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治疗方法结合磷酸肌酸钠对小儿心肌炎的治疗效果

2018-02-06 00:09杨延彬申静全伟欣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年30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钠治疗效果

杨延彬 申静 全伟欣

【摘要】目的 探究磷酸肌酸钠和常规疗法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所收治的小儿心肌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法,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心肌酶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肌酶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磷酸肌酸钠和常规疗法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效果十分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关键词】常规治疗方法;磷酸肌酸钠;小儿心肌炎;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72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0..02

在小儿科中,心肌炎疾病属于其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疾病,此疾病主要是由于患儿的心肌局灶性以及弥漫性的炎性浸润而出现的[1],同时还伴有临近性的心肌细胞坏死或者是变性的情况,发病的原因较多,其中最多的是患儿出现病毒性的心肌炎,包括螺旋体、细菌、真菌、立克次体、细菌以及寄生虫感染[2]。在治疗过程中,本次研究主要分析的是磷酸肌酸钠和常规疗法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的效果,具体情况见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所收治的小儿心肌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11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为(6.16±4.11)岁,病程为9至31 d,平均病程是(15.89±3.44)d;治疗组男22例,女21例,年龄12个月至9岁,平均年龄为(6.36±4.41)岁,病程为9至33 d,平均病程是(16.29±3.24)d。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治疗法,口服维生素C、能量合剂,同时结合抗病毒进行治疗;而治疗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磷酸肌酸钠进行治疗,磷酸肌酸钠(国药准字号:H20058621,生产企业:北京英联生物有限公司)的用法和用量:静脉滴注,每日1~2次,每次1.0 g。两周为一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

观察患儿心肌酶的情况,包括:LDH、CK和CK-MB;而患儿疗效评价如下:显效:患儿的心肌酶以及心律失常的体征全部消失,临床症状完成消失;有效:患儿的心肌酶以及心律失常的体征得到缓解消失,而且临床症状开始消失;无效:患儿患心肌酶以及心律失常的体征无变化,且临床症状出现恶化的情况,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数据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

治疗组患儿显效26例(60.47%),有效15例(34.88%),无效2例(4.65%),总有效率是95.35%;对照组患儿显效24例(55.82%),有效14例(32.56%),无效5例(11.63%),总有效率是88.37%,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患儿的心肌酶变化情况

治疗组患儿LDH(153.2±77.4)u/l,CK(23.2±13.1)u/l,CK-MB(53.8±13.1)u/l;对照组患儿LDH(193.5±79.4)u/l,CK(51.2±11.1)u/l,CK-MB(65.8±14.1)u/l;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小儿发生心肌炎疾病的人数在不断上升,许多患儿由于感染、肉芽肿性以及特发性等情况而导致患儿发生心肌发炎疾病[3]。临床症状较多,轻度症状主要表现是患儿发生多汗、头晕以及胸闷等,而严重的患儿则出现心律失常、心动过缓或者过快等情况[4]。而在治疗过程中,运用磷酸肌酸钠结合常规的治疗方法,磷酸肌酸钠属于高能的化合物,它可以帮助患儿维持良好的心肌细胞ATP含量,同时也可以促进患儿心肌恢复,进而减弱患儿生理紊乱的情况。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收治的小儿心肌炎患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治疗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是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心肌酶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磷酸肌酸钠和常规疗法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效果十分显著,值得运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蒋 威,黄葆莹.小儿心肌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学,2016,40(10):910-911.

[2] 郑祖芬,刘卫国.磷酸肌酸与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疗效及对血清心肌肌鈣蛋白I的影响[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11):12-14.

[3] 胡晓波,胡兰娟,沈绍南,等.超敏肌钙蛋白T与肌酸激酶同工酶检测用于小儿心肌炎诊断的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1):1736-1739.

[4] 王永亮,李 雪,王燕燕,等.果糖二磷酸钠与磷酸肌酸钠治疗心肌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04(24):67-68.

[5] 戴春威.对比分析磷酸肌酸钠和果糖二磷酸钠治疗小儿心肌炎的可行性及安全性[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01(15):82.

本文编辑:吴宏艳endprint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钠治疗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磷酸肌酸钠与大剂量维生素C治疗轮状病毒肠炎合并心肌损害的效果比较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磷酸肌酸钠与能量合剂联合治疗小儿心肌炎疗效观察
磷酸肌酸钠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