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坚持“坐而不待毙”的:忍饥减肥

2018-02-06 09:25
中国总会计师 2017年11期
关键词:杠铃节食抗压

减肥,似乎是由年轻女士为追求骨感美而兴起的,后来影响到男性扩大到职场,但是,如果提出老年人尤其是肥胖老人的减肥问题,而且认为在某种意义上比年轻人减肥更重要,恐怕很多人都不会赞同。

中国人习惯于将老年人的肥胖褒赞为“发福”,总爱赞曰“心宽体胖”。因为老年人已经转入“颐养天年”阶段,往往离不开吃得好、喝得好,生活舒适愉快,即使体重增加了,也无伤大雅。如果人到老年还要接受减肥折磨,不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吗?

果然,我提出准备减肥首先遭遇来自家庭的反对。反对意见一,你并不肥胖;反对意见二,你本来就没有什么享受嗜好,如果再节食减肥,老年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

这里,再对自己的身体情况做一点说明。

我在13-15岁(小男孩长身体阶段)时恰逢1960-1962年(“三年自然灾害”),时至今日,内行人士一眼就能看出我的身体曾经经历过严重的发育不良,后来又被群殴暴打至“重伤”(1967年),家里也没有增补营养的经济条件,以致直到2015年心脑血管大病爆發时,我其实都不胖。带着“极高危”的出院报告回家后,一度心境低落,结果,2016年5月体检时,体重达到81.5公斤(身高1.68米),结论为“肥胖”,体检医生提出“减肥”建议,而我也开始感觉到体重正在悄悄地成为我的负担。

有一次,看到举重运动员在最后一次增加重量时失败,我突然联想到,如果把举重运动员最后一次的失败看作是一个人心脑血管抗压失败的极限,那么应当就不难理解,他的失败其实并不是举起总量“XX公斤”的失败,而是举起“XX+1”的那一公斤的失败。因为,只要撤掉那一公斤甚至半公斤,运动员就可以重新成功地举起“XX公斤”的杠铃。同理,如果把人的体重看成是一个杠铃,那么,人的心脏就相当于一天24小时里分分秒秒都在举着这个杠铃,如果能从这个杠铃上减少一公斤甚至半公斤,对于健康机体来说,可能感觉不到什么,但是,对于曾经患病的心脑血管来说,当意外悄悄到来时,这一公斤或者半公斤,就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只要减去,“骆驼”就可能安然无恙。

由此意识到,减肥对预防心脑血管“卒中——猝死”的重大价值就在于,哪怕体重只是减轻了一公斤甚至半公斤,就有可能在某种预想不到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平安度过一次“卒中——猝死”的危险。

于是,我决定减肥而且从保持一日三餐的饭量不超过7成做起,同时严格控制正餐以外的进食(包括不吃宵夜)。因为现在的饮食构成已经高度营养化,自己人到老年,身体消耗减少,需求相应减少,没有必要摄入过量营养任其在体内变成脂肪徒增体重负担。

2017年5月体检,我的体重降为76.5公斤,结论从“肥胖”改为“超重”。而在体检之前,自己已经开始感觉到了这种减肥方式的效果,其中最为鲜明的,是伴随着体重的减轻,每天坚持定时定量分组运动完成后第一分钟的即时心跳,已从100跳出头降为90几跳,显然,这一降低与减肥有关。

之所以将“节食”减肥称之为“忍饥”减肥,则是这种减肥开始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随着三餐摄入食物量的减少而引发的一种持续的饥饿感。一开始这种感觉很强烈,老是想着再吃点什么,这时就需要自己的减肥意志了。

在坚持了一年以后,我把健身锻炼和节食减肥总结为一种“双向合力”:一方面通过每天定时定量的体能锻炼,保持心脑抗压的功能力;另一方面减肥则以减轻心脑血管的负担,通过这种双向结合来防止心脑血管的“卒中——猝死”爆发。两年多来的明显效果是:它守护着自己在带着“极高危”的诊断结论出院后,在奔七的“高龄”依然能够坚持每天在电脑前不少于4个小时的工作。而每天坚持“坐而不待毙”的工作并且绝无虚夸的证据,就是2016-2017年两年里往返北京与上海之间的6起公开判决生效的原创著作被抄袭的自主维权案例,还有同一期间内独立完成的三部重要著作的第三版修订,以及2017年新出版的两部重要的专著:《刘伯奎谈创新读书——怎样跨学科读书》和在美国学术出版社出版的中文版《刘伯奎猜想——从“火星探索”猜想“人类的由来”》。endprint

猜你喜欢
杠铃节食抗压
我国优秀男子举重运动员抓举关键技术位移类指标分析
节食减肥主食有讲究
废旧轮胎橡胶颗粒——黏土的单轴抗压特性
亲 妈
排便训练前 先训练你的抗压神经
节食减肥,会让女人很不“性”
基于红外热像的衬砌混凝土抗压损伤试验研究
新型GFRP筋抗压力学性能研究
浅谈高考体育专业学生如何用杠铃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