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研究

2018-02-06 01:51苗应巧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宫腔镜开腹肌瘤

苗应巧

子宫肌瘤是一种由平滑肌细胞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恶性肿瘤,多发于中老年女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也逐渐升高[1,2]。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部疼痛、子宫出血、白带增多、不孕等,严重影响女性患者生活质量。目前临床针对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多认为与性激素、肌层细胞突变有关联。目前临床通常采用手术治疗疾病,既往通常采用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但创伤性较大,而部分患者手术耐受性较差,进而影响其预后[3]。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不断的提升,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已逐渐应用于子宫肌瘤治疗中,且取得较高的临床疗效。基于此,本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104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104例,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所有患者以抽签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年龄42~69岁,平均年龄54.62±4.03岁;肌瘤位置:肌壁间29例,浆膜下23例;肌瘤直径3~9cm,平均直径5.69±1.23cm。观察组年龄41~69岁,平均年龄54.59±4.02岁;肌瘤位置:肌壁间32例,浆膜下20例;肌瘤直径3~10cm,平均直径5.72±1.26cm。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 入选标准

1.2.1 纳入标准:①均符合子宫肌瘤的诊断标准且经B超,MRI,CT等影像学确诊;②无意识障碍;③患者及其家属自愿加入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的心、肾、肝等脏器疾病;②有凝血功能障碍;③有手术禁忌证。

1.3 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常规消毒铺巾后,患者取仰卧位,在腹部做一道切口,直视下将腹壁切开,逐层将肌肉组织剥开,充分暴露子宫后,观察子宫肌瘤位置及周围粘连情况,然后常规切除肿瘤组织,术后冲洗腹腔,并逐层缝合切口。观察组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在经期后2天进行手术,取截石位,麻醉方式为全身麻醉,常规建立气腹且维持腹部压力为12~14mmHg左右,采用举宫器移动子宫位置,并在下腹部置入腹腔镜,仔细观察宫腔内部组织、肿瘤位置及腹腔病变情况,在腹腔镜的引导下常规分离粘连组织及无关器官,常规消毒生殖器官将宫腔镜置入腹腔内,进行膨宫,将宫底彻底暴露,采用电极刀剔除浆膜性子宫肌瘤、卵巢纤维瘤及附件囊肿,然后利用电凝切除子宫肌瘤,采用电凝止血,手术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最后常规缝合切口。两组术后均予以抗感染治疗。

1.4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分别于治疗前、治疗24小时、1周后采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液,高速离心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protein,CRP)水平;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参照生活质量简表(SF-36)[4]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包括心理健康、日常活动功能、躯体功能及社会活动等四项内容,分值越高表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2.结果

2.1 手术相关指标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及术后排气时间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对比

2.2 炎性应激反应 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治疗24小时后CRP水平显著提高,治疗1周后CRP水平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小时、1周后,观察组CRP水平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生活质量评分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提高,且观察组提高幅度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不同时间段两组CRP水平对比(mg/L)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表3 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分)

注:与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

2.4 并发症发生率 术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31%,其中切口感染4例,盆腔粘连5例;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85%,其中盆腔粘连1例,切口感染1例,两组不良反应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χ2=4.981,P<0.05)。

3.讨论

子宫肌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可引起患者不孕或流产,严重影响女性患者身心健康,患者需及时接受治疗,一旦肿瘤恶化可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5,6]。手术是临床治疗子宫肌瘤首选的方法,其作用机制主要是将肿瘤组织及首位组织切除,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7,8]。

手术具有一定的刺激性,易导致患者炎症应激反应增高,影响患者预后。而血清C反应蛋白水平可有效反映术后患者炎症反应水平[9]。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治疗子宫肌瘤,但手术切口较大,且手术时间较长,给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性,术后易增加患者炎性应激反应,不利于其术后恢复,从而逐渐被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代替。近年来随着微创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微创手术已被人们广泛接受。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创伤性小等优点,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术中采用腹腔镜及宫腔镜可有效探查宫腔病变情况及肿瘤组织情况,可将组织物放大,有效减少术中创伤性,降低术后炎性应激反应;且手术时间较短,减少组织与空气接触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部分学者认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病发率较高,手术在腹腔镜下完成缺乏手触感,从而对深层肌壁间的肿瘤无法准确诊断,从而提高术后复发率[10]。因此在治疗子宫肌瘤过程中,值得我们注意的是:①术前因采用超声仔细的检查宫腔内肿瘤位置、数量,避免造成肿瘤遗漏现象,增加疾病复发率;②加强临床医师腹腔镜下手术操作进行加强训练,避免易手术操作不规范带来的组织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炎性应激反应、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生活质量评分较高,结果提示,相较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而言,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炎性应激反应轻、并发症少,可作为临床治疗子宫肌瘤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综上所述,子宫肌瘤患者采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可有效减轻患者炎性应激反应,改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生活质量。

1 刘琼花.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6,31(4):885-886.

2 卢秀平.宫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比较[J].中国综合临床,2015,31(2):180-182.

3 罗芳,胡红文,李寅,等.宫腔镜与腹腔镜子宫壁间肌瘤剔除术的手术学特点比较[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3):141-142,155.

4 王瑞敏,侯懿.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比较[J].重庆医学,2014,43(7):852-853.

5 陆宏,刘佳,王晓彬,等.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妊娠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2):102-106,111.

6 裴桂华.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比较[J].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40(2):186-188.

7 顾红芳.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联合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31):5182-5184.

8 韦奇秀.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临床效果比较[J].河北医学,2014,20(9):1418-1420,1421.

9 陈志美.腹腔镜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随机对照研究[J].实用癌症杂志,2015,30(11):1720-1722.

10 张静霞.腹腔镜与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7):1889-1891.

猜你喜欢
宫腔镜开腹肌瘤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观察宫腔镜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药物保守治疗中的应用
宫腔镜下清宫术与常规清宫术治疗人工流产不全的临床效果
比较3号和4号Supreme喉罩在50~60kg女性患者宫腔镜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多次供精人工授精失败宫腔镜检查的意义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