐强度等级表和安徽省马尾松抚育间伐密度管理表。初次间伐强度不宜过大,根据有关规程要求,理论上选取材积强度15%~25%,间伐后实际保留木株数240~300株/hm2。再次间伐强度适当加大,一般在30%左右。二十年生马尾松人工林保留密度1 200~1 800株/hm2。不同阶段马尾松间伐密度及保留株数见表1。

间伐强度(%)=(1 hm2实际株数-1 hm2理论株数)/1 hm2实际株数×100。按株数或材积的间伐强度如表2所示。

3.1.3 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要求、原则和间伐间隔期。要求是: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以抚为主,伐木次之,一般采用下层抚育法。不打号,不准砍伐。当林分生长均匀时,宜采取机械抚育间伐,被伐木呈梅花形或品字形分布。伐木原则为“三砍三留”,即砍密留稀、砍劣留优、砍小留大。“四看”:即看树种,正确选定砍伐木;看树冠,保证郁闭度合适;看树干,保证留优去劣;看周围,保证株距合适。间隔期:间伐强度一定时,速生树种、立地条件好、小径材销路好,间隔期宜短。当地马尾松中幼林抚育间伐间隔年限以5~7年为宜[4]。

3.1.4 严格培训打号员和加强采伐山场管理。由分管领导牵头,分管技术干部具体组织间伐专业队和培训打号员。先打号,后施工。培训打号员技术要求必须上好理论课,使打号员了解中幼林抚育间伐的技术要求、原则和抚育法。打号树应是林冠下层生长落后的径级较小的濒死木、枯立木、干形不良的弯曲木、双杈木,个别有影响主要树种生长的霸王木也应伐除。特别是松线虫典型死树,要及时清除,并及时进行除害处理。必须现场指导打号员打号,方法有2种:一种刀刮树皮法,即迎面打号,高度在1.3 m处;另一种是刷石灰水法,即在1.3 m处迎面位置,用石灰水刷白即可。打号员有责任协助场部搞好采伐山场管理,间伐材一律削枝到梢,伐根不得高于5 cm,当天间伐材当天运回场部过磅,然后直接运到滁州九德人造板厂,减少二次装车,降低成本。

3.2 合理制订劳动定额,充分调动一线职工的劳动积极性

在设计间伐前,分管领导、技术干部一定要深入林区踏查,根据山场远近、坡度大小、林分状况、难易程度,合理制订抚育间伐定额。采伐队全员实行计件工资制。对于车辆确实不能到位的山场地段,划定范围,增加短途中转费。以小班为施工单位,由打号员负责跟班带工,间完一片,由打号员验收一片。打号员从一线职工中选拔,由懂技术、责任心强、善管理的同志担任。打号员发放绩效工资:以现发档案工资为标准,上下浮动5个百分点。基本称职的发本人档案工资,按质按量或超额完成任务上浮5个百分点。否则,下浮工资比例。打号员初次验收合格后在当次间伐地磅单上签字,报场部由分管技术干部组织最终验收和结算计件工资。

3.3 加强间伐材销售管理,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为了减少二次装车费用,间伐材经场部过磅后,可直接运往主管市局松检站网上公布的木业产家,如九德等。过磅时,间伐材承运人从磅房领取派售单,填上销往厂家名称、毛重、送货日期、承运人姓名等,磅房留有存根随月报表报场会计室备案。要求承运人交货后及时回交厂家磅单,主任在派售单上签收。承运人凭派售单和地磅单报税后结算运费。承运人丢失或损坏厂家磅单,场部凭派售单存根从当事人运费中索赔原料款。如果承运人私下与厂家结资,场部将追究当事人行政和经济责任,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4 有关问题探讨

4.1 关于马尾松抚育间伐次数问题

在森林经营过程中,根据经营目标选择抚育间伐次数。根据有关规定,安徽省马尾松的主伐年龄为31年。第1次间伐时间应在第10年左右。以后每隔5~7年间伐1次,主伐前一般以间伐3~5次为宜。如果培育大径材,可延长主伐年龄,增加间伐强度和间伐次数,以达到满意的培育目的。

4.2 关于提高马尾松林的持续经营效果问题

从三界国有林场周边地区的林分经营看,马尾松与栎类混交效果会更好。首先,马尾松和栎类都适合在本地区生长,符合“适地适树”的原则。其次,松栎混交有成功的做法和经验,这类针阔混交实践证明有利于改良土壤和促进林木生长。一是从一个输伐期衡量,有利于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和经济效益。二是从生态防护效益看应高于纯林,也有利于防治森林病虫害,提高林分经营效果。三是提倡轮作,提高土壤地力。马尾松林采伐后,再造林时最好营造阔叶林,以利于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提高可持续经营效果。

5 参考文献

[1] 程鹏,束庆龙.现代林业理论与应用[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

[2] 周晓光.抚育间伐强度对马尾松公益林群落结构和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D].株洲: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4.

[3] 施向东.马尾松抚育间伐强度对其生长量影响试验[J].湖北林业科技,2008(1):16-18.

[4] 郑志征.抚育间伐对闽南沿海山地低效馬尾松林生长的影响[J].青海农林科技,2015(3):39-41.

猜你喜欢
可持续经营技术管理
我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现状探究
南华森林抚育的技术与措施
浅谈建筑工程现场施工技术管理问题及对策
水利工程施工项目中的成本控制及其管理技术
电力工程技术管理的难点和对策
技术管理在化妆品研发中的应用探析
阐述公路桥梁施工工艺及技术管理
广德县公益林资源现状及可持续经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