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炎松 创新地传承 让文化长青

2018-02-06 18:49雨梦廖严力杨舒霞
杰出人物 2018年2期
关键词:潮汕文化节香港

雨梦+廖严力+杨舒霞

【人物简介】

胡炎松先生,香港潮属社团总会常务会董、长春社文化古蹟资源中心理事。2016年获香港特区政府民政事务局颁授“推动社区建设及宣掦中国传统文化”嘉许状。著有《西贡区盂兰胜会六十周年纪念特刊》《破解盂兰迷思》,与Stella So合著《盂兰的故事》等。

搭竹棚,立花牌,设神坛,演大戏,诵佛经,办斋宴,派白米……南国盛夏农历七月,在港九新界许多地方,都能看到这一连串充满中国民间文化特色的传统活动。这就是盂兰胜会。这一传统由潮汕人带到香港,已延续上百年。2011年6月3日,香港潮人“盂兰胜会”成功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胡炎松先生,是出生於香港的潮汕後裔,也是香港潮属社团所主办的“盂兰文化节”之总统筹,他是潮汕文化的传承者,更是传统文化的痴迷者。随着时代的更迭,环境的变化,许多传统的民俗文化也在滚滚历史洪流中不断被遗忘、被冲击,甚至被淘汰。因而,他希望通过对这些文化的不断了解、研究、保育、创新、继承,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发扬光大,开出新的美丽花朵。

将“传统”做出“新意”

2017年9月1日至3日,一连三天,由香港潮属社团总会主办的“2017盂兰文化节”在香港维多利亚公园隆重举行。活动现场,盂兰文化历史展以图文並茂的形式,让人们更直观了解潮人盂兰胜会场地的佈局和仪式的意义。文化区、素食区、工作坊等区域的设置则帮助公众以不同视角认识潮州文化。盂兰水墨画展示区,公众可在画师指导下,绘出盂兰胜会吉祥景象。据了解,为庆祝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还特别增设了“祈福香港”活动,为全港市民祈福。此次文化节吸引了不少市民和遊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关於筹办“盂兰文化节”,从2015年开始,可以说,作为总统筹的胡炎松先生每一届都花费了不少心思。

首先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随着时代和环境的变化,因为人们不了解、不需要或不重视,许多传统民俗文化正从生活中渐渐消失,或已经消失了,成为了历史。胡炎松先生很早便看到了这一点,並身体力行地进行着传统文化的保育和推广工作。

以推广“盂兰文化”为例,在他看来,一方面要加强人们对该项文化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要在继承传统的同时,结合时代适当地创新。“许多不了解盂兰文化的人可能认为盂兰胜会不过是‘鬼鬼神神,宣扬迷信的活动,甚至觉得有点吓人。其实不然,如果了解了其背後的文化内涵,就会明白盂兰文化是关於孝亲报恩及行善济贫的,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也是胡炎松先生在推广盂兰文化时经常需要向他人解释的问题,因此,他开始思索该以怎样的方式去宣扬,“盂兰文化历史悠久,如果还是照搬老一套的做法,当下的人可能接受度不高。而如果只有展览,形式单一,很难有持续的吸引力。所以,应该要做得‘传统而不失‘新意。”

“盂兰抢孤”竞赛就是一个很成功的创新。“抢孤”习俗在潮汕地区由来已久,通常於盂蘭胜会最後一天举行。据传,清末民初时,因为潮汕地区天災饥荒比较多,往往像盂兰胜会,当仪式完成之後,祭品不会拿走,附近的饥民会抢夺派发的祭品,後逐渐演变为“抢孤”的竞赛传统。

“抢孤”,这是一项抚災济贫的传统仪式,也极具代表性,但在丰衣足食的年代,此项传统如不保育,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我在家乡看过之後就想,能不能把这活动创新一下,带到香港,让更多人通过这项仪式去更好地认识盂兰文化。”传统的“抢孤”,秩序得不到保障,因而社团领导在多番解释,讨论之後,最终表示讚成。胡炎松先生细细地解释了自己以竞赛方式优化“抢孤”传统的创意:可以将“抢孤”办成同篮球赛一样讲规矩的竞赛,有道具、有规则、有裁判、有胜负,还可以让更多人真正参与其中。

抢孤竞赛从2015年第一届举办後,便“一炮打响”,成为了盂兰文化节的一个重头戏。“2017盂兰文化节”共有42队共252名健儿参与,最年轻参赛队伍为中三至中四学生,以学校名义组队出赛,亲身力行感受中国传统,部份队伍更派出啦啦队吶喊助威,气氛炽热。

本来望而生畏的盂兰传统也变得紧张刺激,不止是潮汕人,更多人,包括年轻人,也能於欢乐中透视传统节日。

家乡情滋养文化之根

有关盂兰胜会的记忆,从小就在胡炎松先生心中扎下了根,而其乐此不疲地传承和发扬盂兰文化则是深受父亲的影响。

胡炎松先生从小生活在西贡,在他的印象中,儿时一年当中最开心的时候莫过於一年一度的盂兰胜会。“小时候家附近每年都会有潮州人和海陆丰人举办的盂兰胜会,在新界平时也没什麽好玩的,而且我们住得比较远,许多东西要到西贡市区才能买到。但是每年举办盂兰胜会的时候,除了很热闹外,还有许多小贩卖一些好吃的和好玩的。”小孩子的好奇心一下子得到了满足,盂兰胜会则成了小时候的一个念想。

其父亲是筹办盂兰胜会的一把好手。众所周知,要筹办这样的大型活动需要很多人力参与,待他长大点了,父亲就经常叫他帮手“抬这个”“搬那个”,也就这样,他开始了参与筹办盂兰胜会的工作。endprint

如果说一开始只是觉得“好玩”的话,那麽随着对盂兰文化的深入了解,这份情感则慢慢变成了兴趣和热爱。这要从深入了解家乡说起。

7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後,十几岁就来了香港並对家乡深深眷恋的父亲便经常带上胡炎松先生回潮汕地区看看。一开始,小小年纪的他並不乐意回去:“因为很不方便,早上四点多就要从香港坐大巴出发,晚上十点了才能到潮阳,临时找个宾馆住下,条件也很差。然後第二天还要坐一个小时的车才能到乡下老家。”但是也有很吸引他的地方,那就是潮汕人重视遊神赛会,祭先祖,拜神灵,对传统文化非常尊崇。每次回去胡炎松先生都会去走走看看,看老一辈的人具体是怎麽做的。久而久之,这些画面便刻在了他的脑袋里,刚开始也没什麽特别的,但随着慢慢长大,兴趣发酵,便特别想去深入研究,诸如为什麽要这麽摆设,为什麽这样做等等。

2000年左右,胡炎松先生加入了香港潮州商会,作为年轻一辈当中對潮汕文化较为了解的成员,他参与了许多推广潮汕文化的活动,也经常帮手。例如2017年的“潮州节”,他是文化组负责人,而上文提到的“盂兰文化节”他则担任总统筹。

踏实为人 天道酬勤

在为人处世上,胡炎松先生也深受父亲的影响——勤奋而踏实。“父亲小时候家里比较困难,十几岁便随亲戚来了香港,靠双手打拼,一点一滴都来之不易。所以父亲做事很踏实稳重,他也从小这样教育我们。”

胡炎松先生学的是土木工程,毕业後历练了几年後,便开始帮父亲打理家族企业。其家族最早是做建筑材料和建筑工程的,後在内地创办了製漆工厂,並在西贡建有影棚,可为电影、广告等拍摄提供场地和设备。家族事业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细细分析则不难发现,胡炎松先生和其家族经营的生意都是较为传统的行业。“曾也有人建议父亲做些投资什麽的,但他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也有人说我们,为什麽不把西贡的地开发建楼,则可以赚很多钱,他也没这麽做。父亲说‘自己踏踏实实地有饭吃就行。”正是这份踏实稳重,胡家生意在数次大风大浪中都受影响甚微。稳扎稳打,胡炎松先生继承了父辈的优良品质,踏实前进,将生意打理得井井有条。

先问付出,再问收穫。这是胡炎松先生想同当下年轻人分享的。他是西区少年警讯名誉会长会活动委员、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常务会董,在服务中他也接触了许许多多的年轻人,並特别关心他们的成长。通过融入年轻人群体,和他们交朋友,他也乐於分享自己的心得並帮助有需要的青少年。“例如关於创业,他们经常问我‘第一桶金是怎麽赚到的,我会告诉他们,这世界上从来没有第一桶金,都是要靠自己慢慢积累的。”天道酬勤,没有不劳而获的事,要懂得先付出。

此外他还是中区耆乐警讯名誉会长会活动委员会主席,在长者服务方面亦做了大量工作。

不要让传统文化成为历史

然而,在创新过程中胡炎松先生也受到过很多质疑,认为创新意味着改变了传统,失去了本味。“传统文化,包括盂兰胜会,如果不继续传承下去,那终有一天会成为历史。但它原有的安抚心灵、慈善济贫的作用逐渐减弱,那我们则需要在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环境和社会要求去慢慢优化,以吸引现代人更好地去了解,去继承。如果优化都做不了了,那只能被淘汰,成为历史。”面对质疑,胡炎松先生有自己的见解,认为应当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创新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发扬传统。

参与並组织筹划了这麽多推广潮汕传统文化的活动,在胡炎松先生看来,潮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优秀组成部分,推广潮汕文化又何尝不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潮汕文化也是中原传过来的,就像剪纸、木雕文化一样,但是来到每个族群後发展的情况又不一样。可以让他们从一个族群的文化了解开始,再慢慢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关键在於一颗热爱传统文化的心。他经常受邀到高校、社团等举办分享传统文化的讲座,或协助举办文化推广活动,他更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努力,带动更多人发现传统文化之美。

生活中,胡炎松先生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爱运动也爱旅行。与众不同的是他喜欢“老东西”,每到一个地方,最吸引他的莫过於历史文化韻味浓厚的古建筑、古民俗。从中更加可以看出其对传统文化的深情。他说,现在自己过了为事业拼搏费心的年纪,他希望把更多地时间放在推广传统文化上。

习近平主席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胡炎松先生也深深地认同这一点,潮汕同胞之所以能团结一心,也正是大家的身份认同和文化自信。他希望未来可以做得更多。endprint

猜你喜欢
潮汕文化节香港
潮汕牛肉火锅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第三届广灵湿地文化节开幕
香港之旅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
展与拍
潮汕文化进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