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问题与对策

2018-02-06 07:06陆耘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11期
关键词:事业单位问题对策

陆耘

摘要: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权力运行中监控环境不断改善,财政资金使用效率也在不断提高,但进一步推进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工作还任重道远。本文通过分析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规范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对策,以便将绩效理念真正融入预算管理全过程。

关键词:事业单位 绩效预算管理 问题 对策

财政部在2011年就提出了《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并指出预算绩效是指预算资金所达到的产出和结果,预算绩效管理是一种以支出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它强调预算支出的责任和效率,要求在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全过程中更加关注预算资金的产出和结果,要求花尽可能少的资金、办尽可能多的实事。多年来,推进绩效预算管理在反腐倡廉的大环境下,取得了丰硕成果,但绩效预算管理的理念仍然没能深入人心,仍然有许多方面的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一、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预算编制目标不明确

绩效目标是预算绩效管理的基础,是整个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前提,但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时,认为绩效目标是财政部门的事,单位预算编制仅仅是指部门预算,是单位财务部门同政府财政部门对接的事,是财务部门的责任,与其他部门没有任何干系,只要按财政部门要求将人员经费、商品和服务支出编制准确就行了,其他支出财政并不给予支持,要靠事业单位自己筹集资金来源,特别是项目经费要靠竞争性取得,不确定因素较大,对这部分收支在预算编制时,只做一些简单的估算,很少考虑单位自身事业发展规划和职能要求,去设定一个切合实际的绩效目标,把预算编制工作做好、做细、做实。这种由单一部门编制的预算导致预算计划性、科学性不强,从而削弱了预算目标的约束控制力。

(二)预算执行监控不够严格

预算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环节,但一些事业单位领导对预算执行监控的重要性认识并不到位。由于多数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性质,长期以来形成的“重分配轻管理、重支出轻绩效”的思想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错误地认为只要单位财务部门将部门预算纳入国库集中支付的经费按进度、按要求使用就行了。没有把资金使用的重点放在使用效益上,因而部门之间利益的争取超过了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关注;对自行筹集的资金,其预算控制意识淡薄,随意性强,预算控制措施缺乏力度,单位的信息不够透明化,职工对大部分经济事项都处于不知情的状态,员工全员参与的制约和监督有待进一步提高,执行监控不够严格。

(三)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评价结果缺乏约束力

由于事业单位主要资金来源是财政性资金,在预算管理中重点主要集中在合规性的评价上,因而绩效评价指标相对单一,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关注度不高;很多单位即使建立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但评价结果往往不公布,缺乏相应的约束性,达不到对评价结果取得实际应用的效果,因而制约了绩效预算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推进绩效预算管理的意义

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有利于提升预算管理水平、增强单位支出责任、节约公共支出成本等,在许多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需要

当前,国家对事业单位的财政补贴投入力度不断加大,推行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促进事业单位发展,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有效途径,更是对资金的使用情况和权力的运行有着很好的监控作用,这也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和政府最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二)推进绩效预算管理也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

近年来,事业单位在绩效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预算约束软化、重复建设重复购置、资金损失浪费、绩效低下、假公济私、贪污腐败等问题都有了较大改善,预算绩效管理取得的成果大家有目共睹。进一步推进绩效预算管理,构建科学规范的财务治理结构和财务监督管理机制,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需要,从源头上杜绝财务预算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建立科学合理的、符合事业单位实际和管理需要的绩效预算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达到维护财务秩序、规范绩效预算行为、提高绩效的目的。

(三)推进绩效预算管理关系到事业单位长期稳定的发展

绩效预算管理作为一种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一方面对战略目标完成程度进行监控,另外一方面,对资金使用和资源配置进行良好调控。最终就是为了在资源权力分配的基础之上,对各部门及资金项目的经营绩效进行衡量和监控。这样一来,实施绩效预算管理将会更好地帮助单位持续长期地发展下去。

三、推进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完善绩效预算管理制度,建立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体系

除了政府层面上的制度规定外,每一项绩效管理工作都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形成制度体系。只有通过这种强大的外在制度压力才能有效遏制部门单位“重投入轻产出、重分配轻管理”的财政资金使用惯性,规范各方参与绩效管理的行为。设立预算管理专门机构——预算委员会,实行全面预算制度。明确提出单位短期和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建立完善的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方法,其中预算委员会应该由事业单位各部门的相关人员组成,而不仅仅只限于财务人员,由预算委员会来负责预算的编制和执行,以加强对预算的管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操作性强的事业单位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为考核评价事业单位的绩效预算管理提供客观依据。

(二)发挥绩效评价结果的作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实行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安排挂钩制度,将评价结果作为下年预算资金安排的依据,对资金使用效益较好的项目,在编制预算时优先安排,对资金使用效益不好的项目,减少或停止其财政资金的安排;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反馈、整改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反馈给项目单位,对反馈情况进行跟踪,强化预算单位内部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绩效;适时将绩效評价结果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在全社会形成重绩效、用绩效、问绩效的共同监督和参与机制。endprint

(三)实施绩效审计,健全监督考核机制

在实施绩效预算的改革进程中,事业单位可以先进行绩效审计,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纪检监察、中介机构、国家审计等部门的作用,通过绩效审计来更好地推动绩效预算的实施。从绩效审计的结果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该项支出到底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同相关部门类似支出相比,效率是否低下。在进行绩效审计时,为了使审计更加独立,减少部分人为因素影响,所以可以安排主管部门或者聘请社会上的专业机构进行审计,杜绝熟人包庇行为。同时,还要建立和完善绩效运行跟踪监控管理系统,健全监督考核机制,对绩效审计结果较好的要推广应用。

(四)实施绩效目标管理,落实追责问责制

虽然事业单位的绩效预算管理体制中明确了奖惩机制,但是具体实施仍然缺乏力度,这就导致各部门工作资源配置和资金使用低下。另一方面,在结果与绩效预算编制目标不一致时,由于问责制度的缺失,没能追究部门或个人的责任,起不到任何监督作用。像这种犯了错又不用负责的不良行为,甚至还有违法乱纪的犯罪现象,直接影响了资金使用效益,阻碍了单位的长远发展。“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是建立现代预算制度的突破口。对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的资源浪费,绩效低下等现象应当落实和建立经济责任制度和严格的问责评估奖惩制度,使事业单位及单位内部各部门真正为绩效负责。依照目标管理的具体要求,将要实现预期的绩效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并且通过签订绩效合同来分配明确好各部门以及各人员的管理职责;采用一系列绩效指标来衡量各部门经济活动支出情况,并与绩效目标相结合,通过绩效预算评价指标体系来考核预算支出绩效,从而将责任真正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出了问题找出相应责任人,然后通过问责评估建立相关奖惩制度,根据绩效情况来分配下年度的预算资金,從而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结束语

近年来,虽然我国已经展开了绩效预算管理的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许多方面还需要继续向前推进,各项措施需要不断完善和提高,做到从根源上防范事业单位行政权力腐败,以达到提高预算绩效管理对行政权力的监控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凌智.新常态下中小企业全面预算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内部审计,2017,(1):94-98.

[2]刘华周,陆学文,郭媛嫣.财政支持农业科研机构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农业科技管理,2013,(1):50-53.

[3]张明华.浅析事业单位绩效预算管理[J].中国外资,2013,(16):303-305.

[4]徐雪荣,李霞,胡玮,王洁.预算绩效管理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6):25-26.

(作者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endprint

猜你喜欢
事业单位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