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企孙:中国79名院士之师

2018-02-06 23:06
北广人物 2017年35期
关键词:叶企孙李政道叶先生

今年是叶企孙119岁的诞辰,距离他逝世也已经过去40年了。在这40年里,他的名字曾一度被时代所遗忘……

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勤勉好学

叶企孙,原名叶鸿眷,号企孙,1898年7月16日出生在上海。他的祖父是清朝的五品官吏,父亲则是一位举人,也是一位教育家,精研国学,曾受清政府派遣,赴日本考察教育,归国后先后在几个学校担任教师、校长职务。

得益于父亲的开明思想,少年叶企孙在攻读传统经书的同时,也开始接触到西方科学文化及应用,“既重格致,又重修身,以为必以西方科学来谋求利国利民才能治国平天下”。小小年纪的他就修得了一身儒雅气质。

在叶企孙7岁那年,母亲突然病逝,父亲因思念母亲,大病一场,身体也垮了,早早立下遗嘱,以为后代“修身”指南:慎择友、静学广才、行已俭、待人恕、勿吸鸦片、勿奸淫、勿赌博、勿嗜酒、勿贪财。这份遗嘱一直被叶企孙视为座右铭,一生奉行不渝。

1911年初,13岁的叶企孙考取了清华学堂。那时的他,即使是在群英荟萃的清华园,仍是其中的佼佼者。

二十世纪初,“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口号在中国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中颇有市场,在清华求学的叶企孙无疑也深受其影响。他将中国落后的原因归咎于中国实业不振,而实业不振是由于科学的不发达。所以,他立志要去西方学习自然科学,然后用科学来振兴祖国,他的选择也得到了父亲的赞许和支持。

1915年,我国的第一个科学社团一一中国科学社成立,消息传来,叶企孙立即仿效,和同学刘树墉等人一起筹办了清华学生科学社,并要求社员:一、不谈宗教;二、不谈政治;三、宗旨忌远;四、议论忌商;五、切实求学;六、切实做事。在他们的努力下,学生科学社在清华园内非常活跃,以后延续多年。早期清华毕业生中有许多人在选择专业时,都受到了科学社的影响。

1918年夏,叶企孙顺利通过了毕业考试,被派往美国留学。10月,他乘坐轮船,渡过浩瀚的太平洋,来到芝加哥大学,直接插班进入物理系三年级学习。入学不久,他就写信向“父亲大人”报告了他到美国后的第一印象:“美国学生早上上课,手拿面包,边吃边赶,匆匆忙忙,分秒必争,做事爽快,不见拖拉疲塌景象。”

1920年6月,叶企孙从芝加哥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当时留美学生在求学过程中,一般要换一两次学校,一为增进对美国社会的了解;一为更广泛地接触美国学者,多熟悉一些学术机关。叶企孙也不例外,1920年9月,他进入哈佛大学研究院,用了两年多的时间,拿到了物理学博士学位。他原计划再留美一年,做一些实验研究,但因父亲年事已高,盼他早日归国。于是,他于1923年10月告别了美国,取道欧洲回国。

叶企孙在欧洲时,游历了英、法、德、荷兰和比利时五国,参观了一些名胜古迹、博物馆、美术馆和一些高等学校的物理研究所,拜会了这些国家的同行,1924年3月,他回到上海,执教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系,就此开始了他半个多世纪的教育生涯。

踏足三尺講台,桃李满育天下

叶企孙在南京东南大学,先后开设了力学、电子论和近代物理三门课程,自我感觉教书这个职业很适合自己。然而,不久东大发生了驱赶校长风波,他不愿意介入。适逢北京清华学校创立大学部,1925年9月,他离开东大,回到清华任教。

据学生回忆,叶先生讲课虽略有口吃,语调也没有什么特别吸引人之处,然而他对物理概念的透辟理解却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讲课颇有研究性质,注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他的学生王大珩曾这样评价叶先生的课:“在思路上,叶老往往讲出我们看书不易领会的要点。他不是通过内容的堆砌来讲授,而往往是通过提纲掣领式的讲述,整个课程的基本概念、框架结构就都有了。在这点上,他所有的学生大概没有不准崇他的。”

课堂之外,叶企孙还经常邀请清寒学子到家里来做客。他还会将每个学生的特点,记在一个小本上,因此他总能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精心点拨,并结合祖国需要,帮助他们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人们都说,叶老师比学生还了解他们自己。

抗战期间,西南联大教授都挣扎在饥饿线上,他却硬是省出生活费,买来一些糖果糕点招待来听课的同学。在狂轰滥炸中,他鼓励联大的学生们:困难是暂时的,抗战一定会胜利,你们要锻炼好身体,将来为祖国争光!

他曾力排众议,让原本在店里算账的华罗庚当上了算学系的助理研究员,使我国数学界从此多了一个闪亮世界的明星。后来,华罗庚每当提到恩师时,总是很激动,说叶企老对他的爱护是说不尽的。

钱伟长考清华时,历史、国文满分,数、理、化、英语加在一起才25分,也是被叶先生破格录取的,他曾对钱伟长说:“你能学好文史,就一定能学好数学、物理。”

在西南联大,叶先生在判卷时,看到李政道的试卷答得非常漂亮,本应只扣2分,可他却故意多扣了15分,因为他知道李政道不重视实验,他希望能借此提醒李政道,注意弥补自己的这一短处。而当联大得到两个赴美留学的名额时,他又力荐了当时才读大二、年仅19岁的李政道。

李政道后来经常回忆说:“是叶师决定了我的命运。”半个世纪以后,李政道回国,再次见到那张泛黄的考卷时,不禁哽咽。因为那上面有他最敬爱的“叶师”的字迹:李政道,电磁学,58+25=83分。

钱学森本是来学习铁道机械工程的,后经叶先生引导,才改为了航空工程。叶先生还曾让他直接住到自己家里补习,这才有了后来闻名世界的中国原子弹之父。

王淦昌当年是个热血青年,1926年3月18日,清华、燕京和女师大的同学们,向北洋政府请愿。游行队伍走到天安门,竟遭军警开枪镇压,许多学生都牺牲了。那一天,王淦昌也去了,好在没遇到什么危险。可当叶先生看到王淦昌身上的血迹后,一向温良平和的他,突然激动万分地大声斥责道:谁叫你去的?你们将来是要成为国家很重要的人才,为国家做贡献的,岂可轻易以身犯险!说着说着,竟泪如雨下……

叶企孙,一生共培养了79名院士,光“两弹一星”元勋中,就有13人与他有师承关系。所以说他“培养大师的大师”,真是一点都不夸张。

据《世纪人物》endprint

猜你喜欢
叶企孙李政道叶先生
李政道的考卷
李政道先生画中的科学元素
李政道和秦惠箬的芝城之恋
透明独木舟
赌一个未来
赌一个未来
实践叶企孙先生教育思想
李政道的幸运