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实践中的应用

2018-02-03 13:25丁祺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审计风险应用

丁祺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与发展。在社会日益进步,经济日益发展的同时,审计工作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审计工作在运行过程中,其内在的审计程序设计和对审计结果进行有效评价是至关重要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就对审计师合理利用审计重要性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本文主要从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概念入手,对审计工作过程中重要性的具体实践进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审计重要性;审计风险;应用

1.审计重要性原则的概念分析

审计重要性原则在实际的应用中是非常重要的。从总体上来讲,审计工作是对一个公司企业的财务状况、经济决策等进行严格的检测与审查,而重要性则是指审计单位对所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错误报告的严重程度。程度的高低将会对财务报表的应用者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要在不同的市场环境下,对不同的情况进行多角度的考虑,具体有以下内容。

1.1基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主体角度的审计重要性原则的概念分析

审计重要性的最终结果是供企业的经济决策者进行使用,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依靠自己的专业水平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详细的审计之后,要将具体的结果报送给公司企业的经济决策者。因此,注册会计师在对公司财务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工作的过程中,要从公司的经济决策者的角度进行考虑,对于结果的倾向性要更加明确,在充分了解公司企业的经济决策者的使用意图的前提下,对审计结果进行整理,这样可以对审计结果报错的严重程度进行有效缓解。

1.2基于特定环境的审计重要性原则的概念分析

对审计重要性进行准确地把握与分析,并且有效合理地进行应用,环境因素也是我们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我国各个企业自我生存发展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具体来讲,审计公司面对的企业,在规模大小、经营性质、发展环境、监管体系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同之处。如,20万元的错报可能会对一个刚刚起步的小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这也就要求审计工作者在对企业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对企业的基本情况进行及时地了解,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企业做出科学合理的审计安排。

1.3基于专业评价的审计重要性原则的概念分析

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有效把握离不开专业的判断,不同的审计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其工作方法和侧重点都有所不同。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其评估结果也就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审计工作队注册会计师的专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其在工作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判断,对审计单位进行细致的分析。

1.4基于数量和性质的审计重要性原则的概念分析

从错报金额的数量和性质方面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概念进行分析,有利于我們更好地对审计工作进行开展。从数量上来说,具体是指错报的金额大小;从性质上来说,具体是指错报数据的性质。我们在对审计重要性进行应用的时候,不仅要注意错报的金额大小,还要看具体错报的性质,二者互相结合,才能够更加准确的把握实际被审计的单位的财务状况。比如,在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司,对其固定资产的项目的重要性水平进行确定时,将其确定为100万元就是比较符合公司发展水平的,但是如果将个人购置的电脑等用品放在固定资产这一类就应将其注明重要类一栏。

1.5基于错报漏报下的审计重要性原则的概念分析

审计单位在对被审计的企业进行具体的审计工作的过程中,企业的财务报表的准确性高低对最终的审计结果有着很大的影响。如果审计工作者在审计工作开展之前,其财务报表就出现了错报、漏报的现象,那么最终的审计结果也会出现一定的偏差,不利于企业的长效健康发展。

2.审计重要性原则在实践中的应用

2.1计划阶段的审计重要性评估

对于计划阶段的审计工作,审计工作者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对审计对象的重要性水平进行合理的了解与判断。针对较大的报错金额设定一个可接受的范围,针对众多较小的报错金额的累计结果进行及时地评估,判断其对后续的审计结果的实际影响,据此做出正确且合理的判断,提高审计的工作效率。

2.1.1审计重要性水平判断的影响因素

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因素有很多,也就是说审计重要性水平与很多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审计的风险、审计的初始证据资料、审计的意见书等,审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的考虑和分析。具体来讲,其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内容。其一,审计的实践经验。在对审计工作进行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审计单位的整体经营环境、规模大小等进行调查研究。在此过程中,如果发现被审计的企业在经营性质、规模大小、内部管理机制等方面都与往年无巨大差异,没有明显的变化,那么就可以据此确定审计重要性水平的标准,对后续的审计工作进行开展。其二,被审计企业的外部与内部环境的了解。从内部环境来讲,审计工作者要对其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各方面的保障等方面进行了解,在制度健全、管理更加严格的环境下,其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就更加准确。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审计工作者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市场份额占有状况、法律环境与监管状况等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可以对该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性水平进行更加合理的判断。其三,审计的目标要求。众所周知,从被审计单位的角度来看,不同的企业由于其经营状况、规模大小等方面的不同,其审计的目标也是不同的,审计工作者要根据具体的审计要求与目标进行审计。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企业会附加一些特定报告的信息,审计工作者也要对其及时关注并进行判断。其四,相关法律条文对财务会计与管理方面的要求。在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时,要及时对与其审计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充分了解。对与其相关的内容进行谨慎的判断,保证其工作判断的稳定性。其五,错报内容的性质判断。在前面的论述与分析中我们能提到了被审计单位的错报数量与性质会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讲,审计工作者在进行审计的过程中,一定要对被审计单位的错报性质进行严格的把握和控制。比如,某企业的错报数据的部分涉及违法行为导致的最终结果,那么这个时候,五路金额数量的大小是多少,都要将其判断为严重。endprint

除此之外,需要审计工作者注意的是,在财务报表中,其性质、金额、上下波动幅度等也是特别需要关注的。在企业中,不同部门的工作人员对于各个项目的关注度是不同的,并且不同金额的项目也会有不同的关注度,二者之间的关系也是没有规律的,需要针对个例进行不同的判断。比如,一个项目经理可能對自己所经手的项目的关注度比较高,可能在金额上并不是公司最大的,但是审计工作者在对其进行评估的时候就要做特别的判断。

2.1.2基于数量因素对审计重要性的应用

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应用离不开对各种数据的分析,那么数量则当之无愧成为我们首先进行考虑的因素。审计工作者要根据财务报表的层次重要性程度和金额的大小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的判断。具体有两方面的内容。

对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进行充分考虑,有利于提高审计的效率,比如,对于金额非常低,并且其层次分布上也要低于被审计的财务报表的层次。针对此种情况,就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考虑,而不能只是单单看这一方面的内容。在审计工作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即使是经济发达、制度健全的美国也没有对重要性的量化标准作出名曲的规定,这说明,在具体进行审计工作的时候,还要根据具体的审计情况做出具体的判断。但是,根据审计工作者的实践经验以及理论知识的积累,可以对一些宏观上的数据进行整体把握之后,在对其被审计达内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比如,绝大多数的带有汇总性质得财务数据是可以作为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依据的,具体有资产、总体的收入、净赚利润等。需要审计工作者注意的是,虽然有些汇总数据可以直接作为判断依据,但是在具体的时间过程中,还要注意其判断的基础与范围要科学合理,对于大企业与小企业也要做不同的划分。

除了上述所说的财务报表的层次,对于实际交易、账户的余额、列出报表的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审计工作者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也要对其进行整体的把握。并且,对其重要性水平进行量化以后,还要将其评估结果实地的分匹配到各个账户中去,在实践生活中,账户余额、交易等的错报是被称为“可容忍错报”的 ,也就是说审计工作者在对其进行评估的过程中,可以将这一项作为可接受的最大错误去进行审计。

2.1.3基于性质因素对审计重要性的应用

错报的性质和数量金额对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但是二者又不是必然相对的关系,比如金额较小的错报数据可能在性质上影响比较大,这个时候就需要对其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充分地考虑。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其一,错报数据对合同性质及交易的影响程度,并且对其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充分考虑。其二,在对企业的经济发展情况和市场占有份额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之后,对其报的利润及变化情况进行考虑,在此过程中,还要结合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资金利用利用率等进行判断。其三,对于错报的类型以及性质进行明确,对于财务报表中列出的分部信息也要进行深入的研究。综上所述,基于性质因素对审计重要性原则进行考虑的同时,也要充分结合其他相关因素进行判断,使审计工作者做出精确的判断,促进我国审计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也促进我国经济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

2.2审计程序的实施阶段的审计重要性评估

审计程序的进行阶段是审计工作的重要阶段,在此过程中,要先对计划阶段的审计工作进行及时的总结与思考,并且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动对其原本制定的审计计划以及判断标准进行符合实际情况的调整。比如审计工作者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大小、财务状况等对其基本状况进行了初步判断,并确定了判断依据等,但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变化以及企业的发展情况每天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种情况之下,审计工作者就要对其判断依据导尿等内容进行及时的调整。在此基础上,扩大测试的控制范围,使其在最低风险的环境下对其企业的财务报表等进行客观的评价。

2.3审计结果的评价阶段的审计重要性评估

审计工作者对审计结果进行有效评价,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从另一种角度来讲,也是对计划阶段以及审计程序进行阶段的审计工作的一种检验。具体来讲,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完善。其一,对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注意结合市场的整体动向。其二,根据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等资料制作审计建议,并且最终以报告的形式进行最终的呈现。意见书的内容要对其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进行全面的覆盖。一般来讲,要在确定可能错报的金额大小的基础上,结合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对可能错报的金额大小进行分析和判断,将对其审计重要性水平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细致的记录。此外,审计工作者还要积极 根据市场动向,利用审计重要性水平原则,对财务报表中各项审计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行及时的调整。提高审计结果的质量。

结语

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利于审计工作者更加准确的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要对审计重要性原则提起充分重视,发挥其在具体工作中的促进作用,从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

参考文献:

[1]吕联盟.浅析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实践中的应用[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9(08)

[2]丁奕.审计重要性水平在审计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商业,2008(05)

[3]王阳.我国整合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审计风险应用
试析基于现代风险导向的互联网金融审计
会计电算化审计风险的成因与应对措施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