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窥《香水》中不确定性

2018-02-04 09:08刘娇
青年文学家 2018年33期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香水不确定性

刘娇

摘  要:帕特里克·聚斯金德的《香水》被誉为德语后现代小说的典范。通过对《香水》中不确定的语言、有差异的戏仿和混杂的真实与虚构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可展示文本的不确定性。聚斯金德全方位与多角度地将语言、其他文本和真实与虚构混杂在《香水》文本中,这种不确定体现文本独特的想象力和丰富的内涵。

关键词:后现代主义;《香水》;不确定性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33--02

一、后现代文学与《香水》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理论思潮遍布科学、艺术和文学领域,不确定、否定和多元是它的指向符号。在文学领域,伊哈布·哈桑早期使用“反文学”和“沉默的文学”两个术语来阐释这种新文学,它的核心倾向是“不确定内在性”。其中不确定性是指“含混、连续性、异端、多元性、随意性、叛逆、变态、变形”;内在性是“在符号中概括自身。”[1]这两种倾向共同作用于文本,使作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德国文学接受后现代主义的过程是曲折的。费德勒的即兴演讲将后现代的概念引入德国,哈贝马斯的新保守主义和韦尔施的多元性观点推动后现代在德国的发展。《香水》和《年轻人》出现后,德国文学才开始“显示出对后现代文学的关注。”[2]《香水》是德国后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它模仿其他文本,借助独特的嗅觉叙事在后现代文学中留下了不确定的痕迹。“不确定性”之于《香水》,通过不确定的语言、有差异的戏仿和真实与虚构的混杂得以体现。

二、《香水》中的不确定性

(1)不确定的语言

传统文学作品用语言描述世界,而后现代主义的作品更关注语言本身。《香水》中的词汇寓意丰富,如主人公的名字“grenouille”是法语词汇,本指青蛙。从动物习性来说,青蛙在经历变态发育之后成为两栖动物。这与格雷诺耶从非人的“扁虱”状态,再到在气味和人类世界游走的状态相似。在“manger la grenouille”和“faire sauter la grenouille”短语中的grenouille表示公款,与金钱相关。这与格雷诺耶不重视金钱的性格形成对照。“grenouille de bénitier”意为对宗教极度虔诚的人,但文本中格雷诺耶对上帝的存在极其轻蔑,这种巨大反差同样形成反讽。读者可从多种角度解读格雷诺耶的名字。

聚斯金德利用嗅觉叙事“将作为气味内核之一的香气与其衍生物香水推演成时时有些漂浮的能指”[3]。气味作为格雷诺耶自己创造的能指符号,形成气味语言。例如“牛奶”,本指一种白色液体饮料的统称。但格雷诺耶认为牛奶“它每天的温度,它来自哪头奶牛,这头奶牛吃了什么”[4]都会导致气味的差异。牛奶的气味语言是不确定的。与之类似,文中连用17个德语动词“stinken(发出恶臭)”的多种变化形式,并多次变换主语与语序来准描述了不同个体的独特臭味。“城市里到处弥漫着臭味……贵族从头臭到底;国王也臭,臭得像只野兽;王后是臭得像只老山羊,不分冬夏。”[5]這种无法准确描述的嗅觉认知就是属于格雷诺耶的“气味语言”。

词汇的重复与变换体现“用现有的语言表达方式表述嗅觉认知是受限制的、不足的”[6]。语言的多义和气味语言的丰富向读者证明语言是有限的、不确定的。

(2)有差异的戏仿

后现代主义作家“打乱过去的所有风格,随机使用典故”[7]的创作特点饱受争论,但戏仿始终是后现代文学的核心。作者对其它文本的大量戏仿,导致了《香水》的多重寓意,吸引不同读者的同时,增加了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多样性。

首先是体裁上的仿作。《香水》不仅是多种小说类型的集合,还是一种有差异的模仿与重复。它是一本侦探犯罪小说,但它弱化了侦查过程,美化了杀戮场景。少女的尸体被视为原料,凶杀场景成为精确的“人体制香科学实验”。它是典型的德国成长小说。但主人公并没有按照传统成为“完整的个体”。它也是艺术家小说。文本重视艺术家对艺术品的执着追求,而非传统的艺术家与社会的关系。此外,《香水》作为通俗文学,却严肃讨论了当代社会个体的精神状态。这种有差异的戏仿方式造成文本中的多处“留白”。

《香水》多处戏仿其他文本。格雷诺耶的名字唤起读者对青蛙王子的回忆;他的“无味性”让人联想到沙米索笔下没有影子的施莱弗尔;具有芳香气味的少女们与诺瓦利斯笔下的女性形象一样,是“爱的理念、情感和情欲的统一体”[8];红发少女与水果树的形象暗指夏娃[9];《香水》中多处提及自然的舒适受到了浪漫主义崇尚自然的影响;格雷诺耶为人类带来爱与欲望与盗取天火,给人类带来光明的普罗米修斯有共通之处;格雷诺耶找寻少女香气的过程实际上是寻求爱情的过程,暗含了神话故事中丘比特与普赛克之间爱与被爱的关系。

小说体裁和多重意向的戏仿将骇人的谋杀和众多文学隐喻结合,它们使读者在思考《香水》和被仿文本的同时,还能思考这两极之间的“空白”。这种不确定的“空白”导致了文本主题和人物形象的多样化。作品的主题不再统一,读者可联想到死亡、孤独、审美与道德问题。人物形象不再单一,而是成为多面的混合体。格雷诺耶就是同时具有“非人的扁虱”、“天才艺术家”、“神”、“撒旦”与“杀人犯”等多重身份的个体。这种主题和人物形象的不确定引发了读者有意识的去思考文本之后暗含的批判寓意。

(3)混杂的真实与虚构

聚斯金德试图在作品中将现实与非现实交织在一起,模糊现实和非现实之间的界限。与其他后现代主义作家不同的是,聚斯金德并没有选择在多个时空同时穿插进行描述,他保留了一定的故事情节。但真实与虚构的混杂使文本的所有因素最终指向多个方向。

《香水》中的中央广场从中世纪开始就是巴黎的重要商贸中心;沙滩广场是巴黎死刑的执行地;圣婴公墓1780年前它一直是巴黎最大的室内墓地;奶妈居住的圣德尼大街是巴黎古老的街道之一;少女香气出现的马雷街最早出现在16世纪的巴黎……格雷诺耶离开巴黎抵达格拉斯过程中出现的卢瓦尔河、苏利、康塔尔、皮埃尔福镇、蒙彼利埃、马赛、戛纳、格拉斯,这些地名在法国地图以及历史上都有迹可循。即使是不重要的加拉尔夫人,作者都详细描述了她的生平。“……1782年她大概七十岁的时候……坐在家里等死……1797年她快九十岁时……她被装进有封口的袋子,同其他五十具尸体一起被扔上车子运走……这一年是公元1799年。”

这种对地点精准严苛的描述,以及对所有出场人物命运的具体阐述,都是为了让读者产生代入感。残酷的社会现实与冷酷的剥削使格雷诺耶为自己建构了一个非现实的气味世界。在虚构气味世界里,每个独特的物品都有自己的气味。“他检查了几百万、几千万气味的小积木……分类越来越细致,气味的目录越来越丰富……一座日益扩大、日益美丽和内部结构日益完善的最最壮观的气味组合的堡垒。”[10]气味世界是作者的宏观虚构,人们追逐的有名香水则是作者的微观虚构。与格雷诺耶追求物品本身的独特气味本质相比,人们追逐的香水使众人具有同一种气味。事实上这种香水就是现实世界人们的“虚拟”面具。这种虚构的人格面具使人们放弃自我的概念,在社会中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以这种虚假的身份在社会中生存并获得社会的认可。

不断对现有世界的时间、地点的进行强调与重复,使读者相信作者借格雷诺耶的嗅觉天赋构建出来的气味世界。如同以静写动,《香水》中聚斯金德以确定写不确定,通过描写细致的生活场景的表象来凸显气味世界的真实可信。并将细腻真实的现实世界与虚拟的气味世界结合在一起,让读者在虚实结合的世界里感受人性、道德与欲望天性。

三、小结

纵观上述文本中体现的不确定性,不难看出《香水》是一部令人惊叹的后现代小说,聚斯金德以详实精确的描述凸显18世纪法国巴黎的制香天才格雷诺耶追求气味并最终自我毁灭这一故事的真实感。后工业社会的迅猛发展造就了世人的种种荒诞行为。《香水》抛开了人们常用的视觉感官,从人们忽视的嗅觉入手,以巴黎的腐臭写当时社会的肮脏与黑暗,借格雷诺耶的嗅觉天赋写艺术家的天才创作与俗世的伦理道德的对抗。格雷诺耶缺失了气味,又只能凭借气味感知世界,故而格雷诺耶终生追求气味以确认自我的真实存在。这种自我认同的困境使得格雷诺耶在不确定中摇摆,甚至驱使他选择自我毁灭。《香水》里有世俗的现实世界,也有虚拟的气味世界。在荒谬与真实并存的二重世界中,通过文本中不确定的语言、有差异的戏仿和混杂的真实与虚构中体现的不确定性,读者可对现实世界中自身的生存状态加以反思。

人类对于自我的认识是人类永恒的哲学追求。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当中,碎片化,高度分工的专业化已经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世人如何在当下的社会中成为完整的自我,而不是被机械的世界物化、碎片化是值得人們思索的命题。对于后工业社会的人们来说,《香水》中出现的人性的丑陋和巴黎环境的腐臭并不是凭空幻想出来的,而是现实生活中人们处处可见的鲜明事例。聚斯金德没有给出读者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答案,但格雷诺耶的个人结局使读者反思自我的生存状态,启发读者在现实世界中对自我身份的认同与寻找。

注释:

[1]伊哈布·哈桑, 哈桑, 刘象愚. 后现代转向:后现代理论与文化论文集[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5. 186.

[2]谢建文. 德国文学中的后现代印痕[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28(3):86-89.

[3]谢建文,宋健飞. 作为能指的气味——对聚斯金德《香水》的一种解读[J]. 外语研究, 2005(1):59-63.

[4]Patrick Süskind. Das Parfum[M]. Diogenes Verlag , 1985. 30.

[5]Patrick Süskind. Das Parfum[M]. Diogenes Verlag , 1985. 4.-5.

[6]Pachniowska J. Geruchsbezeichnungen in der ?bersetzung am Beispiel des Romans Das Parfum. Die Geschichte eines M?rders von Patrick Süskind[J]. Czasopisma Naukowe/journals, 2012, 39(1):37.

[7]Ryan J. The Problem of Pastiche: Patrick Süskind's Das Parfum[J]. German Quarterly, 1990, 63(3/4):396-403.

[8]任蕾蕾. 诺瓦利斯小说中的女性形象[D]. 兰州大学, 2015.

[9]Marino M. Murderous Visions of Relativity In the Novels Das Parfum and Oceano mare[J]. Altre Modernità, 2010, 4(4):456-463.

[10]帕特里克·聚斯金德, 聚斯金德, 李清华. 香水:一个谋杀犯的故事[M].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9.43.

猜你喜欢
后现代主义香水不确定性
法律的两种不确定性
香水
从后现代主义传记戏剧到元传记:重读《戏谑》与《歇斯底里》中的荒诞性
元艺术与后现代主义
英镑或继续面临不确定性风险
一款畅销21年的现代+经典香水——点评贝丽丝1997香水
后现代主义的幻想
做桂花香水
我家的香水白掌
具有不可测动态不确定性非线性系统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