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北宋有网络都濡高枝就是“网红”

2018-02-06 02:15文丨田小果
遵义 2018年16期
关键词:高枝务川黄庭坚

文丨 田小果

北宋如果有网络,务川的“大树茶”就一定能成为当时的“网红”。

“网红”,顾名思义,是指在现实或者网络生活中因为某个人、某个事件或者某个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或物品。

那么,务川的“大树”茶是因为哪个事件,或者哪个人的哪个行为而红呢?

红起来的终端,是那个叫黄庭坚的名人。

这名北宋与秦观、张耒,晁天咎四人号称“苏门四学士”之一的大诗人、大书法家,因在诗歌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以及与陈师道等创立的“江西诗派”的影响,而与苏轼齐名,并称“苏黄”。

侠客爱酒,文人品茗。

黄庭坚是出了名的痴于吟茶诵茶,而他与贵州茶的缘分则始于绍圣二年(1095年)。

彼时,黄庭坚以校书郎为《神宗实录》,迁著作佐朗。后以修实录不实的罪名,遭到贬谪,在涪州当别驾,在黔州安置。

他所安置的黔州州治,是今天的四川彭水县。这个县毗邻贵州务川、道真县,同属于贵州大娄山山脉和苗岭南麓。

爱喝茶的人往往都有一个性格特征,那便是处事淡泊,总能随遇而安。

黄庭坚在黔州的三年时间里,并不以迁谪介意,反而是走遍黔州地区,访茶问茶,品茶说茶。

这首《阮郎归》,便是他在访茶过程中,见当地百姓阳春采摘、研焙都濡名茶之事后所著。

“黔中桃李可寻芳。摘茶人自忙。月团犀胯斗圆方。研膏入焙香。青箬裹,绛纱囊。品高闻外江。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

词里提及的“都濡”,就是今天的务川自治县。至今,务川的城关镇仍叫都濡镇。

明代张谦德在《茶径》里说过:“黔阳之都濡高枝”,高枝是指务川的大茶树,也就是黄庭坚在《阮郎归》里为之倾倒的茶叶。

如若当时有网络,都濡茶想不红都难。

黄庭坚,与苏轼齐名的大文豪,被贬在黔州安置,本身就是一个重大新闻。在这个新闻发酵的基础上,政治官员的身份弱化,品茗达人的身份强化,他推崇的茶必然爆红。

更何况黄庭坚后又在“答从圣使君”中,专门有大段文字说到贵州的茶叶——“此邦(指黔州)茶乃可饮。但去城或数日,土人不善制度,焙多带烟耳,不然亦殊佳。今往黔州都濡月兔两饼,施州入香六饼,试将焙碾尝。都濡在刘氏时贡炮也,味殊厚。恨此方难得真好事者耳。”

文中提到的月兔、入香,都是都濡茶名。

这段文字说的是当时都濡茶的一些情况:品质好,味道醇和、耐冲泡,内涵物丰富;但遗憾在于采制工艺差;务川出贡茶,是由刘氏炮制的。

脑补一下,黄庭坚写下这些文字后,各种网络推文雪花片儿般纷沓而至——《都濡春味长||迁谪之后的黄庭坚,喜欢干这事儿……》

《月兔,入香||黄庭坚同款,地道风物,你值得拥有!》

《黄庭坚在黔地捶胸捣足,所恨何事?》

当然,这是玩笑话。

都濡茶能得黄庭坚这样的达人青睐,确实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以及不可多得的口感和品质。

1941年,茶学家、茶树栽培专家,茶叶科学研究先驱李联标在务川老鹰山岩上首次发现我国野生乔木型大茶树,其树高7米,叶大16cm×9cm,推翻了驻印英军勃鲁士少校宣布的只在印度阿萨姆皮珊新福区有野生茶树的论断,更进一步说明了都濡高株茶的珍奇。

解放后,都濡高株茶引起国内专家学者的关注,多地的茶科所均先后对务川大树茶均进行了专门的研究。香港凤凰卫视、贵州电视台“发现贵州”等新闻媒体对都濡高株茶作过专题报道。

目前,都濡高株茶仅零星存于县内涪洋、都濡、濯水、丰乐、黄都等乡镇。据务川自治县林业局2006年11月普查统计,全县现存大树茶仅17棵。

如今,故人已去,独留“酒阑传碗舞红裳,都濡春味长”的风采,供后人品鉴、传颂。

猜你喜欢
高枝务川黄庭坚
蝉儿的话
蝉儿的话
我还没想好要写什么
白饭、皛饭与毳饭
咏蝉
贵州:航拍务川七柱山宛如巨大手掌
盛世仡佬 乐活务川
“骑在羊背上的务川”
“加一倍”写法——黄庭坚《雨中登岳阳楼望君山二首》
务川黑牛杂交改良效果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