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罗非班致老年患者反复急性重度血小板减少伴冠脉再闭塞1例

2018-02-06 01:44张敬群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罗非罗非班肝素

王 冠 张敬群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7岁。因“反复胸前区疼痛2日”于2016年11月23日17时38分入住我院心内科。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和输血史,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及烟酒等不良嗜好。查体:体温36.2℃,心率76bpm,呼吸20次/分,血压108/63mmHg。入院辅助检查:Ⅰ,aVL导联T波倒置,V1~V4导联呈QS型,ST段弓背抬高0.1~0.5mv;cTnI 4.8mg/L,NT-proBNP:1680ng/L。入院诊断为:冠心病,急性高侧壁及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既往无使用拜阿司匹林、替格瑞诺、肝素及替罗非班等抗凝抗栓药物历史。入院后辅助检查示:PLT206×109/L,血红蛋白、凝血四项等均为正常。床边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收缩功能减低(EF值35%)。患者11月23日晚入院后立即口服拜阿司匹林300mg,替格瑞诺180mg,替罗非班15ml静脉注射后6ml/h[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鉴于胸痛持续未缓解,于20时30分行急诊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LM)未见明显狭窄、左前降支(LAD)近中段分出第一对角支后完全闭塞,可见明显血栓影,回旋支(LCX)未见明显狭窄,右冠状动脉(RCA)未见明显狭窄。予吸栓导管吸出泥沙样白色血栓,随后冠脉内推注替罗非班15ml,原闭塞部位残余狭窄约90%,远段血流TIMI分级3级。鉴于患者血栓负荷较重,且病变部位涉及第一对角支分支开口,拟充分抗栓治疗后择期支架植入。术中应用肝素钠6250U,术后继续予替罗非班[0.1μg/(kg·min)]持续静脉泵注,继续口服阿司匹林100mg 1次/日,替格瑞诺90mg 2次/日联合抗栓治疗。术中和术后患者一度畏冷、寒战,术后体温升至39.7℃。11月24日(术后第1天)下午出现全身多处淤斑、鼻衄。于17时31分采血查血常规示血小板计数下降至3×109/L,紧急停用替罗非班和低分子肝素,暂停替格瑞诺,保留拜阿司匹林抗栓,夜班输注同型血小板1人份,输注过程中患者述胸痛胸闷,床边心电图及肌钙蛋白未见明显动态改变。11月25日晨(术后第2天)6:00采血复测血小板35×109/L,11月26日(术后第3天)晨5:30采血复查血小板33×109/L,11月28日晨9时复查血小板恢复至89×109/L,11月30日10时血小板恢复至218×109/L,恢复应用替格瑞诺与拜阿司匹林联合抗血小板治疗。上述血小板减少过程首先考虑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遂行肝素诱导的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查(抗H-PF4抗体),两次检查结果均为阴性,不支持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鉴于患者急诊冠脉内吸栓、溶栓后有严重残余狭窄,且术后发生过胸痛胸闷,1周后于12月1日15时30分复查冠脉造影,应用肝素钠6250U,造影显示LM,LCX和RCA未见明显狭窄,LAD分出第一对角支后再次完全闭塞,吸栓导管未吸出明显血栓,予球囊预扩张后于LAD近段植入支架1枚,后未见明显残余狭窄,前向血流TIMI2级。冠脉内分两次推注替罗非班共25ml,后替罗非班[0.10μg/(kg·min)]持续静脉泵入。患者术中再次发生畏冷寒战,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非那根25mg肌肉注射,术后发热,体温达37.7℃,全身多处皮肤淤斑、鼻衄。术后3小时即18时采血提示血小板计数5×109/L,未输注血小板,开始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从12月1日至12月3日)。12月2日晨7时(术后第1天)复查血小板3×109/L,行床边血浆置换,当日下午17时血小板回升至5×109/L。12月3日(术后第2天)晨7时血小板回升至7×109/L,继续床边血浆置换,血小板于12月3日晚18时升至15×109/L。12月5日(术后第4天)晨5时血小板升至62×109/L,12月9日13时血小板升至375×109/L(患者以上血小板变化见图1)。患者病情稳定,继续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1次/日和替格瑞诺90mg 2次/日抗栓,随访至今,患者血小板正常,未再发生鼻衄、皮肤瘀斑、胸闷胸痛症状。

图1 患者血小板的变化曲线

2.讨论

本例患者,除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可能引起血小板减少外,还需警惕假性血小板减少(PTCP)及阿司匹林、替格瑞诺和肝素等其他药物致血小板减少的可能。假性血小板减少指血小板聚集导致仪器测得血小板计数低于真实值,多无出血表现。本例患者PCI术后畏冷寒战,伴皮肤瘀斑鼻衄等出血表现,多次人工计数血小板仍提示血小板急性重度减少,可排除PTCP。该患者住院期间持续服用阿司匹林,并于第二次血小板减少后加用替格瑞诺至出院,随访亦未见血小板再减少,因此可排除阿司匹林和替格瑞诺致血小板减低的可能。肝素诱导血小板减少症(HIT)临床常见,且易与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诱导血小板减少症(GIT)相混淆,需着重鉴别。

GIT与HIT的临床表现相似,均可表现为不明原因出血(穿刺部位、消化道、泌尿道出血)及发热、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它们的不同点如下:①发生机制与特点差异。HIT有两种分型:Ⅰ型HIT为非免疫介导型,约1/4患者可以在接触肝素1~2日内发生,血小板降低较轻,低于100×109以下者罕见,多无出血表现和明显血栓形成。继续使用肝素可自行缓解,为非免疫原性;Ⅱ型HIT通常在首次接触肝素6~14日或再次接触肝素后数小时内发生,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较基础值下降50%,其特异表现是中心大血管,包括动脉和静脉有血栓形成,抗H-PF4或HIPA检测阳性[1,2]。GIT机制尚不明,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在接触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数小时至1天即可发生[3]。可分为中度(血小板计数<100×109/L)、重度(血小板减少<50×109/L)、急重度(血小板计数<20×109/L)三个级别。②诊断方式差异。依靠“4Ts”预测评分系统和实验室检查(血小板减少和HIT抗体)可有效评估临床上可疑HIT的患者[4];而GIT的诊断过程实际是一个排除性诊断流程。③处置方式差异。HIT尤其是Ⅱ型HIT由于血栓风险高,应避免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停用其他抗血小板及替代抗凝药物需慎重,以免加重血液高凝导致新的血栓形成;GIT由于出血风险高,对血小板输注反应良好,故在有出血并发症及血小板计数<20×109/L时可对症输注,并酌情停用抗血小板药物[5]。结合本例患者首次应用替罗非班后24小时内PLT降至3.0×109/L(根据症状推测可能更早,只是未采血检查),第二次应用替罗非班后2小时内PLT降至3.0×109/L,且两次血小板极重度减少均于1周内恢复正常,抗H-PF4阴性,既往无明显肝素接触史,“4Ts”预测评分<3分,即HIT发病概率<1%[4],初步认定为替罗非班引起GIT。

针对本例患者,第一次血小板减低后输注血小板后导致再发胸痛、胸闷,造影证实原已再通的心梗罪犯血管再闭塞。这无疑与GIT的特点相左,推测可能是该患血栓负荷较一般情况重,输注血小板更易诱发心肌梗死或支架内再狭窄。故第二次未输注血小板,采取了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3天及血浆置换,使血小板安全有效地恢复至正常。该病例提示对于血栓负荷较重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一旦发生药物过敏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症,采取糖皮质激素及血浆置换可能比直接输注血小板更为合适,但此经验仍有待大规模临床试验证实。

GIT发生率虽不高,但发生有致出血风险增加甚至威胁生命的可能,需在临床工作中引起重视。本例患者救治过程无疑增加了对GIT的认识,提示在应用替罗非班等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后及时多次复查血常规,尽早发现GIT。如发现,立即停用相应血小板Ⅱb/Ⅲa受体拮抗剂,防止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

1 PADMANABHAN A,JONES CG,BOUGIE DW,et al.Heparin-independent,PF4-dependent binding of HIT antibodies to platelets: implications for HIT pathogenesis[J].Blood,2015,125(1): 155-161.

2 侯舒心,卢英民.替罗非班致极重度血小板减少症1例[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15,31(8):909-912.

3 BOUGIE DW,WILKER PR,WUITSCHICK ED,et al.Acute thrombocytopenia after treatment with tirofiban or eptifibatide is associated with antibodies specific for ligand-occupied GPIIb/IIIa[J].Blood,2002,100(6): 2071-2076.

4 WARKENTIN TE.Clinical picture of 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 and its differentiation from non-HIT thrombocytopenia[J].Thromb Haemost,2016,116(5): 813-822.

5 SAID SM,HAHN J,SCHLEYER E,et al.Glycoprotein IIb/IIIa inhibitor-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Clin Res Cardiol,2007,96(2): 61-69.

猜你喜欢
罗非罗非班肝素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替罗非班治疗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早期应用替罗非班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症状改善情况分析
替罗非班在急性缺血性卒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群策群力!罗非鱼产业上下游积极扩大内销市场,今年将迎来多重利好消息(附2019罗非购苗指南)
费森尤斯血液透析机中肝素泵的故障处理及日常维护保养
鱼价连涨3周,广东鱼贩直接“杀”到海南塘头抢鱼,罗非鱼的春天即将到来了吗?
替罗非班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例分析及诊治流程
PCC中不同水平抗凝血酶和肝素对其促凝及抗凝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