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不是病“心病”才是病

2018-02-06 18:04胡大一
健康博览 2017年12期
关键词:早搏心肌炎心病

走进诊室的,是一位消瘦、面带倦容的中年女性。

患者:我一直心脏早搏。

胡大一教授:什么时候发现的?

患者:2010年,也就是我怀孕4个月开始的。刚开始不严重,越到后面越厉害,24小时动态心电图发现心率有一万多次。

胡大一教授:早搏时有什么不舒服吗?

患者:就是感觉心脏在跳,像是要跳出来一样。

胡大一教授:生完小孩好了吗?

患者:生完孩子马上就没有了。过了一两个月坐完月子之后又出现了,也是每天1万多次。

胡大一教授:那时候你怎么治的?

患者:怀孕的时候在上海某医院,吃了丹参片、宁心宝等药。生完孩子后,医生让我口服心律平。吃药一周,心跳就减慢到每分钟40多次,我自己感觉很难受,就去中医院住院,用了中成药,治了几天症状缓解了。中医院的一个医生说我心脏小,要做手术。然后我去了上海的专科医院,医生也劝我手术。

胡大一教授:后来一直有早搏症状吗?

患者:在中医院看过之后又吃了1个多月的中药,效果不太好。后来也一直有症状,现在测24小时心电图心率有3万多次了。我定期都去检查,自己感觉不是很舒服。

胡大一教授:还有什么感觉?

患者:有点胸闷,手臂一直酸。现在偶尔站着也晕,感觉像要晕倒但没有晕倒。

胡大一教授:血压怎样?

患者:收缩压105mmHg左右,舒张压60~70mmHg。

精神科医生:瘦了吗?

患者:比生孩子之前瘦了2~2.5千克。

精神科医生:容易紧张吗?

患者:感觉胆子变小了,外面有点声音就容易心慌。不能运动,剧烈运动就跳得更厉害了。

精神科医生:什么样的运动会难受?

患者:跑步机上稍微跑一下就不舒服了,感觉人特别累。

精神科医生:变得容易着急了吗?

患者:有,遇到不如意的事容易发脾气,以前脾气挺好的。

精神科医生:做什么工作的?

患者:在上海开店。

精神科医生:得过什么大病吗?

家属(母亲):女儿18岁那年发高烧,住院四五天也没有降下来,医生说好像是心肌炎,最后原因也没有检查出来。不知道她现在这个病和心肌炎有没有关系。

精神科医生:对什么过敏吗?

患者:青霉素过敏。

精神科医生:月经规律吗?

患者:挺规律。

精神科医生:容易经前烦躁吗?

患者:有一点,有痛经。

精神科医生:生完小孩还有痛经症状吗?

患者:对,我是剖宫产,因为心脏不好医生建议剖腹产。

精神科医生:孩子多大了?

患者:3岁多吧。

精神科医生:2010年生的,应该是4岁了吧。

患者:我现在有点糊里糊涂的,感觉记忆力也减退了。

精神科醫生:早搏有感觉吗?

患者:安静的时候感觉比较明显,做事情的时候就没有感觉了。

精神科医生:用过心律平?

患者:吃了一星期,感觉不舒服,去检查时心跳慢。

精神科医生:家人有类似的病吗?

患者家属:她父亲有心动过速。

胡大一教授:现在有感觉吗?

患者:有一点,晚上睡觉的时候侧着睡就觉得跳得比较厉害,好像压住心脏了。

胡大一教授:从超声看心脏功能和结构都是正常的,早搏不是病,也没有风险。你每一两年做一次超声就可以。如果你吃药难受可以不吃,尽量把这个事情淡化。

患者:我现在不敢吃西药,害怕猝死,所以每天时时都带着“救心丸”。

胡大一教授:你尽量不要去关注它,这是很良性的,没有危险。不要老做动态心电图,做出来2万、3万你更烦恼。也没有必要做射频消融手术。如果你愿意吃药,可以吃美西律。但我的建议还是,最好的治疗是不治疗。

精神科医生:你具体是做什么行业的?

患者:我白天在店里,晚上做淘宝。

精神科医生:你做生意很忙吗?

患者:晚上到一两点,早上睡到九十点。

精神科医生:生活不是很规律?

患者:对。

精神科医生:你不算典型的焦虑症,但是你容易烦,如果愿意用点调整情绪的药可以帮助你。

患者:我可以运动吗?

胡大一教授:你可以运动,不信的话可以做个活动平板,应该是越运动越好。

患者:在跑步机上跑一会儿就很累。

胡大一教授:你越不动身体越差,越运动早搏越少。

患者:是不是和我有过心肌炎有关系?

胡大一教授:现在看你没有心肌炎,心脏的功能都是正常的。

精神科医生:你可以先用黛力新,如果吃一段时间症状好了就不用吃美西律了。吃1周见效,1个月就能明显改善了。如果有一段时间特别不舒服可以用一片咪达唑仑,可以缓解症状。

患者家属:她需要吃什么营养品吗?

胡大一教授:不需要,她需要放松地生活。

医生总结

早搏不是病,也没有独立风险,如果是由心脏病引起的早搏,需治心脏病原发病,而不是单纯治疗早搏症状。本例患者超声心动图结果未见异常,接诊医生对这种早搏没有正确认识,并劝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加上患者18岁时症状确诊的“心肌炎”,其父亲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使患者对其早搏的症状过度敏感,对早搏的预后过度担忧(担心猝死),以至于把“救心丸”时时带在身上。加上患者无规律、缺乏运动的生活,工作上的压力,使她长期处于不典型的焦虑之中。以上因素协同作用,使患者越来越担心自己的早搏症状,并四处求医。

患者的这种症状并不是患了心脏病,而是“心病”,心理疾患使患者生活质量低下,而且给全家带来压力。

只有医生正确、耐心、清楚地解释,并每年随访一次超声心动图,打消患者心中的疑虑,才能使患者回归正常生活。endprint

猜你喜欢
早搏心肌炎心病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心肌炎患者减少食盐摄入
警惕感冒引发的心肌炎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查出早搏,不等于得了心脏病
人在江湖走,谁能不得病?
春天,警惕心肌炎“乘虚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