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对企业价值的影响研究

2018-02-06 00:16刘月升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11期
关键词:分离企业价值企业

刘月升

摘要:企业办社会职能是我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特有产物。在相当长的时期里,它对我国经济的整体复苏,工业基础的建立,人们的就业以及社会的稳定起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是社会主义经济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都将在市场规律的支配下运行,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将是国企改革的重要一环。本文由分析企业办社会的利弊入手,进一步挖掘改革中已经或者将会遇到的问题,深入剖析造成改革难的深层次原因,探究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对企业价值造成的影响,并对日后的改革提出建议,以达到趋利避害、平稳过渡的目的。

关键词:企业 分离 办社会职能 企业价值

一、研究背景

(一)历史沿革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国都处在计划经济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生产经营几乎完全依靠国家的主导,国有企业自然而然地在特定层面就有了政府的影子。因此,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环境下,便具有了双重属性,即经济性和社会性。

彼时的国有企业无须花费太多精力去搞市场调研或是产品推广,只需要按照国家计划部门的要求保质保量完成任务即可,所以经济性属性并不突出。与此同时如何让职工愿意在本单位更好地工作,如何对职工进行更好的管理,如何解决好职工家属的就业,才是企业更需要解决好的问题,这些更多体现的是企业社会性的属性。因此当时生产经营模式归纳起来就是对职工的固化、工作场所的固化、生产业务的固化和组织管理的固化。换言之,就是让特定的一群人,在固定的地方,统一的管理模式下,生产特定种类的产品。这样,便兼顾了生产与社会管理。

于是,企业在搞好主业的同时,要不断满足本厂职工的生、老、病、死基本需求,甚至扩展至诉讼、治安等特殊需求,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成立各类功能性单位,如学校、医院、公检法、幼儿园、食堂、物业、消防、垃圾处理等,不断完善企业的社会管理水平,逐渐在全社会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基本发展模式。

(二)企业办社会的利与弊

1.利

(1)有利于形成企业文化,提升企业凝聚力。企业办社会就是以“人”为主线,使企业和社会不分离,从职工的生、老、病、死,再到下一代的工作学习都与企业息息相关,大家共同劳动,共同生活。企业在个人发展过程中起着核心的作用,人们都围绕着企业来工作生活。长此以往,逐渐形成独特的企业文化,将所有人都凝聚在一起,与企业荣辱与共。

(2)降低交易成本。在相对固定的厂区范围内,企业各个业务单元之间开展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与职工之间的生活服务无法避免。当企业属于同一主体,利益取向相对一致时,相互间的内部交易成本包括内部交易价格的制定和沟通成本容易得到控制,使交易成本降低。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企业整体成本的下降。

(3)拓宽企业信息来源渠道,形成企业无形资产。由于职工数量多,人员构成复杂,市场经济环境中的人们通常掌握大量的信息资源,在相对固定的生活圈子下,能够为企业带来丰富的信息,拓宽了企业信息来源的渠道。同时,职工自带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链条,会形成企业的无形资产,必要时,能为企业发挥作用。

(4)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复合型人才。由于企业规模大,涉及行业多,接触面广,承担的各项职能复杂,这就要求企业管理者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巧,以适应企业的发展需求。客观上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2.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任何企业都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兼具社会管理职能的国有企业在市场化的浪潮下,不可避免地凸显出诸多弊端,难以与时代相适应。

(1)承担过多的社会职能和政府职能,增加企业负担。国有企业归根结底是企业,不是政府,更不是社会组织。企业的根本目标是追求价值的最大化,任何有悖于这一目标的顶层设计对企业发展都是不利的。目前企业办社会已构成企业很大的负担,严重阻碍了企业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企业办社会职能使得国有企业的经营目标会发生错位,无法保证企业在任何时候都运行在一个合理的发展轨道上。

(2)造成资源分散,不利于主业的正常发展。企业办社会最直接的影响是使得企业资源分散且难以高效利用,从而导致主业所能享受到的资源更加有限,企业经营受到影响,造成活力不足,适应市场的能力差,影响企业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后劲。

(3)企业内部沟通不足、协调不力,造成生产效率低下。由于企业组织结构庞大、部门繁杂,导致沟通难度增加。各部门容易各自为政,忽视与其他部门组织的联系沟通。当企业中各部门必须相互协调时,通常会显得杂乱无章,无法达到理想的合作效果,造成时间、人力、物力等资源浪费,进而出现效率低的情况。

(4)管理能力不足。由于机构庞大,人员冗杂,导致管理内容跨多个领域,造成管理难度的增加,影响到资产的利用效率,甚至出现资产损失,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降低企业价值。

(5)弱化了企业的竞争能力。由于企业负担过重,在市场化竞争中总处在不平等的地位上,严重限制企业走向市场,与其他主体展开公平竞争,对企业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长期与市场的脱节也使得企业人员逐渐丧失市场化的意识,等靠要思想严重,不再积极开拓进取,追求与市场的接轨,导致企业更加难以适应市场化的需求,最终难逃被淘汰的命运。

(三)改革的现状及原因探究

1.改革现状

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提高各项公共服务的质量,提升专业化程度,国务院逐步要求各类国有企业逐步推进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将社会化职能部门从企业中剥离,减轻企业发展负担,提升企业的整体活力。据有关资料统计,截至2016年,中央企业目前有上述五类社会职能机构8000多个,年度费用约800亿元;地方国有企业年度费用超过千亿元。总体来看,国企办社會呈现有三个特征:一是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多于东部地区,2013年广东全省国企办社会费用不到1亿元,四川省约9.6亿元,黑龙江仅龙煤集团一家就约3亿元;二是资源型企业多于其他类型企业,如四川煤炭集团每年负担2.6亿元,占全部省属国企的近一半;三是大企业多于中小企业,央企办社会负担约占全部国企的一半,地方又以省属企业为主。endprint

2.原因探究

经过几轮改革,企业办社会已取得较大的成效,但仍有部分社会职能无法实现分离。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所致。

(1)企业和职工对企业分离办社会认识不足,甚至还存在抵触情绪。很多国企把办社会当作职工福利,主观上不愿意分离。国企通过主办“三供一业”对职工进行隐性补贴,通过内设医疗和教育机构方便职工就医、子女上学,通过对离退休人员加强服务提高职工归属感和凝聚力,这些本质上都属于职工福利。在效益好的时候,企业可以自行消化上述成本,可以承担内部提供的低效损失。一旦企业效益不好,“福利定势”又使得职工不愿意分离办社会、不愿意取消隐性补贴。企业从资产保有和职工稳定等因素考虑,主观上也不愿意分离。这样就使得企业办社会问题成为企业长期的包袱。

(2)改革进度差异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国企分离办社会大致可以分为三种情形:一是所在地区经济较发达,市政服务水平较高,国企无论效益好坏,社会职能都容易剥离,实践中也确实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如东部地区,大部分国企的“三供一业”都交给了市场化的专业公司;二是企业效益较好,移交资金充裕,但所在地区缺乏专业的承接主体,职工反对交给低水平的社会机构,“三供一业”、离退休人员管理、医疗教育机构等仍保留在企业内;三是企业效益差,移交资金缺乏,地区经济又落后,没有相应的专业化社会机构,尤其是一些边远地区,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能力,根本不具备分离条件。可见,国企能否分离办社会职能与地区经济发达程度高度相关。

(3)资源型企业的固有特征所致。在分离办社会职能的国有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资源型企业。由于资源固定(一般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的特点,使得企业不得不在该固定区域发展,其企业办社会职能单位几乎就是为资源型企业进行“一对一”服务,没有其他的市场机会,离开企业主体几乎丧失存在的意义。因此,在分离的时候难度很大。

(4)改革成本大。改革成本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改革初期,由于部分业务的突然中止,会使整个集团在收入方面受到较为明显的影响,影响企业的整体效益;二是在分离的过程中,需要解决日常经费、人员安置、聘请中介机构、补缴税款等支出,会使企业短期负担增加;三是改革需要相关的政府和企业承担一定的机会成本,如政府或企业在改革期间进行重大的项目立项或是重大的项目建设周期都可能由于改革造成政策上的暂缓,对经济效益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企业分离办社会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一)正面影响

(1)轻装上阵,突出主业,提升企业的专业化职能。企业分离办社会意味着企业不再需要承担额外的社会职能,企业可以完全按照自身发展的需要来合理安排规划产业布局,帮助企业发展主业及相关产业,不断深化企业的专业化职能,专心提升企业价值。

(2)提升企业人才的专业化素质。企业分离办社会使得企业在业务上会将主业放在核心地位,从干部到职工,都能专心从事本职工作,提升企业工作效率。

(3)减轻企业负担。部分社会职能类的企业本身不具备自我盈利能力,难以通过自主经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本身的各项开销。因此,使得总部需要付出部分资金和人力资源去维持这类企业的正常运转,目的是获得该类企业为企业集团提供的某项专业服务以及解决员工的就业问题。在市场化经济环境下,对企业整体发展而言,并不是一个理性的选择。剥离社会化职能单位能够大大降低对其补贴及相关支出,节约费用,减轻企业负担。

(4)利于国有企业与其他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长久以来,人们对国企诟病最多的就是人员负担过重,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这次的分离办社会使得大量非主业单位被剥离,人员划转,规模、编制精简,使企业的结构更加合理,更有利于在市场上与民资、外资公平竞争。同时便于同行业对标比较,譬如成本费用项目、利润项目等,在分离之前存在诸多不合理因素影响数据的科学性,难以进行同行业比较。改革以后,理顺各种生产关系,剔除不合理部分,则有利于自身信息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在行业内对标比较,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5)提升了国有企业的管理水平。剥离以后,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有条件按照现代企业的模式进行运转。客观上要求企业完善原有的管理制度,以适应现代企业的管理需要,不断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助力企业获得更大发展。

(二)负面影响

(1)改革成本较大。①改革期间职工的思想会发生变化,对未来产生担忧,可能导致工作积极性降低,生产效率降低,从而影响企业的价值。②改革可能造成国有资产的流失。资产剥离的过程中由于人员去留的不确定以及频繁的岗位调整,使资产管理人员对资产管理工作的责任心不强,造成资产流失,甚至有人会利用制度上的漏洞,中饱私囊,侵吞资产。③产生大量的费用。改革将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较短时期内,企业将面临较重的经济压力,以保证改革的进行,这对企业来讲,是巨大的负担。④改革会增加企业的机会成本。改革期间,由于企业精力有限,在应对改革的前提下,会分散企业的资源和管理精力,会导致企业重大的项目立项或是开工建设无法正常进行,对经济效益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2)降低部分企业的社会地位。一直以来,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都以地方“老大哥”自居,厂矿区逐渐发展成为大型社区,甚至城市。企业能够代表相当一部分人的利益,拥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在各类谈判中,尤其是与政府有关政策导向方面的谈判,处在较为有利的地位。分离办社会使企业规模缩小,所管理的人员数量减少,企业的社会地位会发生下降,导致企业在优惠政策的取得以及具体事情的协调方面变得比原来更加艰难,影响企业价值。

(3)对部分盈利企业造成不利影響。在改革范围内,部分企业属于盈利企业,并以一个较为合理的方式运行。过度的改革容易使这部分企业的正常经营受到不利影响,给企业造成损失。如部分企业办的医院,拥有较高的医疗和管理水平,而且在当地有较高的品牌认知度,在医疗体系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如果贸然改制或关闭,难以预估会给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带来怎样的风险。endprint

(三)对企业价值的影响

企业分离办社会是对国有企业在计划经济时期长久形成的一种组织管理模式的改革。经过分析可知,改革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具有两面性,既有正面影响,又有负面影响。但是,负面影响大多发生在改革进行时期,呈现短期性的特点。如改革时会产生大量的费用,加大企业负担;发生资产减值风险或是人员舞弊风险;短期社会地位发生下降等。如果能够在改革初期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选取企业资金较为宽裕的时期作为改革时期,完全可以很好地规避大多数风险和不利影响。相反,从长远看企业分离办社会对企业价值的有利影响则显得更加深远。改革是一次自我的修复和革新,在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改革措施推动下,这种变革是无关痛痒,难以发挥功效的。企业分离办社会就是要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对原有的国有企业组织管理模式进行变革,优化企业的管理模式,改进生产经营流程,突破原有的经济模式所产生的弊端,最终超越改革前的企业价值,实现跨越式发展。

综上所述,企业办社会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在改革初期总体上产生的是负面影响,会导致暂时性的企业价值下降,但从长远看,企业由于走上更加合理的发展轨道,企业价值会上升并超过现有水平(具体如下图所示)。

为了统计在改革以来每年企业价值的变化,可以利用表格用来实现。假设某集团公司下设若干业务单元,分别为A、B、C、D,它们独立进行利润核算。逐年统计改革开始以来企业价值的变化情况(具体如下表所示)。

(1)代表设计的所有业务单元。如主业部门1、主业部门2、医院、物业公司等。

(2)代表分离前各业务单元每年产生的利润总额。以分离年度的上年数据作为参考。

(3)代表分离后按照全面预算的要求对单位的利润情况进行预算,将预算数作为进一步考量的依据。

(4)代表分离前后各个业务单元价值的增减额。

(5)代表某一业务单元产生的利润占集团总体利润的比重。该指标能清晰地看出哪些单位是承担利润成果的主体,而哪些则处于较为边缘的地位。

(6)代表由上述的指标评判应该在下一步改制中选择何种方案。如持续经营且自己持股、持续经营但要引入个人股东、完全私有化或是移交等。

三、结论及建议

(一)选择时机,在企业效益较好时实施

改革需要企业在短期内拥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往往企业在改革阶段都会出现企业价值下滑的现象,但是企业通过改革使生产活动走上正轨,组织形式变得更加科学合理时,企业价值便会逐渐回升,最终超过现有的企业价值水平。因此,企业要选择效益好、资金充裕的时期作为改革的窗口,避免改革造成企业经营困难,甚至资金链发生安全风险。

(二)分类研究,依照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先易后难的基本原则实施

(1)对于一些效益好的企业,在保证现有盈利水平的情况下,研究改革方案,可以剥离的要进行剥离,不能进行剥离的也可以由企业继续管理。有些企业目前的盈利情况好而且适合目前的管理模式,对于这样的企业就不能盲目进行剥离,损害原有的生态链,从而造成优质企业无法正常发展。

(2)對于比较特殊的资源型企业,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社会职能企业的功能几乎与主体企业是“一对一”的,盲目分离反而会造成交易成本增加,职工工作积极性降低等不利影响。因此,对于这类企业,要通过加强内部独立核算意识,加强内部管理,模拟剥离的方式解决。

(3)要抓重点,促一般。对于所在地区经济发展较好的企业,可以通过外包、出售、改制、移交等方式交给专业机构,提高内部服务的市场化程度。对于所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企业,不可强行推进移交或剥离,可依据具体情况分步解决。

(三)做好职工的稳定工作

(1)对于企业职工,由于在分离办社会将企业逐渐推向市场,进行市场化改革。使得职工隐性福利被取消,如隐性补贴、子女就业等。为了保证职工原有的生活水平,企业应该在薪酬体系中以适当额度,在适当的时期,予以考虑,以提高劳动工资,增加职工福利,缓解职工的经济压力,保证改革的安全进行。

(2)对于被剥离的职工,要尝试在本单位或是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进行统筹安排,尽可能保证职工的工作机会。同时要加强对职工的业务培训及再就业教育,使原职工尽快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需求。

(3)充分利用好国家的财政补助和税收优惠,最大限度地保证职工的各项权益。

(四)加大政策宣传

运用有效手段最大限度地使全社会对企业改革形成正确认识,保证相关政策及时准确地解读到位,合理地引导企业和职工积极参与改革,为改革的顺利进行做好前期准备。

参考文献:

[1]秦海霞.企业办社会——包袱卸去[J].国企管理,2016,(5):49-51.

[2]张树友.加快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思考[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7,(1):110-112.

[3]刘冰.接收企业办社会职能对地方经济社会的影响[J].经济观察,2016,(15):26-27.

[4]张振峰,杨玉清.企业分离办社会的实践与体会[J].中国煤炭,2004,(1):11-13.

[5]刘继扬.企业办社会职能的转型及应对[J].财经界,2015,(22):287.

(作者单位:晋能集团有限公司)endprint

猜你喜欢
分离企业价值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管理理念创新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企业价值与内部控制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